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遷徙啟動,筆電、伺服器組裝廠持續移出中國

資策會 MIC 今日舉辦資通半導體前瞻趨勢論壇,資策會 MIC 資深產業顧問兼主任楊中傑於會中表示,供應鏈遷移將是未來十年資訊產業最重要的趨勢議題之一,筆電、伺服器組裝廠將持續移出中國,到了 2030 年中國雖然仍是筆記型電腦製造重鎮,但比重將下滑至 40%,而伺服器組裝將以北美為主,中國會保留部分組裝廠,占比約 3 成。

由於美中貿易暨科技戰持續延燒,促使相關產品規避關稅、遷移,加上中國產線受疫情影響,使得產業尋求提高供應鏈韌性。楊中傑指出,2015 年伺服器以中國為主要生產基地,關鍵晶片物流配送至中國,接著多數零組件在中國生產並進行系統組裝後配送至各國;台廠 2015 年在中國和非中國的組裝比率為 65% 和 35%。

但到了 2020 年,中國組裝比重已微幅下降,原因是中美貿易戰與疫情,非中國區域主要會落在北美,主因是北美為全球資料中心市場首位;台廠 2020 年在中國和非中國的組裝比率變成 60% 和 40%。楊中傑指出,雖然 2030 年中國仍是筆記型電腦製造重鎮,但比重將下滑至 40%,而關鍵零組件移往東南亞機會高,預估 2030 年東南亞組裝比重達 50%,台灣維持以研發為主,組裝約占 5%。

另外,楊中傑也預估桌機供應鏈預估在中國組裝比重將逐漸減低,2030 年中國將只保留組裝廠與零組件廠約兩成的產能,組裝將以東南亞為重心,在泰國、越南與印度等地區,逐漸形成產業聚落,美洲有望成長至三成、歐洲捷克與波蘭占二成;而關鍵零組件仍以中國為主要生產基地,約占四成。

在伺服器方面,楊中傑則指出 2030 年北美仍是伺服器最大市場,台灣也將配合北美資料中心與品牌廠擴建研發中心,而中國屆時也將投入伺服器架構的研發。不過,組裝將以北美為重心,中國保留部份組裝廠,占比約三成,東南亞與台灣則預估可成長至兩成;而隨著台灣持續擴建組裝廠,關鍵零組件有望因為組裝廠規模擴大而返台。在關鍵零組件部分,中國仍為主要生產基地,占六成,東南亞將成為供應其他地區的主力,台灣約占一成。

楊中傑說,業者可及早思考 10 年後的供應鏈布局,不過在這之間仍存在許多挑戰,除了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國政府是否會製造資金流動障礙或推出優惠留人政策,都會對供應鏈的去留造成關鍵影響。面對紅色供應鏈崛起,台廠被取代的威脅不斷,遷移耗資龐大、品牌廠補貼少也成為遷移阻力,包含新地點的基礎建設與人力素質不佳等因素,都會為供應鏈遷移,增添難度與變數。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TechNews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科技新報,原文出處: 供應鏈遷徙啟動,筆電、伺服器組裝廠持續移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