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小米招股書:千億收入的秘密

根據小米今天在香港提交的招股書,5500員工分得500億股權,人均近1000萬,上市半年後解禁。

港股新規發佈之後,小米有望成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第一股。

鈦媒體從港交所官網獲悉,小米已正式提交 IPO 申請文件,中信里昂、高盛與摩根士丹利為聯席保薦人。

據招股書披露,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2017年同比增長67.5%;經營利潤為13.73億元、37.85億元和122.15億元,2017年同比增長222.7%。

不過,小米沒有公布具體上市時間。據香港經濟日報昨日報導,小米本周三(5月2日)遞交上市申請,最快6月底至7月初掛牌,亦即6月中招股。

小米為“同股不同權”打頭陣,預料集資至少100億美元(785億港元),成為今年集資最大新股。報導指出,小米在香港上市後,會考慮以CDR(中國預托證券)在內地上市。

收入結構及最“值錢”的資產什麼?

小米2015年至2017年總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2017年同比增長67.5%。

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的海外市場收入分別為40.5億元、91.5億元、320.8億元。截至2018年3月,小米用戶每天使用小米手機的平均時間約4.5小時,MIUI月活用戶超過了1.9億,用戶規模、活躍度、使用時長等指標均達到國際一流互聯網公司水平。

關鍵詞1:絕大部分收入來自智能手機業務板塊。

數據顯示,智能手機占總收入比在2015年達80.4%、2016年達71.3%、2017年達70.3%。

另外,因毛利率較高,互聯網服務已成為小米盈利的重要來源,但互聯網服務部分占總收入比仍然比較低。

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占總收入比分別達到4.9%、9.6%、8.6%,該部分收入主要來自於廣告服務及互聯網增值服務(主要包括遊戲)。

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分別為32.4億元、65.4億元、98.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74.7%。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毛利率分別為64.2%、64.4%、60.2%。

關鍵詞2:大客戶集中風險一般。

前五大客戶分別占總收入比: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別占比29.7%、27%、32.0%。

最大客戶占總收入比: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別占比10.4%、15.4%、13.5%。

針對收入結構,老虎證券投研團隊也向鈦媒體分析稱,“互聯網服務占小米營收的8.6%,但是毛利率高達60%以上,顯然這是一塊非常值得期待的業務;然而,目前手機產品占營收的比例一直在70%以上,是主要收入來源,雖然雷軍說小米硬件淨利潤率永不超過5%,但是互聯網業務的獲客主要也是來自於它的硬件產品。”

也就是說,如雷軍所期待,互聯網服務將是小米估值的主要爆發點。但小米的手機業務,無論是對於營收的貢獻還是對於估值的影響,都是最被市場所擔心的。

如何解讀巨額虧損?

2015年小米淨虧損76.3億元,2016年淨利潤4.9億元,而在2017年淨虧損438.9億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扣除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和向員工發放股份等因素,小米2015年小米淨虧損3.0億元、2016年淨利潤19.0億元,2017年淨利潤53.6億元。

那麼,上述巨額負債究竟是怎麼回事?

小米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截止2017年12月31日,小米淨負債達到1272億元,累計虧損1290億元,主要是由於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產生大額公允價值虧損。

實際上,“優先股公允價值虧損”並非真的虧損,在小米正式上市後,此前所產生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將會轉換成普通股,由債券轉為股權,因此不會發生任何公允價值虧損。

針對小米招股書中出現負債、虧損等關鍵數據,和港股實行的國際會計準則有很大的關係,即部分負債(計入“虧損”)來自於“可轉換優先股”的發行。

對此,小米公司有關人士第一時間向鈦媒體回應稱:

“我們不能隻從字面上去理解,我們要看到‘負債’、‘虧損’產生的原因。互聯網公司通常會有多輪融資發行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在國際會計準則下,這種優先股會體現為‘對股東的負債’,其公允價值的上升會記錄於公司賬面的虧損。但實際上,公司並未沒有這樣的虧損發生,對公司實際運營也沒有影響,這筆所謂的‘負債’數字在上市那一刻就會消失。”

