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最新疫情預測:保持社交距離要持續到 2022 年,2025 年前仍可能捲土重來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即時數據,截至台灣時間 4 月 20 日 9 點 40 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過 240 萬,累計死亡病例逾 16 萬。

日益增長的死亡數字讓人實在難以置信,有網友也直呼,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恢復正常,我們還能等到疫情結束嗎?

這個答案誰都不知道。不過,最近哈佛大學 THChan 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者基於美國數據進行建模研究,探究了未來數年時間裡,保持社交隔離對疫情發展的影響,模型結果顯示,在無其他干預措施的情況下,如果沒有特效藥或疫苗出現,那麼,可能要到 2022 年都需要長期或者間歇性的保持社交距離。

同時,該研究還指出,疫情可能會在呼吸道病毒流行的秋冬季出現,甚至是比當下更為嚴重的暴發。研究者基於數據建模提出預測,在缺少疫苗或其他有效治療手段的前提下,疫情甚至最晚在 2025 年前還有復發的可能性。

網友也說:

這是迄今為止見過的對疫情最悲觀的預期了。

但流行病模型的目的並不是給出正確答案,這樣的模型並不在於精準預測未來,更重要的是提出一系列的可能性。

免疫力仍是未知數

利用美國的時間序列數據對新冠病毒的季節性、免疫性和交叉免疫性進行計算,研究人員建立了新冠病毒傳播模型。

研究人員指出,SARS-CoV-2 大流行和大流行後的傳播動態將取決於以下因素:傳播的季節性變化程度、免疫持續時間、SARS-CoV-2 與其他冠狀病毒的交叉免疫程度,以及控制措施的強度和時間

而要想知道病毒的傳播動態,就要對新冠病毒的傳染路徑有所了解,所以研究人員首先對新冠病毒的家族做了整理對比。

新型冠狀病毒為單股正鏈 RNA 套病毒目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其家族分 4 個群(α、β、γ 和 δ)。

其中,SARS-CoV-2 屬於 β 冠狀病毒。β 冠狀病毒的其他成員,既包括致死率高但傳播有限的 SARS-CoV-1 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 MERS 病毒,也包括威脅較少但經常帶來感冒困擾的 HCoV-OC43 和 HCoV-HKU1 病毒。

經由目前已知的數據可知,新冠肺炎病例死亡率估計在 0.6%~3.5% 之間,嚴重程度遠低於 SARS-CoV-1 病毒(9%)和 MERS 冠狀病毒(36%),但高於上述兩種 HCoV 病毒。

而 SARS-CoV-1 感染後能產生更持久的免疫力,但可怕的是這些 β 冠狀病毒可以誘導相互之間的免疫反應:SARS-CoV-1 感染可以產生針對 HCoV-OC43 的中和抗體,而 HCoV-OC43 感染可以生成針對 SARS-CoV-1 的交叉反應抗體。

緊接著,研究人員使用來自美國的數據模擬溫帶地區 β 冠狀病毒的傳播,對兩種 HCoV 病毒進行測試,並建立與它們的流行率相匹配的流行病學模型。

該模型顯示,感染率將在 5 月到 10 月之間達到峰值。秋季的到來導致該高峰的開始,而缺乏易感染個體致使該季節結束時感染率下降,原因是很大一部分人口已經在春季被感染。

的確,夏天的確會讓病毒傳播速度變慢,但由於疫情還在不斷蔓延,因此夏季因素僅能一定程度減少病毒的傳播速度。

▲ 紅色 HCoV-HKU1 發病率、藍色為 HCoV-OC43 發病率,金色為季節性強迫。

就像普通季節性流感和其他呈現明顯季節性的冠狀病毒在冬季結束後感染率下降,這是季節和人類免疫力之間共同合作的結果。

而一個更頭疼的問題是:人們對新冠病毒治癒者產生免疫力的水平以及持續時間知之甚少,而且預測長期動態是不可能的。

因此,研究人員預測了到 2025 年 SARS-CoV-2 的感染率等數值,並將大流行後 SARS-CoV-2 的動態概括為每年爆發、兩年爆發一次、零星爆發、基本消除。

但總體而言,與其他 β 冠狀病毒相比,免疫持續時間較短和交叉免疫程度較小,與 SARS-CoV-2 引起的總感染發生率較高相關,秋季傳播能力和傳播率較小的季節性波動與大流行的高峰相關

原文出處: 哈佛最新疫情預測:保持社交距離要持續到 2022 年,2025 年前仍可能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