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漲不動、撼動央行根基!理論恐有誤、信心危機浮現

全球通膨低迷,國際央行頭痛不已。到底通膨為什麼重要?原來央行依賴經濟模型,制定貨幣政策,通膨是此一模型的重要基礎,要是通膨持續不振,也許表示模型可能有誤。若是如此,央行就像蒙著眼睛開車,用錯誤模型做出錯誤決策,恐怕會帶來苦果。

Investopedia、金融時報11日報導, Adam Posen是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主管,也是前英國央行官員。他解釋了通膨的重要性,指出如果不能提高通膨,將出現麻煩,薪資成長停滯,政治無法穩定。

央行經濟模型的重要基礎之一是菲利浦曲線(Phillips Curve)。Investopedia說明,菲利浦曲線顯示,通膨和失業率呈現反向走勢。失業率變化對通膨有可預期的影響,通膨提高會降低失業率,反之亦然。因此著手壓低失業率,會拉高通膨。

問題是現在日本失業率降至1970、1980年的低點,通膨卻仍然在零附近徘徊。英國失業率也自2010年水準減半,薪資卻依然漲不動。不只如此,央行另一重要決策根據—長期中性利率(neutral rate)也出現毛病,不斷下滑。兩大問題顯示,央行無法確知政策是否發揮效果。前FED理事Daniel Tarullo批評,央行對經濟模型具有絕對信心,卻毫無證據支持模型理論為真。外界憂慮,央行模型理論可能徹底崩壞(rotten to the core),不是稍微修正就能解決。

國際清算銀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首席經濟學家Claudio Borio毫不留情砲轟,央行誤解了通膨驅力、也曲解了通膨對於經濟的影響。他認為全球貿易整合和科技,才是企業和員工缺乏定價能力的主因。央行維持低利,無助通膨和經濟,只會提高債務。高額債務和實體經濟扭曲,會讓升息很難不傷害經濟。

目前官員多視低利率為推高通膨的重要工具。

MoneyDJ新聞12日報導,美國聯準會(FED)公布九月份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紀錄,多數成員都同意經濟情況良好,但是對於通膨前景看法不一。外界解讀會議紀錄略偏鴿派,十二月升息機率雖高,但是未必已成定局。

分析師指出,九月份會議紀錄比預期更偏鴿派。儘管多數FOMC成員傾向升息,卻繼續辯論通膨問題。部分成員說,通膨不振可能並非暫時現象,強調升息應該保持耐心,才能評估通膨趨勢(全文見此)。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MoneyDJ 新聞 2017-10-12 16:22:29 記者陳苓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