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100億,雷軍下注

3月7日,小米宣布成立AIoT戰略委員會,小米“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加快落地。“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將AIoT上升到與手機業務並重的戰略高度。小米將在未來的5年內,持續在AIoT領域投入累計超過100億元。

文/倪霞 億歐專欄作者

3月7日,小米宣布成立AIoT戰略委員會,小米“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加快落地。AIoT戰略委員會隸屬於集團技術委員會,負責促進AIoT相關業務和技術部門的協同。AIoT戰略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組織建設和人才儲備。一方面是從戰略高度加強全集團的技術引導、推動強化前沿技術預研和各領域的技術融合;另一方面就是加碼對工程師的重視、關懷,強化技術人才的培養和激勵。

“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的啟動,說明小米集團正式把AIoT的發展放在了與手機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今年年初,小米CEO雷軍在年會上宣布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這也是集團未來五年的核心戰略。小米宣布將在未來的5年內,持續在AIoT領域投入累計超過100億元。為了配合這一戰略的快速落地,小米先是在2月26日宣布新設人工智能部、大數據部、雲平台部,把AI核心業務提升至集團一級部門,並啟用一大批年輕的技術骨幹成為領頭人。緊接著,就是這次AIoT戰略委員會的成立。

文件顯示,任命範典為AIoT戰略委員會主席,任命葉航軍為AIoT戰略委員會副主席。據悉,範典畢業於清華大學,曾在微軟任職,是小米成立最初的13名員工中的一位,起初任米聊產品研發經理,隨後負責IoT業務。技術立業是小米血液裏最重要的東西,此次任命也是用技術前瞻性的人來引領航向。

AIoT戰略委員會的成立,將加快集團“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更有力的推進,強化全集團AIoT戰略整體執行,繼續擴大在AIoT創新領域領先優勢。

細數小米2018年7月上市以來架構調整,我們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2018年9月,小米新設集團參謀部和集團組織部;2018年12月,小米對手機部和平台部作出組織調整;2019年2月,小米在手機部成立參謀部,顯示觸控部和核心器件部並入硬件研發部,2019年2月,任命崔寶秋為集團副總裁、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並在核心管理崗位任命了14名總經理、副總經理,再就是此次戰略委員會成立。

我們可以看到,每一次調整都在強化核心技術研發,集團資源在不斷整合,通過軟、硬件核心業務部門連接,打通部門間業務合作壁壘,從IoT平台級服務、端到端的產品互聯、AI人工智能交互,到精準大數據服務等多個AIoT相關業務整合在一起,為AIoT戰略加速落地積極布局。

 

從IoT到AIoT

小米布局智能物聯網布局優勢

 

在今年的兩會期間,雷軍提交了《關於布5G應用推動物聯網創新發展的建議》,他表示:5G是數字經濟新引擎,產業應用不限於智能手機、基站建設等領域,更會推動物聯網、區塊鏈、視頻社交、人工智能產品與應用的發展。

由於5G技術能滿足機器類通信、大規模通信、關鍵性任務通信對網絡速率、穩定性和時延的高要求,因此物聯網應用場景十分廣泛。尤其與車聯網、無人駕駛、超高清視頻、智能家居等產業深度融合,進一步應用到製造業、農業、醫療、安全等領域,為各行各業帶來新的增長機遇。

5G海量連接的技術特性將為智能物聯網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5G將與雲計算、智能家居、智慧城市、車聯網、物聯網、智能製造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AIoT智能物聯網爆發式成長和更多的應用可能。

IoT即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是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行使獨立功能的普通物體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在物聯網上,每個人都可以應用電子標簽將真實的物體上網聯結,在物聯網上都可以查出它們的具體位置。通過物聯網可以用中心計算機對機器、設備、人員進行集中管理、控制,也可以對家庭設備、汽車進行遙控,以及搜索位置、防止物品被盜等,類似自動化操控系統,同時透過收集這些小事的數據,最後可以聚集成大數據,實現物和物相聯。IoT(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革命。

AIoT即AI+IoT,人工智能+物聯網平台。AIoT融合AI技術和IoT技術,通過物聯網產生、收集海量的數據存儲於雲端、邊緣端,再通過大數據分析,以及更高形式的人工智能,實現萬物數據化、萬物智聯化,物聯網技術與人工智能追求的是一個智能化生態體系,除了技術上需要不斷革新,技術的落地與應用更是現階段物聯網與人工智能領域亟待突破的核心問題。

