《DJ在線》健身旋風再起,台廠機會與挑戰?

要活就要動,健身器材的問世讓人類可以克服天氣的因素,在室內輕鬆開啟一段運動的旅程,台廠自1980年代工起家,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健身器材供應基地,專業健身器材代工大廠力山(1515)就扮演著品牌上游的製造角色,也有廠商如喬山(1736)、岱宇(1598)從幕後的製造走向品牌經營之路,直接與健身房做生意。

連鎖健身房展店熱潮再起,加上更多新形態健身如高強度間歇運動,以及不同於傳統商用與家用市場的數位新通路興起,都帶給健身產業不一樣面貌。

健身產業近年發展狀況

IHRSA(國際健身、球類與運動俱樂部協會)2017年統計,全球健身俱樂部的產值達872億美元,俱樂部數量超過20萬,會員數達1.74億人。

北美無論在產值與會員數佔全球超過3成的市場,其中又以美國一枝獨秀;至於中國前十大城市健身俱樂部產值也幾乎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

不過中國就俱樂部的數量來看,則還遠遠落後前十大國,而美國健身人口滲透率逾2成,中國預估則還不到1%。

岱宇董事長特助丁平頤表示,歐美市場在商用市場的規模還是遠遠超過亞洲,可是這個風氣現在也慢慢在亞洲盛行了,中國已經急起直追了,雖然中間還是有很大距離,可是這也說明中國成長空間相當大,至於東南亞則是在旅館、渡假村等成長空間相當大。

商用朝兩極化發展、家用推電商、數位通路

健身器材家用市場通路為大型零售店與體育用品,價位與功能通常都較一般;商用市場的銷售對象則是健身俱樂部、健身中心、飯店等專業場所,較為強調機台功能,價位也較昂貴。

家用與商用健身市場每年大致都維持個位數的穩定成長,近年也有一些新的發展趨勢;在商用市場部分,尤其是健身俱樂部呈現兩極化發展,精品健身房一年會員數成長15%,而傳統綜合式健身房中的平價健身房則逆勢崛起,美國健身房龍頭Planet Fitness主打月費10美元的低門檻策略,也成為商用市場很大成長來源。

喬山業務副總羅雅芳指出,平價健身房的趨勢從美國開始,在歐洲、台灣都開始陸續有了,每月只要10~20美元就可以健身,因此近年健身人口增加很多,家用市場也有一些新進展,早期家用大多透過實體店面販售,這幾年電商通路越來越多,而連線運動也讓家用市場越來越活潑,進而吸引人愛上健身這項活動。

Peloton帶動數位健身風潮,下半年即將IPO

 “IT’S NOT JUST A MEMBERSHIP . IT’S A COMMUNITY. ”

美國新創健身業者Peloton官網上的一句標語,說明了Peloton的模式為何能成功吸引上百萬使用者買單。

數位科技導入正在健身產業中發生,祺驊(1593)總經理李穎哲觀察,健身器材產業正面臨巨大改變,而改變的時間點,應該從今年下半年Peloton在美掛牌上市後來持續觀察。

Peloton則扮演將健身市場帶入數位時代的領頭羊,Peloton的軟硬整合商業模式包括:銷售設備、註冊訂閱與創建影音內容三大核心。


(圖片截自:Peloton官網)

Peloton機台外觀與傳統家用設備樸拙感不同,展現高科技感,更配有計算心率、步伐變化的觸控螢幕,每天高達20多堂明星教練現場直播的教學課程,在課堂上展示即時運動排行榜,並加入教師與其他用戶交流的功能,為健身帶來如同遊戲般的有趣體驗,進而建立一個高度參與的社群。

Peloton所販售的器材單價超過2000美元,並不屬於傳統家用市場定位,相較於研究傳統健身業者,Peloton經營層則是對Apple、Netflix與Amazon所實施的戰略與模式進行大量而深刻的探討,專注於如何提升用戶體驗。

