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疫情、失業,中國消費信心疲軟影響復甦

中國經濟以最快的速度復甦當中,且是全球第一個自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復甦的國家,全年 GDP 預計能轉正,但是由於國外疫情尚未趨緩,出口訂單仍然受到抑制,國內消費信心也尚未回溫,加上洪水與國內第二波疫情爆發隱憂,中國經濟仍未走上正軌,未來風險仍高。

根據財新/馬基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儘管出口訂單和就業仍然疲弱,但在 7 月冠狀病毒危機後,隨著內需持續改善,中國的工廠活動以近十年來最快的速度增長,PMI 從 6 月的 51.2 升至 52.8,超過分析師預期的 51.3,這是中國製造業連續第三個月增長,也是 2011 年 1 月以來的最大漲幅。

官方數據也出現樂觀訊息。中國 7 月官方製造業 PMI 為 51.1,非製造業 PMI 為 54.2,兩項調查均連續五個月顯示樂觀前景。GDP 也顯示出進一步復甦的信號。在第一季創紀錄的收縮之後,第二季經濟增長反彈,GDP 成長率為 3.2%。

但是市場擔心新的冠狀病毒病例,以及嚴重的洪災,可能衝擊消費、製造業與建築業,減緩中國經濟從疫情中恢復的力道。製造業與建築業是中國第四季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中國政府估計,到目前為止,洪災已影響中國 27 個省級轄區,經濟損失可能達到 1,444.3 億人民幣。暴雨導致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下降,7 月固定資產投資可能會從 5.3% 略降至 4%~4.5%。一些企業已表示與洪水有關的災難導致物流和運輸中斷,以及工廠、設備和庫存發生水災等問題。國家統計局官員表示,小型企業持續面臨供需雙方的壓力。

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經濟學負責人表示,洪水在許多地方造成嚴重破壞,但是在宏觀經濟水平上,損害程度不足以真正影響國民經濟的增長。他認為新冠狀病毒病例在宏觀經濟上可能會產生更大的影響,因為一個地方的爆發可能會影響全國人民的行為,使人們更不願外出和正常參與。

中國出現 3 個半月以來最多的新冠狀病毒感染病例,其中大部分來自新疆西部。其他至少有 9 個中國城市出現與大連群聚有關的病例。如同北京在 6 月出現冠狀病毒病例之後,零售額瞬間大跌 26.8%,5 月零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18%,若將來有更多的省經歷第二輪暴發,國內消費的恢復將被推遲。

出口疲軟也威脅國內復甦,由於中國許多製造商仍然面臨減少或取消海外訂單的情況,中國工廠連續第七個月消減薪資以降低成本,工作和收入損失將限制人們的消費能力而影響經濟復甦。6 月一項關鍵衡量指標是消費下降 1.8%,仍低於 2019 年同期水準。中國消費占 GDP 的 29%,失業將抑制消費,因此第一季製造業崩潰造成的失業情況後續仍是市場最關注的焦點。

儘管風險仍在,但在第二季經濟復甦優於預期下,市場仍上調全年預測,瑞銀集團將全年 GDP 成長率預測提高到 2.5%,彭博調查經濟學家上調全年經濟增長預測到 2%,未來 12 個月發生衰退的可能性為 20%,低於上個月調查的 25%。

(首圖來源:Flickr/John Seb Barber CC BY 2.0) TechNews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科技新報,原文出處: 洪水、疫情、失業,中國消費信心疲軟影響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