雖然AIoT仍有問題亟待突破,但AIoT小米戰略布局早已開始。“贏得了AIoT,小米就贏得了未來的“硬件+互聯網”。”雷軍曾表示。

從2013年推出可接入IoT設備的小米路由器、2014年正式全面布局生態鏈業務,到2017年推出小米AI智能助理小愛同學,小米用5年時間逐步完成了從IoT到AI的全面布局。 現在看來,小米布局AIoT有三大優勢:硬件優勢、大數據優勢和豐富的生態鏈布局優勢。

雷軍在2018MIDC小米AIoT開發者大會宣布,2018年小米連接了1.32億台設備(不包含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內置小愛同學的激活設備數超過1億台,活躍的物聯網設備為海量數據獲取及萬物互聯提供了堅實基礎,這是小米布局AIoT戰略的硬件優勢。

2018年7月,在中國大數據應用大會上,小米大數據產品總監趙輝華曾表示,小米有三億的用戶,在三億用戶中有超過日活21個的千萬小米應用,這些應用都沉澱到雲服務上;在大數據全局搜索方面,小米已經接入了16類的垂直內容,日均用戶量是1600萬,日均請求量四千多萬。海量大數據為小米AIoT戰略布局第二大優勢。

AIoT是如今小米最有想像力的業務,遠勝於手機。大到智能電視、空調、洗衣機,小到鬧鍾、移動電源、電動牙刷,小米生態鏈已經形成了一張大網,小米憑借著用戶量、設備數與數據積累,正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的生態。隨著5G商用的加速,設備的連接能力將有明顯的飛躍,因此IoT也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期。在AIoT領域,小米布局很早,積累也較為深厚,已經形成了強大的生態鏈體系,且線上線下渠道也都已打通。這是小米AIoT戰略布局的生態鏈布局優勢。

積極布局背後,AIoT戰略考量

 

積極布局AIoT戰略,小米或許有自己的戰略考量。目前,手機市場正在經歷需求放緩,全球智能手機行業整體需求不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正在經歷寒冬,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跌破4億大關。

小米公司發展到今天,公司市值已突破千億元,但目前市場形勢也不佳。數據統計機構Counterpoint公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銷量。數據顯示,去年Q4全球智能手機總銷量為3.94億台,同比下降7%。排在前三位的依然還是三星(18%)、蘋果(17%)和華為(15%),三大品牌的總份額占50%。排在4~7位的均為國產手機品牌,分別是OPPO(8%)、小米(7%)、vivo(7%)以及聯想(3%)。值得注意的是,國際數據公司(IDC)報告顯示,小米同比2017年四季度數據,出貨量大跌34.9%。

其次,小米產品一直採取高顏值高性價比定位策略,小米以接近成本價銷售,通過粉絲經濟和口碑營銷進行推廣積累了大量用戶,每次產品上新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是饑餓營銷還是產能欠缺?仍有待考證。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在小米目前的模式下產品利潤空間並不大。雷軍曾說過,小米的硬件淨利潤在5%以下。小米的創收創利能力也曾遭受市場質疑,一家企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創造利潤,尋求開辟新的利潤市場理所當然。

從財報數據來看,小米的本質更像是一家硬件製造商而非其所宣稱的互聯網公司,其營收中硬件銷售占比遠高於服務。從小米2018年Q3財報來看,IoT及生活消費品業務收入108億元,同比增長89.8%。其中,小米智能電視銷量最為亮眼,銷量同比增長198.5%,2018年10月首次月銷量超過00萬台。

AIoT引擎助小米實現營收高增長,嚐到甜頭的小米正往該方向策馬狂奔。物聯網應用場景十分廣泛,尤其與車聯網、無人駕駛、超高清視頻、智能家居等產業深度融合,進一步應用到製造業、農業、醫療、安全等領域,為各行各業帶來新的增長機遇。AIoT帶來的豐富場景與海量用戶、流量、數據無論是從硬件產品銷售還是互聯網變現方面都將帶來巨大的增長空間。

繁榮景象的背後,是否還存在隱憂?此前小米9發佈53秒後就售空,小米量產能力是否堪憂?雷軍在小米9的發佈會上曾信誓旦旦保證小米9現貨。但小米9一經開售,在短短53秒間就售空了,讓不少人口誅筆伐。如果小米作為一家小公司,缺貨是可以理解的,但如今小米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小米9首發天貓現貨不到1w台,到現在還找不準用戶的需求,是否量產有困難?

如果在已經摸索多年的手機領域都存在量產困難,那在新拓展的AIoT領域能否如小米預期一樣一路繁榮?

文章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讚同或支持;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

(新聞來源:億歐網 )作者: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