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基金主動管理型較佳!過去10年65%的時間擊敗指標

一般來說,股票型的被動式管理基金不但手續費便宜、表現還經常擊敗主動管理型股票基金,是多數投資人首選。然而,債券卻是完全不同的領域。事實上,主動管理型債券基金的績效,比被動管理型還要高。

Guggenheim Partners 4日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過去10年來(截至2018年12月31日為止),主動管理的大型股基金經理人,績效有86%的時間遜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然而,同期間內,主動管理的中期債券基金經理人,績效卻有65%的時間擊敗他們追蹤的債券指標。

為何如此?報告稱,美國3,60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不但交易頻繁,企業也會固定公布財報,能持續進行價格發現。也就是說,股市相當接近效率市場(efficient market)。相反地,固定收益市場卻散亂無章且規模龐大,許多債券都得透過櫃檯買賣,價格的透明度不如股市。

債券指標涵蓋的標的,也跟整體市場不成比例。Guggenheim指出,在1980年代中期編制的彭博巴克萊美國整體債券市場指數(Bloomberg Barclays US Aggregate Bond Index,通稱為「the Agg」),僅追蹤美國公債、投資等級公司債及政府發行的不動產抵押證券(MBS),跟不上過去30年來的變化。

目前在外流通的固定收益商品總額高達43兆美元,由將近500萬種已辨認證券組成,更別提尚未被視為證券的舉債工具,例如銀行貸款。也就是說,Agg目前追蹤的證券,不到在外流通固定收益商品的一半,像是綑綁在一起的房貸、高收益公司債、槓桿貸款、市政府債及浮動利率債券等,都未被涵蓋進去。

Guggenheim表示,債券交易結構、部分證券(例如商業資產擔保證券(ABS)、擔保貸款憑證(CLO)、銀行貸款)的附加擔保都相當複雜,需要主動、全面的信用與法律分析,想要從未被指標涵蓋的固定收益市場獲利,需要大量資源,這也是主動管理型經理人可以發揮的地方。

Guggenheim並提到,公司債市場已出現泡沫,長達十年的超寬鬆貨幣政策,讓許多企業背負歷史高的債務,一旦景氣反轉、信評就很可能遭到下修。投資等級債市的問題最嚴重,將近1/3在外流通的非金融債務,都是由債台高築的企業發行,其槓桿倍數已經跟高收益債相當。當原本擁有投資等級債信的大批企業遭降評、落難為「墮落天使(fallen angels)」,信用市場將陷入混亂。

債券ETF運作方式與股票ETF不同

債券ETF今(2019)年大吸金,據EPFR資料、1-8月期間每一個月資金都呈現淨流入,超過9成都湧進被動管理型ETF,狀況非常類似股票型ETF。不過,債券ETF跟股票ETF運作模式不太相同,在投資債券ETF時,可考慮將被動型產品用來輔助主動型產品、或作為調整投資組合權重的工具。

英國金融時報10月6日報導,專精主動管理的債券投資機構PIMCO指出,股票型ETF採取的權重追蹤法,並不適用於債券ETF。被動管理型股票ETF,會把較多資金分配給權重高的股票,但若債券ETF也採用同樣的市值加權系統,那麼基金對負債最嚴重的企業、曝險度將較高。

除此之外,債券交易的方式,也不利被動型基金。PIMCO在2017年的研究報告曾解釋,「多數債券交易是透過櫃台買賣、而非在交易所進行。因此,債券得靠談判成交、不是光下單就可解決。」

那麼,何以被動型管理的債券ETF今年大吸金?專家直指,投資人有時是為了重新調配組合權重,以在短時間內增加或減少風險,這時候被動型債券ETF就是好幫手,不但不必為了挑選經理人大傷腦筋,還可以短進短出。其他投資人則是想將被動管理型的債券ETF、拿來輔助主動管理型ETF,尤其是想將核心資產配置到美國公債、英國公債等低風險債券的人。(全文見此)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MoneyDJ 新聞 2019-11-06 14:03:37 記者郭妍希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