李穎哲指出,數位健身關鍵在於趣味運動如何轉變為有效運動,倘若確實能夠落實健身效能,勢必大舉侵蝕傳統器材與通路業者的市場版圖,現在事實上已經帶給傳統業者不得不正視的壓力。

力山則認為,數位健身廠商的對手並不是傳統家用與商用市場,而是還不曾看過的市場,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才會創造一些過去看不到的客戶,並激發一個新族群。

Peloton尚未揭露財報,Peloton之前曾表示,截至2019年2月底,該會計年度的收入約為7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3.7億美元和前一年的6,000萬美元。

創造新的健身人口也是Planet Fitness正在做的,Planet Fitness是美國健身房龍頭,目前據點數已經突破1700家,Planet Fitness透過10美元月費降低健身門檻,標榜「微運動」,避免「運動高手」、「器材指導員」、「個人教練」這些在傳統連鎖健身房會出現的干擾。

Planet Fitness統計真正熱衷鍛鍊的人其實只有15%,大多數人都是處於有動有心安的「類健身狀態」,與其強調健身房專業與提升健身難度,Planet Fitness更重視讓使用者自在健身,吸引另外85%的人加入健身行列。

不論是Peloton還是平價健身房Planet Fitness的崛起,背後都有台廠的身影。

台灣健身器材產業經歷近40年演進,已經由勞力密集轉型為資本密集與技術密集產業,並且真正打到國際盃,喬山為全球前三大健身器材廠,2020年還將挑戰全球一哥的寶座,岱宇則是全球前三大家用健身器材廠,近年也積極招兵買馬,並透過併購與多品牌並進的方式,提升商用市場比重。

喬山是Planet Fitness重要合作夥伴,羅雅芳表示,要支援大型連鎖健身房客戶,集團本身規模與資源就要夠,而且因為健身房遍地都在開,如何做到很好售後維護,這一塊的門檻很高。

力山則是做電動工具起家,憑藉著電機與機構的專長,20年前開始切入健身器材代工,從家用做到商用市場,一步一步培養實力,靠著堅強的研發與龐大規模,成功獲得新創健身客戶青睞。

力山指出,傳統商用機種市場走少量多樣的路線,單一機種1年可能頂多幾千台,1萬多台就算大量了,但是新創健身器材有時候光是月產量就達到這個水準,經營模式與生產製程與傳統完全不一樣,除了上下游供應鏈,還需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做支撐。

機會與挑戰

除了全球健身器材產業的本身成長,中美貿易戰也增強了非中美地區器材產業的增長

受中國反制美國健身器材影響,商用器材龍頭Life Fitnees因生產基地主要在美國,成本增加,台廠則出現轉單效益。

得力於產業轉型成功,台灣健身器材產業持續紮根台灣,大多並未外移,更培養出300~400家供應鏈群聚,力山、祺驊在健身器材生產大多都以台灣為主,喬山、岱宇在台灣廠佔全球供貨量比重也有一定水準。

喬山越南新廠則預計2019年底投產。羅雅芳指出,中美貿易戰目前沒有太大影響,喬山在中國、台灣、美國都有設廠,今年還會加入越南,而越南工資約是中國一半,直接人工有優勢,投資還有租稅優惠,且銷售歐盟可免關稅。

力山近年持續在台灣買地擴廠,力山認為,從以台灣為主的生產基地來看中美貿易戰,健身器材產業影響有限,惟若從需求端來看,畢竟健身器材並不是必需品,如果貿易戰關稅導致多數終端市場商品漲價,恐怕會造成排擠效果,這是公司未來評估風險的重點。

不過從生產與成本面的角度來看,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健身器材影響有限,而若終端市場發展持續向好,產業的壓力則將會是在產能擴充以滿足客戶需求。

MoneyDJ 新聞 2019-07-18 12:33:11 記者鄭盈芷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