小米在招股說明書中也解釋道,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於合併資產負債表指定為負債,而公允價值增加於合併損益表確認為公允價值虧損。由於所有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將於後轉換成普通股,因此不會產生任何公允價值虧損。

也就是說,隨著小米公司的不斷增值,優先股也不斷增值,而這些增值的部分,在財務裏面就記為了虧損。2017年的虧損是由於港交所對於優先股權益的計算規則所致,並非實際虧損。

這是港交所的規定,把這些公司上市後必須要贖回的優先股作為負債。可轉換優先股是一級市場機構投資人常用的投資入股方式,這樣可以保證投資者利益,保證成本絕對覆蓋,也能保證繼續持有公司上市後的普通股票。

這筆所謂的“負債”數字在上市那一刻就會消失,優先股會轉換成普通股,就不是債權而是股權了,上市就是專成普通股的過程。這種虧損的數字越大,其實越說明這家公司的被大家認可的價值高。

美圖2016年上市也遇到過這個問題,被外界看成是巨額虧損而被市場各種質疑。美股就沒有這樣的規定。

通過雙重股權構架,雷軍表決權比例超過50%

小米披露了上市前的持股比例情況。當前,小米的四位自然人股東分別是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聯合創始人、品牌戰略官黎萬強,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生態鏈負責人劉德和聯合創始人、副總裁、MIUI 負責人洪峰。董事會主要成員為雷軍、林斌、黎萬強、許達來、劉芹。

具體數據上,雷軍持有31.4124%的股份、林斌持有13.3286%、黎萬強持3.2375%、黃江吉(已離職)持3.2375%、洪鋒持3.2207%、許達來持2.9312%、劉德持1.5494%、周光平持1.4317%(已離職)、王川(小米電視掌舵人)持1.1149%、晨興集團持股17.1931%,其他投資者持有21.3430%。

股權結構上,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雷軍持股比例為31.4%,如計入總股本ESOP員工持股計劃的期權池,則雷軍的持股比例為28%。通過雙重股權架構,雷軍的表決權比例超過50%,為小米集團控股股東。

按照港交所新政,小米董事長雷軍和小米總裁林斌擁有“超級投票權”的A類股票,相比普通股,投票權最高可達一股10票。而其他人持有的為B類股,每份可以投1票。對於保留事項,均按一股一票計算。

也就是說,通過雙重股權架構,雷軍的表決權比例超過50%,為小米集團控股股東。

“同股不同權”也叫做AB股結構,公司管理層持A股,擁有高投票權;一般股東持B股,擁有低投票權(一股一票或無投票權)。作為補償,高投票權的股票一般流通性較差,一旦流通出售,即從A類股轉為B類股。

此外小米透露,從2010年4月1日到2018年5月1日,共向超過5500名員工(董事和高管除外)授出但未行權股份2.22億股,行權價為0-3.44美元,歸屬期為1至10年。而根據小米今天在香港提交的招股書,5500員工分得500億股權,人均近1000萬,上市半年後解禁。

以下是雷軍公開信:《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而奮鬥》

您好!感謝您對小米的關注和支持。當您打開這份文件時,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家風華正茂、勃勃向上的公司,更是一份由勇氣和信任所支撐的新商業藍圖。

在此,我想向您說明,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而奮鬥。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具體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我們的使命是,始終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8年來的每一天裏,“和用戶交朋友,做用戶心中最酷的公司”的願景都在驅動著我們努力創新,不斷追求極致的產品和效率,成就了一個不斷締造成長奇跡的小米。

2010年4月成立小米時,我和我的合夥人們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做一款讓我們自己喜歡、覺得夠酷的智能手機。我們8個聯合創始人中,6人是工程師,另外2人是設計師,都是消費電子設備狂熱的“發燒友”。

“感動人心,價格厚道”這八個字是一體兩面、密不可分的整體,遠超用戶預期的極致產品,還能做到“價格厚道”,才能真正“感動人心”。創新科技和頂尖設計是小米基因中的追求,我們的工程師們醉心於探究前人從未嚐試的技術與產品,在每一處細節都反覆雕琢,立誌拿出的每一款產品都遠超用戶預期 。我們相信打破陳規的勇氣和精益求精的信念才是我們能一直贏得用戶欣賞、擁戴的關鍵 。

