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獲技術副作用,30 年後糧食價格上漲 5 倍

雖然人類追求現代化生活方式,很難克制各種污染地球的行為,但其實世界上一些機構已經在進行各種嘗試,要達到協議的減排目標。現在科學家普遍認為即使減排,但仍需要部署從空氣中去除二氧化碳的行動,但碳捕獲技術將對能源、水和土地使用產生重大影響,繼而推升糧食價格大漲。

2015 年簽署《巴黎氣候協定》之後,研究人員試圖了解將控制在升溫攝氏 1.5 度以下必須採取的行動。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 2018 年報告就指出,全球到 2050 年必須實現淨零排放之外,還需要從空氣中清除和儲存大量二氧化碳,即所謂的負排放技術。

但根據一項刊登在《自然氣候變化》的研究顯示,從空氣中去除二氧化碳的技術可能對未來的食品價格產生重大影響。研究發現,到 2050 年,世界某些地區的糧食作物價格可能上漲 5 倍以上。

研究人員使用全球變化評估模型比較 3 種負排放技術對全球糧食供應,用水和能源需求的影響。其中最廣泛的做法是種植具有碳捕獲和存儲的生物能源,以及植樹,這些想法需要部署大量土地,但在全球人口增加時會減少用於農業的土地數量。

另一種技術稱為直接空氣捕獲 (DAC),即佈建機器直接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現在世界上許多實驗裝置已成功實施,尤其是在瑞士加拿大。研究人員分析指出,到 2035 年直接空氣捕獲每年可從大氣中清除多達 30 億噸二氧化碳。

雖然 DAC 對土地需求沒有那麼大,但是驅動這些機器所需的能源和水資源將非常龐大。報告指出,DAC 將需要大量的熱能才能正常運作,相當於當前全球天然氣消耗量 115% 的能源。到 2050 年用於 DAC 的水也將是一筆可觀的成本,機器使用的水目前佔全球電力生產中所用水的 35%。而且單純採用 DAC 還不夠,仍必須搭配生物能源與植樹多管齊下才能達到升溫 1.5 度的目標。

隨著負排放技術的廣泛使用,世界許多地方的玉米、小麥和大米價格將大幅上漲,影響最大的地區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到 2050 年糧食價格可能上漲 5~600%。印度、巴基斯坦和亞洲許多其他國家的價格可能會上漲 3 到 5 倍,而歐洲和南美的價格可能會上漲 1 倍到 3 倍。

儘管存在各種方法上的問題,但所有涉及負排放的人都同意,實施這些技術所需的時間越長,對食品、能源和水的影響越大。研究人員說,「負排放技術是聯合國的後盾,許多國家希望有一天這種技術能拯救我們,但它們將產生我們必須為之準備的副作用。在接下來的十年中,握在我們手裡的是一場巨大的賭注。」

(首圖來源:Flickr/Owen Byrne CC BY 2.0) TechNews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科技新報,原文出處: 碳捕獲技術副作用,30 年後糧食價格上漲 5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