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為何對美股牛市興趣寥寥?

在美國股市這輪大牛市中,最令人感到意外的一點是很多散戶投資者已經撤出。

周四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首次收於25000點上方,為這波不斷創造紀錄、幾乎史無前例的行情錦上添花。然而,在股市近九年的上漲中,散戶投資者卻不斷將資金撤出投資美國股票的基金。

基金追蹤機構EPFR Global的數據顯示,2012年初以來,投資美國股票的散戶投資者共同基金已經流出近1萬億美元資金。同期(截至周三),標準普爾500指數累計飆升116%,並且該指數連同道指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共創下190個歷史高位。

在這近1萬億美元流出資金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借道交易成本更低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重返股市。上述EPFR的數據不包括流入ETF的資金,並且該機構估計,流出共同基金的股票投資資金中可能有高達40%通過此類工具重返股市。

OG-BB089_DOWhom_G_20180104093718.png
即便如此,根據美國投資公司學會(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的數據,過去三年,美國股票基金每年總體上都遭遇資金淨流出,表明投資者對於股市大幅攀升的質疑在加重。

周四標準普爾500指數漲0.4%,創下新的里程碑,成為戰後漲幅最大的一輪牛市。研究機構Leuthold Group的數據顯示,2009年3月份本輪牛市開始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累計上漲逾300%,超過上世紀90年代由科技股飆升帶動的那波牛市。該統計未計入股息。

散戶並未對這個造富機器歡呼雀躍,反而在多個調查中表示出對股市毫無熱情。多年來,分析人士對股市上漲的描述都是“不受青睞”甚至“遭人厭憎”——儘管美國的經濟復甦屬於史上最弱之列,美國政府政策僵化,還存在從希臘債務危機、英國退歐到朝鮮核威脅等多種地緣政治爆點,但美國股市依然一往無前地上漲。

Fenimore Asset Management首席投資長John Fox說,這是他職業生涯中最不受待見的牛市,沒人感到興奮,不像1999年和2000年,那時即使在酒吧,電視機上也播放財經頻道CNBC的節目。

調查數據顯示,持有股票的美國人在減少。2017年初的一項蓋洛普(Gallup)調查顯示,從互聯網泡沫破滅到金融金融危機開始,即2001年至2008年期間,平均有62%的美國人稱自己持有股票。而在2009年至2017年的當前這輪牛市中,這一比例降至54%。

蓋洛普調查發現,持股比例下降的狀況涉及各教育程度、就業狀況、性別、種族以及美國地區。

對股票的這種懷疑情緒促使很多散戶在債券市場尋求安全投資,儘管利率降到谷底,而且債市上漲的時間更久,在很多方面比股票估值顯得更高。ICI稱,2012年以來流入所有債券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的資金超過9500億美元。

就投資者為何回避股市,《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調查了美國各地不同年齡、不同收入水平的150名個人投資者。這些投資者的回答展現出美國自誇的股票文化有所減退的圖景——這種減退不是發生在令人痛苦的大跌期間,而是在有史以來持有股票回報最好的時期之一。

33歲的Shawn Goodspeed稱,他在大學畢業後不久就嚐試進行投資。在從CNBC接受建議之後,他在2007年和2008年買入了少量銀行股,但之後不久金融危機就爆發,他的小筆投資不斷縮水。他表示,這是很好的學習經驗,如今他隻投資自己他了解的東西。

隨著股價不斷攀升,一些散戶感到不安。馬薩諸塞州韋爾斯利居民、現年60歲的Langwiser-Kear稱,高漲走勢已經讓股市的吸引力較數年前降低。近年來她已經在拋售美國股票,持有更多現金以及轉向那些投資海外上市公司股票的基金。Kear表示,在她看來,過去一年美國股市是希望和幻想交織,沒有理由在牛市尾聲階段繼續持股。

調查顯示,中年投資者的股票持有量下降,這些投資者對於互聯網泡沫破滅和金融危機期間的股市暴跌行情仍心有餘悸。

佛羅里達州阿文圖拉谘詢公司Omnia Family Wealth的首席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Steven Wagner稱,在股市反彈時,有一部分人會因此非常慎於重新入市。他表示,人們總是會受到最近的經驗影響,尤其是負面經驗。

隨著嬰兒潮一代接近退休年齡,很多人削減風險較高的股票基金部位,接受絕大多數理財師的意見追捧債券之類表現更穩定的資產。

58歲的波士頓建築師Jeffrey Lee 稱,他還有10年退休,所以越來越謹慎,已將養老錢投入非常保守的投資,其中包括固定收益基金。在上一輪房地產泡沫破滅和金融危機之後才開始有積蓄的年輕人很多從未培養出對股票的喜愛之情。

26歲的模特、經濟衰退期間還是大學生的Michelle Morley稱,她始終擔心股票買賣時間不合適導致虧錢,不過如今她寧可不冒因誤讀市場而損失手上那點錢的風險。

不過由於其他買家的強勁需求,美國股市節節攀升。

在美股本輪長期上漲中機構投資者是穩定的買家,這確保很多人至少能通過其退休帳戶分享股市的大漲成果。幾年來很多國有政府基金資產配置向美股傾斜,而且由於全球債券收益率仍然低迷,最近外國投資者從美股賣家變為買家。

美股最專注的買家是這些上市公司本身。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的數據顯示,美國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購規模從2009年開始擴大,2015年增至創紀錄的5720億美元,之後趨於穩定。鑒於美國的新稅法將企業所得稅稅率從35%降至21%,許多分析師預計,上市公司至少會把部分節省的稅款用於回購自身的股票。

這對2018年的美國股市而言可能是個好兆頭,但幾乎沒有跡象顯示,這對於恢復一度非常流行的美國股市文化有任何作用。

股市對美國社會生活的影響較上世紀90年代有所減弱,與金融危機前幾年相比更是如此。當時E-Trade Financial Corp. (ETFC)和如今名為Ameritrade Holding Corp. (AMTD)等折扣網絡經紀商大量湧現,以滿足許多20-40歲的短線交易人士的旺盛需求,這些人都希望通過抓到下一隻熱門股實現一夜暴富的夢想。

在科技股狂潮接近頂點時,理發店裏的客人在理發時都會互相交流有關科技股的小道消息;為了從業餘買家轉為職業高手,散戶投資者從TeachMeToTrade.com等公司購買了價格不菲的課程。一個反映當時炒股熱的最極端例子是,一些醫生和其他健康專家辭職去全職炒股。

如今,在經過長期滑坡之後,折扣經紀商再次興盛起來。但這一次其業務對象是那些主要代表富人利益的注冊投資顧問。

與此同時,大學生和其他千禧一代投資者找到了買入最新科技股之外的其他投機途徑。今年20歲的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營銷和分析專業學生Nate Reutiman稱,他對加密貨幣更感興趣。去年,Reutiman和他的室友討論過每人出資1,000美元在宿舍裏安裝一台挖礦機,即挖掘比特幣的電腦系統。

對部分美國人來說,對股市不感興趣反映出他們缺乏可支配收入的情況——美國薪資長期停滯,學生的債務規模在過去10年增長超過一倍。

在華盛頓特區做餐館服務員的Marcus Wallace表示,他的錢都用在償還學生貸款上了。他解釋稱,在債務負擔減輕前,他將不得不缺席美股的這波大牛市。

本文來自: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