不止於技術,我們推崇大膽創新的文化。從手機工藝、螢幕和晶片等技術的前沿探索,到數年贏得的200多項全球設計大獎;從“鐵人三項”商業模式,到通過“生態鏈”公司集群 ;從“用戶參與的互聯網開發模式”,到小米線上線下一體的高效新零售…… 創新精神在小米蓬勃發展並滲透到每個角落,並推動我們不斷加快探索的步伐。

目前,我們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制造商,並且創造出眾多智能硬件產品,其中多個品類銷量第一。我們還建成了全球最大消費類 IoT平台,連接超過1億台智能設備。與此同時,我們還擁有1.9億 MIUI月活躍用戶,並為他們提供一系列創新的互聯網服務。

真正讓我們更加自豪的並非是這些數字,中國智能手機和智能設備等一系列行業的面貌因為我們的出現而徹底改變。

我們推動了智能手機在中國的快速普及和品質提升,這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爆發打下堅實基礎。移動支付、電商、社交網絡、短視頻等行業在中國的蓬勃發展都有賴於移動互聯網湧入了數以億計的龐大人口。中國這一全球最大市場中,移動互聯網行業的跨越式發展、成熟的背後,我們也被公認作出了不少貢獻。

優秀的公司賺的是利潤,卓越的公司贏的是人心。更讓我們自豪的是,我們是一家少見的擁有“粉絲文化”的高科技公司。被稱為“米粉”的熱情的用戶不但遍及全球、數量巨大,而且非常忠誠於我們的品牌、並積極參與我們產品的開發和改進。

浴火重生,小米商業模式被充分驗證

作為一家年輕的互聯網公司,小米的發展並非一路坦途。2016年,我們的市場佔有率曾有過下滑。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早先幾年過於迅猛的發展背後還有很多基礎沒有夯實,因此我們主動減速、積極補課。2017年,小米順利完成“創新+質量+交付”的三大補課任務,迅速重回世界前列。

據我們了解,除了小米,還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銷量下滑之後能夠成功逆轉。

浴火重生,小米經歷了一家能夠長期穩定發展的公司所必需的修煉。我們的管理更加有序,我們的人才儲備更加充實,我們的技術積累更加深厚,我們的供應鏈能力和產能管理能力更加強大。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商業模式經歷了考驗,得到了充分驗證。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儘管硬件是我們重要的用戶入口,但我們並不期望它成為我們利潤的主要來源。我們把設計精良、性能品質出眾的產品緊貼硬件成本定價,通過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線上線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戶手中,然後持續為用戶提供豐富的互聯網服務。

這就是我們獨創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 。小米至今的成就說明了這一模式強大的生命力。創業僅7年時間,我們年收入就突破了千億元人民幣,這一成長速度是許多傳統公司無法企及的。

效率的提升來自於運營成本,尤其是交付產品給用戶時的交易成本的極大降低。小米獨特的商業模式使得商品既好又便宜得以實現,造就了用戶信任的基礎。

永遠堅持硬件綜合淨利率不超過5%

小米創辦之初,我們就有一個宏大的理想:要改變商業世界中普遍低下的效率。

一件成本15美元的襯衣在中國的商店裏要賣到150美元,定倍率有驚人的10倍。一雙鞋要加5到10倍,一條領帶加20多倍,這樣的例子舉不勝數。

但我始終難以理解,為什麼生產和流通的效率長期不能提高?為什麼商業運轉中間環節的巨大耗損要讓用戶買單?為什麼所有“cost down”的努力都隻在那10%的生產成本裏摳索,而從不向無謂耗損的那90% 運營、交易成本開刀?

小米有勇氣、有決心推動一場深刻的商業效率革命 。在2011年初,小米迎來第一次年會時,我向在場的全公司100多名員工和他們的家屬們說,我們要做出性能、體驗都最好的智能手機,隻售300美元——當時主流的智能手機售價普遍在600美元以上。

偉大的公司都是把好東西越做越便宜,把每一份精力都專心投入做好產品,讓用戶付出的每一分錢都足有所值。

用戶是我們一切業務運轉考量的核心。小米前進的路上,我們一直在思考:從古至今,商業世界變化紛繁,跳出形形色色的商業模式話題之外,始終不變的是什麼?

