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債納全球指數、料吸金1,500億美元,或助人幣持穩

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券,週一(1日)起納入廣受追蹤的國際債券指數,預料將吸引數千億美元資金流入,未來有望支撐人民幣。

CNBC、南華早報報導,未來20個月,「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指數」(Bloomberg 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 Bond Index)將納入363檔中國中央政府公債和政策銀行債券,估計將吸引1,500億美元的外資資金流入。匯豐全球市場共同主管Justin Chan說,今天是中國資本市場繼續邁入全球投資主流的一大里程碑。

等到363檔人幣計價債券全數納入後,中國債券在該指數的比重將升至6%,人民幣也會成為該指數的第四大貨幣成分。中國債市總值為13兆美元、為全球第三大,但是外資持有的中國債券極少,僅佔2%。澳盛亞洲研究主管Khoon Goh報告稱,外資持有的中國債券,主要是中央政府公債,持有比重接近8%,比重仍低。外資持有美國公債比率為35%、持有英國公債比率為28%。

其他指標性債券指數也考慮納入中國債券,包括「摩根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J.P. Morgan Government Bond Index-Emerging Markets)和「FTSE全球政府債券指數」(FTSE World Government Bond Index)。如果這兩檔指數也加入中國債券,澳盛的Goh估計,中國債市將可吸引2,75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美國要求中國增購美國商品,中國轉型服務導向經濟,都對中國經常帳盈餘帶來壓力。分析師估計,今年中國經常帳可能轉負,需要外資資金滿足當地的融資需求。如果經常帳出現虧損,將對人民幣帶來壓力,市場預期若有大批外資流入,可協助人幣持穩。

部分人士對外資熱度抱持疑慮,Investec Asset Management新興市場固定收益的投資組合經理人Wilfred Wee說,中國債券要花20個月納入指數,顯示外資流入將是緩慢持續的過程,投資人也許心有顧忌,中國債市流動性低、交易量少、清算系統又與國際市場不同。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MoneyDJ 新聞 2019-04-02 10:22:38 記者陳苓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