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Q2投資展望:新興亞洲與中國投資機會浮現

花旗(台灣)銀行財富策劃諮詢部資深副總裁曾慶瑞今(28)日表示,川金二會破局、中美貿易戰情延續、英國脫歐延宕,全球經貿局勢混沌不明,讓投資人看市場猶如霧裡看花;而展望未來,相對於美國過去在全球市場獨領風騷,花旗看好今(2019)年第二季新興亞洲的投資機會浮現,在單一市場則看好中國,同時在美國、中國整體經濟穩定的前提下,花旗對美國市場抱持中立態度。

曾慶瑞指出,全球經濟成長趨勢放緩已成常態,聯準會預估美國2019年經濟成長率為2.1%、中國公布預估成長率為6~6.5%,而歐洲央行則將年度成長估值自1.7%下修至1.1%。回應投資人對全球經濟成長腳步蹣跚的擔憂,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2018年各國經濟總量統計,全球排名前兩大經濟體為美國與中國,兩者GDP加總已佔全球GDP的40%,這代表著美國、中國的經濟體質足以左右全球經濟表現。

花旗分析,綜觀美國和中國經濟數據,可以發現美國、中國各自面對四項「不足」;美國部分,一是府院和諧不足,白宮與國會呈緊張關係,增添不確定性;二是S&P指數獲利成長不足,美國S&P 500指數2018年成長幅度達23%,2019年初至2月底S&P 500成長為8%,未來是否能維持亮麗漲幅,有待觀察;三是零售銷售不足,繼2018年12月美國零售銷售總額創下2009年9月以來最大降幅後,市場預期美國2019年第一季零售銷售可能較2018年同期衰退3%,讓美國經濟前景蒙上隱憂;四是通貨膨脹不足,美國2018年通貨膨脹率低於2%,顯示美國通貨膨脹處於低檔。

關於中國的四項「不足」,花旗指出,一是經濟成長不足,中國2018年GDP為6.6%,中國當局預估2019年中國GDP成長範圍在6~6.5%,花旗最新預估值則為6.2%,無論是中國官方或花旗皆預估2019年中國GDP表現會低於2018年;二是就業供給不足,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於2019年2月惡化至5.3%,直指中國就業供給問題逐漸嚴重,並連帶影響中國消費力道,並使最新公布的零售銷售數據來到了2012年以來的新低。

第三則是貿易動能不足,2018年第四季中國出口成長僅達8.8%,且2019年2月的出口數字更年衰退20%,令人憂心中美貿易戰衝擊中國出口動能,2019年表現堪慮;第四是外資持有不足,截至2018年12月,陸股的外資持有比率小於3%,國際化程度有限,不過,CSI 300(滬深指數)本益比於2019年2月底來到11.6,低於長期平均值13.9,投資機會浮現,加上MSCI預計將A股權重由5%調高至20%,可望引入高達1,000億美元的外資活水。

花旗表示,雖然美國、中國各有四點「不足」,但其實雙方的第四項「不足」均可做正面解讀:美國通貨膨脹不足,表示聯準會仍有貨幣寬鬆空間;而中國外資持有不足則表示長線可期。在美國、中國整體經濟穩定的前提下,花旗集團對美國市場抱持中立態度,並認為景氣循環類股可望持續反彈,但在2019年元月的強勁反彈後,後續上漲幅度預期將不若年初。

花旗也指出,美國成長放緩,讓新興市場投資機會浮現。聚焦新興亞洲,可以發現其在全球市場重要性與日俱增:從產出比重看,1980年新興亞洲產出佔全球僅10%,2030年預期將大幅躍升至40%;人口總數方面,新興亞洲人口可望自2018年的45億人,成長至2040年的51億人;其中,中產階級人口在2018年為19億人,2030年則可能達到35億人。

花旗並表示,市場規模大幅成長,預示新興亞洲內需增加。花旗數據指出,從1999年至2018年,亞洲內部貿易量佔比從22%成長到32%;而亞洲與美國間的貿易佔比,則由22%縮減為15%,足見亞洲區域經濟依存度日益增加,且在美中貿易戰影響下,美國給中國的關稅壓力,更將促進亞洲內部貿易,讓中國周邊國家受惠。值此同時,截至2018年12月,亞洲股市及債市分別僅佔全球股市與債市市值的11%與5%,顯示亞洲市場成長空間大。

花旗也強調,本益比低和資金行情,使得中國的投資價值浮現。截至2018年12月,中國股市本益比11.6不僅低於長期平均值13.9,更已回到2014年的水準,再加上MSCI預計擴大A股權重,可望驅動A股漲勢。從南韓及台灣經驗觀察,MSCI將南韓、台灣納入指數後,外資於2019年3月1日佔南韓股票市值20~30%,佔台股市值40~50%,相對外資目前佔A股市值過低,未來可望引入可觀的外資活水,花旗因此建議投資人可在評估自身風險屬性後,考慮適度介入中國市場。

另外,貨幣趨勢一直是投資人關心的議題,花旗表示,聯準會的鴿派論調,暗示聯準會預期美國經濟成長將於第二季到達頂點,未來美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成長差異將慢慢縮減,讓美元中長期面臨貶值壓力。人民幣部分,美中貿易是否能達成協議扮演關鍵角色,如美中達成最低限度的貿易協議,則人民幣可望持續走升,且MSCI指數增加中國股市比重也對人民幣有所助益。MoneyDJ 新聞 2019-03-28 15:48:02 記者陳怡潔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