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早:陸200萬個職缺消失、民企聘僱意願跌6年低

中美貿易大戰,重創中國製造業,明年人力需求可能會驟減。以往中國仰賴服務業吸收製造業的過剩人力,但是隨著經濟放緩,企業聘僱意願低落,專家憂慮就業情況恐怕會相當嚴峻。

南華早報報導,貿易戰關稅把中國業者逼到喘不過氣,民營企業的壓力尤為沉重。天風證券經濟學家Song Xuetao,分析中國徵才平台「招聘網」四月份到九月份數據,發現這六個月來,有200萬個職缺消失。員工數在50~500人的民企,聘僱大減,情況比國營企業更為嚴重。

以中國家具業為例,當地有逾6,000間家具廠,多以民企為主,並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地。官方數據顯示,10月底為止,家具業員工總數降至110萬人,為三年新低。家具業者Jason Chen說,要是公司營收50~70%來自美國,會很難生存。他估計員工數不到200人的小型製造商,明年一月之後將會消失。民企是中國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民企創造了80%就業、以及90%新工作。

中國一直依靠服務業吸收製造業的多餘人力,但是近來服務業數據也亮起紅燈。11月份的財新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過去兩個月的服務業人力僅微幅增加,無法抵銷製造業的縮編壓力。由李嘉誠基金會捐助創辦中國長江商學院,訪調多在民企擔任高階主管的300名校友。月度訪調結果顯示,過去兩個月來,受訪者的徵人意願跌至六年新低。

或許正因如此,中國政府不斷推出政策穩就業。中國國務院5日發文,宣布不裁員或少裁員企業,可以退還上一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困難企業開展職工培訓,費用不足部分可由就業補助資金予以適當支持。失業人員辦理登記,可享就業扶持。

南華早報、路透社本月初報導,從官方和財新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PMI)可看出,過去幾個月海外需求減弱,工廠開始裁員。中國就業研究所表示,第三季出口產業的聘僱需求大減1/3;出口貿易導向的臨海大城寧波、蘇州,新增就業驟減情況更為明顯。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MoneyDJ 新聞 2018-12-27 09:38:03 記者陳苓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