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年研究 X 世代的一生,中年危機不存在

我們對每個世代的人都有刻板印象,如沉默一代很僵化、嬰兒潮一代自戀、X 世代懶惰、千禧一代一直未成年。但這些假設都是憑印象,很少基於可靠的社會學證據,最近一項針對 X 世代歷時 35 年的研究,發現許多有趣結論,與我們一般熟悉的印象不太一樣。

英國《成長系列》電影又名《人生七年》,是針對 14 個不同階級的英國孩子從 1964 年 7 歲起,每 7 年調查一次他們的生活。最新影片《63 Up》於去年秋天在英國廣播公司播出,引起很大的討論與共鳴,而這項加拿大研究被視為更科學性的版本。

根據紐西蘭國家廣播電台(RNZ)與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網站報導,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 Edmonton Transitions Study(ETS)是少數能對至少一代人進行詳細又長期的研究之一。ETS 今年已滿 35 年,闡明從離開高中到追求高等教育、找到工作、建立家庭、購房並發展職業的許多人生過渡。研究始於 1 千名高中畢業生,研究人員在他們 18~50 歲做了 8 次調查。

研究人員還將結果與 Y 世代、又叫千禧世代樣本比較,包括兩個世代對工作價值和工作權力的看法,研究人員想了解這兩個世代的態度差異,主要是因為社會普遍認為,現在年輕人感覺更有權力,且認為他們應該得到一定回報。

研究發現 Y 世代確實比 X 世代有更大的外在工作價值感,他們對從工作獲得報酬,例如收入和升職機會更感興趣,而 X 世代並沒有對金錢獎勵之類的東西那麼感興趣。Y 世代認為,如果努力工作應該可以得到一份好工作,這種感覺也比 X 世代強烈。

研究人員認為,現在無所不在的媒體,讓人更暴露於唯物主義圖像下。研究人員說,「我們已成為消費主義社會,確實美好的生活描寫無處不在,且很難避免,因此如果 X 世代到 Y 世代出現對工作和獎勵價值觀的變化,我不會感到驚訝。」

隨著年齡增長變得更快樂

此外,研究發現 X 世代沒有像前幾代人描述那樣有中年危機經歷,人們反而隨著年齡增長而更快樂。研究人員說,一段時間內關注相同的人,會發現他們似乎中年以後更快樂,直到某個時候生病了,幸福感才會降低,而當他們很老時,很可能會不快樂。

中年到晚年之間,人們會變得更快樂,研究人員認為是一種正效應。隨著人們年齡增長,看到的視野有限,通常會選擇專注於積極向上的事物,與真正喜歡的人在一起,從事真正喜歡的工作或退休,會關注更多積極訊息並保留更多正面回憶。

X 世代被認為是第一代經歷成年延遲的人,因為待在家裡的時間更長,花更多時間替人生做準備。這種模式在千禧一代和更年輕的 Z 世代延續下去。且研究認為,準備時間最長的人往往得到更好回報,且事實證明,晚婚的人往往更快樂。

但隨著時間發展,人們對 5 個社會問題的關注度下降,包括種族歧視、原住民待遇、女性工作歧視、失業和環境污染。研究人員想知道這是否與人們這段時間追求更高教育的結果有關,因為也許教育可能會加劇或壓抑他們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度,但卻發現教育與社會問題的關注程度無關,而是收入,來自較低收入階層的人們更關注社會問題,研究人員說這是非常有趣的發現。

ETS 研究已經 35 年,且會持續下去,接下來他們想知道 X 世代到退休後會是什麼狀態,快樂是否會持續,還有人想知道父母的影響會持續到幾歲。

這項計畫的最初研究者 Krahn 已退休,但他說將繼續研究,他聽過無數次關於一個人一生平均會換 7 次工作的說法,這種論點到底有無科學性,將成為他下一個最感興趣的題目。

(首圖來源:Flickr/Kevin Neubauer CC BY 2.0) TechNews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科技新報,原文出處: 35 年研究 X 世代的一生,中年危機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