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車用電池為寡佔事業 2025年前五廠將控8成市佔

中國第三大電動車電池廠沃特瑪電池(OptimumNano Energy),進入破產清算,外界認為可能是中國電動車電池產業重整的開端。瑞銀(UBS)預測,電動車電池將成寡佔事業,2025年前五大廠商將控制全球8成市佔。

韓媒BusinessKorea報導,中國政府從6月份開始刪減電動車電池補貼,淘汰落後廠商,這會讓部分業者被驅逐出場。補貼遭砍,導致中國新能源車的買氣大減,11月份只售出9.5萬輛,較去年同期暴跌44%。有些電動車電池廠已經好幾個月沒拿到訂單,大型業者也遭殃。SNE Research數據顯示,10月份陸廠寧德時代(CATL)生產的電動車電池使用量,為2,082MWh,年減16.8%。另一陸廠比亞迪(BYD),生產的電動車電池用量更暴跌65.7%。

本月份南韓電池廠重新列入中國電動車電池的補助名單,由於韓廠技術領先,預料可從中受惠。中國中小型業者生產電動車電池,能源密度為每公斤140~160Wh,遠低於韓廠的每公斤250Wh,突顯出兩國技術的巨大差距。三大韓廠LG Chem、Samsung SDI、SK Innovation,今年銷售均呈現成長。

瑞銀預測,未來電動車電池會像記憶體一樣,成為寡佔事業,到了2025年,前五大廠將控制全球80%市佔。由於電動電池進入門檻相對較低,老字號業者很難維持領先,部分車廠可能會選擇自行發展相關技術,若想保持優勢,必須投入研發固態電池等新技術。

研調:陸車用電池廠恐從90家減至20家

日經新聞2月份報導,中國政府從2012年起,砸下100億美元培植電動車電池產業,讓當地出現上百家廠商。不過政府的補貼政策從2017年起逐步退場,專家預測目前中國90家電動車電池廠中,或許只有20家能夠存活。

日本電池廠消息人士說,沒有政府補助,陸廠不可能稱霸市場。北京當局祭出極為優厚的措施,例如每輛生產銷售的電動車、政府補助1萬美元,而且當局也承擔了電動車電池廠的多數成本。

高工產研(GGII)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約有135家本土車用電池廠,2018年減至90家。瑞穗銀行國際企業關係部門的首席研究員Tang Jin預測,最終大概只有20家業者能夠倖存。外界估計,中國電池大廠寧德時代、比亞迪應可存活,但是過程中仍會受創。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MoneyDJ 新聞 2019-12-27 15:28:58 記者陳苓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