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底下無新事:從意大利政治風波說起

內容摘要

本輪意大利政治動盪引發的市場劇烈調整,實際上與2011-2012年的歐債危機時並無二致。這暴露出來的問題是,雖然2012年之後的財政整頓力度下降為歐債國家帶來了喘息,但一些本質問題——高政府債務率、銀行資產質量差、貧富差距大——並沒有得到解決,而這背後實際上是全球長期處於弱需求,而無法通過增長來化解債務問題。而當全球的“餅”不再擴大之後,“分餅”成為核心問題,這為各種“極端”政見提供了土壤,進一步增加了政策的不確定性。一旦這種不確定性激化,就將上述問題在金融市場再次暴露出來。

意大利怎麼了:組閣陷入僵局,面臨重新大選。2018年5月27日,意大利總統塞爾吉奧·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否決了右翼聯盟政府提名的內閣部長人選,並提名前IMF執行董事科塔萊利(Carlo Cottarelli)擔任臨時總理,後者如果不能得到議會支持,意大利恐將於今年秋天重新選舉。這使得意大利政治不確定性再度提升。

市場擔心什麼:脫歐風險 + 政府債務 + 銀行問題。意大利政壇變局再起,極右翼黨派在重新選舉中獲勝的潛在可能性,推升市場對意大利退出歐元區的擔憂。而執政聯盟的財政擴張的政策主張,更將推升意大利本已高企的債務壓力,加劇市場對該國國債違約的擔憂。考慮到意大利本國銀行持有大量意大利國債,對主權債務問題的擔憂也擴張到對銀行整體擔憂上。

意大利動盪有何影響:基本面 + 貨幣政策 + 匯率。政治不確定性上升將對過去兩年支撐意大利經濟的投資產生拖累。而利率上升也將推升其融資成本,加劇歐洲經濟乃至全球基本面的下行風險。與此同時,政治高風險可能使得歐央行推進緊縮路徑更加謹慎。在此背景下,歐元有下行壓力,進而可能助推美元繼續走強。這將給新興市場帶來匯率貶值和資金外流的風險。

風險提示:意大利政局不確定性對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的衝擊。

正文

意大利股債雙殺,歐元走弱推動美元上行

意大利遭遇股債雙殺。2018年5月29日,意大利遭遇股債雙殺:意大利FTSEMIB指數下挫581.81點,意大利10年期國債則攀升了48基點至3.164%,意德利差則繼續擴張至290個基點。意大利的波動也有所蔓延:德國及歐洲股市均出現下滑,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國債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拋售。

歐元走弱推升美元,市場避險情緒升溫。在意大利的拖累下,歐元明顯走弱,這進一步推升了美元指數。而拆分美元指數的主要國家貨幣看,日元和瑞典克朗走強,與此同時,黃金也小幅走強,說明市場主要由避險情緒主導。

意大利怎麼了:組閣陷入僵局,面臨重新大選

意大利選舉一波三折,懸而未決。2018年5月27日,意大利總統塞爾吉奧·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否決了右翼聯盟政府提名的內閣部長人選,並提名前IMF執行董事科塔萊利(Carlo Cottarelli)擔任臨時總理,後者如果不能得到議會支持,意大利恐將於今年秋天重新選舉。這使得意大利政治不確定性再度提升。實際上,意大利組閣至今已經經歷了86天,一波三折的大選使得市場擔憂持續升溫。

  • 意大利大選形成“懸浮議會”,極右勢力崛起。2018年3月4日,意大利進行議會選舉。由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領導的中右北方聯盟得票37.49%;由迪馬奧(Luigi Di Maio)領導的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得票32.22%,為票數最多的單個黨派;前總理馬蒂奧(Matteo Renzi)領導的中左聯盟僅得票22.99%,慘敗收場。根據意大利2017年的新選舉法,選舉中得票率超過40%的政黨或黨派聯盟方能獨立組閣新一屆政府,意大利由此形成“懸浮議會”,進入漫長的聯合執政談判過程。而本次選舉右翼黨派的亮眼表現,一定程度也反映了民粹主義在意大利的崛起。

  • 五星運動與中右北方聯盟統一聯合執政,距新政府成立僅一步之遙。經歷多輪談判,5月17日,“五星運動”和中右北方聯盟達成協議,同意聯合組閣。5月21日,兩黨推薦佛羅倫斯大學法律係教授孔特(Giuseppe Conte)出任新總理,並得到了總統馬塔雷拉授予的組閣權。

  • 因總統否認財政部長提名,新總理辭職,組閣再入困境。5月27日,總統馬塔雷拉認為經濟和財政部長候選人經濟學家薩沃納(Paolo Savona)是歐洲懷疑論者,動用“提名否決權”否決了該提議,新總理孔特因此隨即宣布辭職,這標誌著新執政聯盟組閣失敗。

  • 總統提名臨時總理,意大利將在今年秋季或明年年初重新大選。5月28日,總統馬塔雷拉提名前IMF執行董事科塔萊利(Carlo Cottarelli)擔任臨時總理。後者將會著手組建看守政府,之後將在議會進行信任投票。如果投票成功,臨時總理將會推進2019年預算法案,並在2019年初重新進行大選;如果投票失敗,看守政府將會隻處理一些日常性事務,並在8月之後重新舉行大選,具體時間將會由各黨派商議決定。而由於五星運動和中右北方聯盟在議院占據大多席,因此臨時總理獲得信任的可能性極小。

