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競標年底定案,開發商籲明年啟動、確保實質簽約

能源局原訂 2021 年第二季正式啟動「區塊開發」競標作業,讓過去已經通過環評者有優先開發優勢,但因擔心本土供應鏈廠商準備不足,8 月時延後到 2022 年啟動,對此有不少廠商提出建言。

在原先的區塊開發計畫, 2021 年第二季就會啟動競標作業中,並將第一階段的 5 年分為三期 1GW、2GW、2GW 釋出,不過,因憂心本土供應鏈準備不足,8 月時突然決定延後至 2022 年第二季啟動,且改為 5 年分兩期,分成 2GW、3GW 釋出,同時更變的還有單座風場 500MW 上限、國產化項目再增加等。

對此,沃旭能源台灣總經理汪欣潔提議,台灣已經是現在全球離岸風電的焦點,也希望能維持台灣的亞太領先地位,期許在 2021 舉行區塊開發競標,風電業者可以取得併網容量後,就實質合約的溝通來做確認,提供更有確定性的目標,並維持本土供應鏈的生產能量。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表示,目前彰芳、西島與中能這 3 個風場是目前重點,尤其是正在施工的彰芳西島、中能融資也快到位,區塊開發一定不會缺席。

對於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競標作業要快還是慢,許乃文指出,最後都以政府為準,如果競標時間提前,希望可以要求實質合約,並非只有簽訂諒解備忘錄(MOU),CIP 也能快速的協商與成交。彰芳西島在本土產業鏈上已有 80 家直接間接的合作廠商,有一定的共識,實質簽約也是對本土包商的保障;若競標時間慢,也希望簽約的完整度更高。

而 CIP 也一再強調區塊開發要維持國產化項目制,盼不改用比例制來要求國產化,以 CIP 的經驗也已證明項目制是可行的,絕對不可放鬆。許乃文指出,一般開發商都啟動區塊開發競標作業的速度愈快愈好,但慢也有個好處,可以開放更多正在進行環評(EIA,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的廠商進來。

其中負責沃旭能源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風場的陸上變電站及陸域輸電系統土木工程統包商星能公司也認為台灣的施工工程水準須提高,星能蔡進發董事長表示,台灣目前急需提升品質、環境、安全及健康衛生標準(QHSE)。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TechNews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科技新報,原文出處: 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競標年底定案,開發商籲明年啟動、確保實質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