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科技公司的「孫正義論」

(本文由 虎嗅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軟銀

估值 700 億美元的 Uber 今年流年不利,創始人特拉維斯‧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從被斥為「混蛋」變成了「滾蛋」,讓出 CEO 的位置,不僅如此,CFO、COO、CTO 職位相繼空缺,Uber 幾乎是「自動駕駛」狀態。

美國科技媒體報導,沒有女性管理者願意成為 Uber CEO,卡拉尼克甚至聘請個人形象顧問,想要模仿賈伯斯重回 Uber。但 Uber 董事長兼聯合創始人加萊特‧坎普(Garrett Camp)說卡拉尼克不會再回來了。

對 Uber 而言,公司動盪帶來的後果是投資人對前景的難以預估。最新訊息是 Uber 最早期投資人,也是 Uber 最大股東之一的基準資本(Benchmark)正和軟銀(Softbank)接觸。

軟銀或接手基準資本持有的 Uber 股份。軟銀董事長孫正義日前說,希望持股叫車軟體 Uber 或 yft。基準資本在 Twitter 上沒有否認和軟銀接觸,只表示 Uber 會成為一家 1,000 億美元估值的公司。

事實上,基準資本和軟銀早有交集。兩家公司之前共同投資共用辦公企業 WeWork,軟銀及旗下的軟銀願景基金對估值 200 億美元的 WeWork 合計投資了近 30 億美元。

當軟銀帶頭成立千億美元的軟銀願景基金,並在孫正義強大的融資能力下首輪募集 930 億美元之後,軟銀的資本力量開始顯現。

日前在軟銀年度大會上,孫正義說未來讓他激動,感覺睡覺都是在浪費時間。這種「不願意浪費時間」的緊迫感,從今年軟銀的投資數量便可看出。

根據 Crunchbase 的資料,截至目前,2017 年軟銀已進行了 25 筆投資。這個速度遠遠超過軟銀 2016 年及 2015 年的資料。

▲ 軟銀 2017 年的投資。

孫正義重新執掌 CEO 後,軟銀一改前任 CEO 尼科什‧阿羅拉(Nikesh Arora)更傾向投資印度的風格,在全球科技創新企業中撒網。

軟銀 345 億元投資滴滴,跟投 Wework 中國;投資 Ola、Grab 繼續加注南亞、東南亞叫車市場;1 億美元投資巴西叫車軟體 99;投資以色列安全公司 cybereason;243 億英鎊收購英國晶片設計公司 ARM。

當然更多投資是在美國。40 億美元買下輝達 4.9% 股份,成為第四大股東;10 億美元投資美國衛星網際網路新創公司 OneWeb;投資人工智慧新創公司 ObEN……今年初孫正義還曾對川普表示要向美國投資 500 億美元。

上面列舉的投資還不包括軟銀今年針對機器人領域的兩筆重要收購。

今年 7 月,軟銀從 Alphabet(Google 母公司)手中買走兩家機器人公司──軍用機器人波士頓動力和一家神祕低調,由東京大學 JSK 機器人實驗室孵化的 Schaft 。

交易條款並未披露,目前還不清楚這兩家企業是屬於軟銀,還是成為軟銀願景基金的一分子。不過波士頓動力 CEO 馬克‧萊伯特(Marc Raibert)表示,很高興成為軟銀領銜下一場科技革命願景的一部分。

對於 Google 出售兩家機器人公司,外界分析認為 Alphabet 的新興業務在 2016 年只帶來 5,000 萬美元收入,Alphabet 要大幅度削減波士頓動力的研究預算,而波士頓動力也對 Alphabet 的快速盈利化期望有所不滿。

人形機器人領域很難快速實現商業化,Google 不想再「養」了。這時有資本優勢的軟銀就出來了。

如果說 2014 年,孫正義說奇點將在未來 30~50 年到來時,還只是在暢想未來,現在有近千億美元投資基金的孫正義,能為未來做的更多。資本可以改變很多事情。

「Vision Fund(軟銀願景基金)不是要以一種特定的技術、商業形態或品牌來征服世界。」孫正義說。「而是懷著相同願景的人走在一起,開啟變革。」

現在,以電信營運起家的軟銀儼然已成為人工智慧、物聯網資本的化身,孫正義也在連線,以科技的名義。

原文出處: 全世界科技公司的「孫正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