市場擔心什麼:脫歐風險 + 政府債務 + 銀行問題

“太陽底下無新事”:本輪意大利政治動盪引發的市場劇烈調整,實際上與2011-2012年的歐債危機時並無二致。這暴露出來的問題是,雖然2012年之後的財政整頓力度下降為歐債國家帶來了喘息,但一些本質問題——高政府債務率、銀行資產質量差、銀行體系與政府深度綁定、貧富差距大——僅僅是沒有進一步惡化,但並沒有得到解決,而這背後實際上是全球長期處於弱需求,名義經濟長期處於低增速中樞,而使得無法通過增長來化解債務問題。更雪上加霜的是,當全球的“餅”不再擴大之後,“分餅”成為核心問題,這為各種“極端”政見提供了土壤,進一步增加了政策的不確定性。一旦這種不確定性在金融市場體現出來,就將上述問題再次暴露出來。

擔憂1:意大利民粹主義抬頭,脫歐風險加大。根據IMF測算,意大利實際GDP至2021年尚不能恢復至危機前水平。同時,意大利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不但抑制了經濟的總需求,且激化了社會矛盾。而近年來,移民問題則更加劇了低收入者對當前政府的不滿。因此,多重問題導致意大利民粹主義的抬頭,極右翼黨派五星運動黨的支持率不斷上升,並在首次大選中獲得了接近三分之一的支持率。

總統否決提名後,右翼民粹主義聯盟(五星運動和中右北方聯盟)表示強烈不滿,甚至宣稱準備彈劾總統。而如果在下次大選中,右翼政黨獲得執政權,意大利退出歐元區的風險將增加:5月16日透露的右翼民粹主義聯盟執政草案中,建議歐盟設立“允許成員國離開貨幣聯盟的經濟和司法程序”。雖然此條隨後被政治聯盟否認,但仍然這引發市場對意大利退出歐元的擔憂:今年5月,歐元崩潰指數明顯抬升。

而除意大利以外,法國的國民陣線、德國的新選擇黨、西班牙的社會民主力量黨以及奧地利的自由黨等,也屬於類似五星運動的民粹政黨。而同時歐盟內部的法國、瑞典、比利時等國退歐呼聲也較高。因此,意大利可能帶來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以及其對金融市場的衝擊,是我們需要特別關注的。

擔憂2:政府債務高企、償債能力受質疑影響國債評級。除了政治不確定性,意大利債務高企問題也是市場擔憂的來源,意大利政府債務占GDP比重超過130%,在歐洲國家中僅次於希臘。在此背景下,執政聯盟的一系列主張,包括推翻此前養老金改革、減稅並加強福利體系,保證最低收入等,均將增加赤字壓力,進而加劇債務壓力。基於此,5月25日穆迪宣布對意大利Baa2評級進行審查,並警告可能繼續下調意大利評級,這進一步增加了市場的擔憂。

擔憂3:意大利銀行系統性風險。意大利國債約30%由意大利本國銀行持有,國債占意大利本國銀行資產占比超過10%,與本國銀行一級資本金比值超過100%。因此,對主權債務問題的擔憂因此擴張到對銀行整體擔憂上。同時,意大利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仍處於高位。因此,需要持續警惕意大利銀行業風險問題的演化。

意大利動盪有何影響?

利率抬升可能增加基本面下行的壓力。當前本身就已處於全球經濟本輪復甦的拐點,尤其是歐元區經濟基本面似乎已出現拐點。而意大利政治動盪將增加歐洲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尤其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如果意大利脫歐風險上升會產生溢出效應。政治不確定性上升將對過去兩年支撐意大利經濟的投資產生拖累,同時利率上升也將推升其融資成本,加劇歐洲經濟乃至全球基本面的下行風險。

進一步增加歐央行政策的不確定性。近期路透社報導,歐央行決策者相對一致地認為將年內結束QE。而歐洲央行執委Lautenschlaeger也於5月29日表態稱歐央行可能會在6月決定漸進式退出QE,並在一年之後開始加息。雖然油價走高可能對通膨形成一定支撐,但政治風險上升可能使得歐央行更加謹慎,因此歐央行政策的走勢具有較高不確定性,需要密切關注歐央行6月及7月的會議。

對美元形成支撐作用,增加新興市場的不確定性。經濟基本面回落,政治風險上升,歐元承壓,這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美元的走強。而過去兩年資金大量流入的新興市場,近期可能面臨匯率貶值和資金外流的風險。而從衡量脆弱性的指標來看,除阿根廷外,巴西、馬來西亞、土耳其可能也是相對脆弱的國家(衡量體系的構建和指標選擇請參見《新興市場匯率壓力全解析》)。對中國而言,美元走強對香港市場的衝擊可能大於大陸市場。

風險提示:意大利政局不確定性對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的衝擊。

 

本文來自公眾號:王涵論宏觀;作者:興證宏觀 王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