用戶對“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的期待,這就是小米的答案。

有很多我們的用戶說,進入小米之家或者登錄小米商城,可以放心地“閉著眼睛買”,因為品質、價格一定都是最優的。這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也是我們的終極追求。

沒有用戶的信任,就沒有我們追求的高效。用戶的信任,就是小米模式的基石。效率,就是小米模式的靈魂。持續贏得用戶的信任,我們的任何業務都將無往不利。而一家真正實現世界級效率的公司,將擁有穿越經濟周期、持續抓住行業湧現的新機會和長久保持優秀運營表現的能力。

“感動人心、價格厚道”不是一句空話,這八個字是我們的價值觀和精神信條。在此,我要向所有現有和潛在的用戶承諾:從2018年起,小米每年整體硬件業務的綜合淨利率不會超過5%。如有超出部分,我們都將回饋給用戶。

因為,我們始終堅信,相比追求一次性硬件銷售利潤,追求產品體驗更有前途;相比渠道層層加價,真材實料、定價厚道終究更得人心。

我們始終堅信,我們的信念——大眾消費商品應該主動控制合理的利潤——將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任何貪戀高毛利的舉措都將走向一條不歸之路。

所以,我想向您說明,我們會更看重長期用戶價值的維護,小米的商業價值和您的投資價值,也將來源且僅來源於用戶價值的不斷放大實現。

硬件綜合淨利率永不超過5%就是小米高效的證明。我們深知,小米的理念最終成為社會的共識尚需時日,但時間會是小米的朋友,我們固執的堅持、持續的投入、堅決的執行終將換來理想的實現。

建設全球化開放生態,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今天,小米走到了歷史性的重要節點。面向未來,小米建立的全球化商業生態有著極具想像力的遠大前景。

小米要構建的絕不是一個封閉的商業帝國。小米也不僅是一家創新的科技公司,更是數字時代的生活方式的創立和推動者。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要實現這一目標,1家小米遠遠不夠,需要100家甚至更多的“小米”,一起建立起豐富而繁榮的新商業生態。

“德不孤,必有鄰”,通過獨特的“生態鏈模式”,小米投資、帶動了更多誌同道合的創業者,圍繞手機業務構建起手機配件、智能硬件、生活消費產品三層產品矩陣。現在,小米已經投資了90多家生態鏈企業,改變了上百個行業,未來這個數字會更加龐大。

這樣的改變不僅發生在中國。以智能手機業務為例,在全球已進入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中,我們已經在印度取得份額第一,並在15個國家名列前茅。我們正在並將繼續證明,小米模式在全球都具有可快速複製的普適性 。

建立全球化的開放生態,讓小米長期發展的機遇更多、邊界更廣闊、根基更穩健。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時代就在眼前,我們相信我們全球生態平台所生成的大量獨特的消費和行為數據,能讓我們更為敏銳、精準地洞察用戶的需求,為我們在未來贏得巨大優勢。

小米是一家工程師文化主導的公司。工程師們的夢想就是持續探索先進技術,並惠及盡可能多的用戶,做用戶心中最酷的公司是我們的願景。我們堅信,科技創新進步帶來的利益應該能被大眾輕易共享,互聯網精神的本質是透明、高效以及平等普惠。

最大的平等,莫過於日常生活體驗的平等:讓所有人,不論他/她是什麼膚色、什麼信仰,來自什麼地方,受過什麼教育,都能一樣輕鬆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這就是我和小米所有員工夜以繼日持續奮鬥的目標。

感謝您關注小米,和我們並肩投身於創造商業效率新典範,用科技改善人類生活的壯麗事業。許商業以敦厚,許科技以溫暖,許大眾以幸福,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現在才剛剛走出了第一步,我們已經改變了幾億人的生活,未來我們將成為全球幾十億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請和我們一起,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本文來自鈦媒體,作者趙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