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傳中美談判有實質進展 半導體飆!標普5個月高

中國官營媒體聲稱華盛頓、北京的貿易談判有了顯著進展,再加上網通IC設計大廠博通(Broadcom Corp.)財報創佳績、波音(Boeing Co.)反彈,激勵科技類股領軍大漲,美國四大指數也全面跳高。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3月15日終場上漲0.54%(138.93點)、收25,848.87點,創3月1日以來收盤高;週K線上漲1.57%。那斯達克指數上漲0.76%(57.62點)、收7,688.53點,創2018年10月9日以來收盤高;週K線勁揚3.78%,創2018年12月28日當週以來最大單週漲幅。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0.5%(14點)、收2,822.48點,創2018年10月9日以來收盤高;週K線大漲2.89%,創2018年11月30日當週以來最大單週漲幅。費城半導體指數大漲2.9%(39.29點)、收1,392.36點,創2018年9月5日以來收盤高;週K線大漲5.63%,創2019年1月11日當週以來最大單週漲幅。

新華網15日報導,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已跟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通過電話。南華早報報導,雙方對於貿易協定的內容已有更進一步的實質進展。

CNBC甫於14日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報導,中方談判官員建議將習近平的訪美之行,跟中美貿易協定作連結。在越南舉行的川金二會破局,讓情勢丕變。北京如今希望,在習近平跟川普會面前,中美協議就已完全底定。

有一大部分營收來自中國的晶片類股聞訊跳高。VanEck Vectors半導體ETF (VanEck Vectors Semiconductor ETF,代號為SMH.US)16日終場勁揚2.68%、收106.22美元。

博通在15日盤後公布優於預期的上季每股盈餘後,16日大漲8.24%、收290.29美元,漲幅居費半30支成分股之冠,也成為帶動晶片股走強的原動力。

路透社報導,U.S. Bank Wealth Management區域投資策略師Jeff Kravetz說,晶片類股跟中國高度相關,因此當半導體產業有利多傳出,就等於確認科技業的基本面依舊強勁。大家都知道,貿易談判仍在進行中,但看來雙方已接近敲定初步協議,這也帶動股市上揚。

過去一週美股大都是由科技類股領軍走揚,標普500科技股單週漲幅達4.9%,是今(2019)年表現最優秀的族群。繪圖晶片巨擘Nvidia Corp.過去一週大漲了超過12%,成為表現最佳的科技股。

另一方面,紐約聯邦儲備銀行15日公佈,3月紐約州製造業景氣指數自2月的8.8點驟降至3.7點,創2017年5月以來新低(也遠不如經濟學家原先預期的10.0點)。其中,新接訂單分項指數自2月的7.5大減至3.0,也創2017年5月以來最低紀錄。

美國這一週來的經濟數據都相對疲弱,讓聯準會(Fed)的鴿派立場獲得佐證,也帶動標普500單週上揚近3%,為超過三個月來最大週漲幅。

波音在宣布「737 MAX」客機的軟體更新將在未來幾週發布後,股價上揚1.52%、收378.99美元。自從衣索匹亞發生死亡墜機事件、導致金雞母「737 MAX」遭全球禁飛後,波音股價已大跌逾10%。

臉書(Facebook Inc.)在罕見的24小時全球大當機後,公司又接著宣布產品長Chris Cox將離職,股價聞訊逆勢下挫2.46%、收165.98美元,創3月1日以來收盤低。

特斯拉(Tesla Inc.)最新發表的「Model Y」跨界休旅電動車(售價47,000美元)並未讓華爾街人士感到振奮,股價下挫5.01%、收275.43美元,創2018年10月22日以來收盤低。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14日晚間在發表會上表示,Model Y的銷售量將比所有其他車種合起來還多,預計2020年稍晚就會投產,而平價入門版則會在2021年投產、售價約39,000美元。

部分投資人認為,Model Y的發表會看起來像是為了掩蓋Model 3疲弱需求而匆忙推出的商業廣告,只是一種搶錢商品。CNBC報導,Bernstein分析師Toni Sacconaghi說,Model Y投產時程依舊令人擔憂,2020年底的生產時間表看起來跟Model 3很類似,而Model 3最後延遲了9~12個月才正式產出。他並表示,Model Y訂金較高,也讓投資人感到悲觀。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Joseph Spak則說,這次的Model Y發表會不像過去那樣,以「one more thing」推出令人驚豔的壓軸新品,令市場備感失望。Roth Capital Partners分析師Craig Irwin更質疑,Model Y發表會有挪前之嫌,目的可能是為了分散市場對Model 3需求疲弱的注意力。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MoneyDJ 新聞 2019-03-18 06:13:39 記者郭妍希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