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QE時代:我們活在央行創造的幻覺裏,也活在牛市陷阱裏

 

自從2008年以來,伯南克啟用了大殺器,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以及一連串的政策工具,公開/非公開市場操作,這些工具正在或多或少失效。

央行家的維穩工具逐漸出現了始料未及的副作用。

央行也逐漸成為市場唯一的買家,也是最大的買家。

有什麼資產賣不掉,變成不良資產,無論是MBS次級貸款還是JUNK BOND垃圾債券

全部打包,賣給央行,一個不留。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央行(BOJ Bank of Japan) 在1998年後將日本經濟引入負利率,衰退的陷阱中。當一個經濟體進入長期,狂熱式的經濟增長。往往是經濟系統中杠杆不斷增加的體現(借貸水平增高,錢貌似很容易賺。)

然而決策層往往要考慮的是,瘋狂狂熱的杠杆最終將釀成巨大的泡沫。

倘若不及時去杠杆(清理僵屍企業,壞賬,還錢)那麼最終資本泡沫將破滅。

去杠杆的結果,無非就是停滯/衰退/或是降溫轉型,經濟重新進入正軌。

然而,散戶韭菜的記憶只有3秒鍾,尤其是那些經歷了2015年股災的韭菜們。

危險的是,這一代人無法體會,也無法了解,想像資本泡沫破碎,對各行各業的衝擊。

筆者認為,隨著川普貿易戰的升溫,孤立主義的抬頭,越來越多的風險因素,逐漸浮上水面。

危險的是,無論是歐洲央行ECB European Central Bank/ 聯準會(Fed) Federal Reserves/ 還是日本央行 BOJ Bank of Japan ,都在逐漸失去對市場的掌控。

首先是美國10年期債券收益率保持了強勁的漲勢,日本債券陷入無人問津(唯一的買家就是日本央行自己)的窘境,再來是意大利債券(唯一的大買家就是ECB歐洲央行)

不光是MBS(Mortgage back securities) 日本央行甚至買入ETF還有權益類的資產(Equity) 那麼這就尷尬了,如果央行決心走出QE,調高利率,減少資產回購規模,那整個市場還有哪些強力的買家得以支撐市場的信心?央行工具的邊際效益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遞減,強心劑打多了,現在打到快沒有效果了。

曾經有許多投資者過度樂觀,認為基建,稅改,包括貿易戰都可以被視為是市場的大利好。而筆者認為,所有的這些信號,事實上是全球經濟走入了新的階段的表現。

這就是後QE時代。

各大全球巨大經濟體都想擺脫QE的副作用,獲得真實的通膨率以及真實的經濟復甦。

而不是等待央行瘋狂地買入資產維穩經濟。

後QE時代裏,隨著時間的推移,加息的成本終將越來越高。

而隨著經濟停滯,帶來的必將是孤立主義甚至暴政的抬頭。

在這種危險的時代裏,要麼全球金融系統走向涅槃

要麼走向停滯甚至衰退。

然而一個事件,往往需要幾年的事件形成並且展現(UNFOLD)

在這裏寫下自廣場協議後,失去的十年。

並非完全因為廣場協議美元貶值,導致日本陷入經濟停滯。

真正的本質原因,在於大藏省和日本央行失敗的去杠杆操作。

《廣場協議》簽訂後,日本經濟先抑後揚,絕非被直接打壓到谷底。

1986年,日本為應對中國經濟下滑預期,採取了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1年內連續5次下調央行貼現率。從1986年年底起,日本開始了連續5年的“平成景氣”,至1991年日本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超過了美國,GDP總值占世界13%。

當時,你要是說再過5年日本經濟即將衰退,而且至少要衰退10年,估計日本人敢跟你玩命。

簡單地說,日本寬鬆的貨幣政策促使流動性異常充足,注意,這裏說的是“異常充足”,不是一般充足,日元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在匯市是強勢貨幣。遺憾的是,自封太陽神之子的民族當時並沒有美國那樣高的創新水平,Sony、三菱重工等老牌企業也沒能拿出足以吸引世界或者中國消費者眼球的產品。

日本人把這種充足的流動性用於金融市場,自此日本的房地產、股市一飛衝天。1985—1989年日本股市總資產從242萬億日元飆升至630萬億日元,增值額幾乎相當於一年的GDP總額;全國地價上升了84.2%,土地資產增值數量是GDP的3.7倍。

日本人還充分發揚了國際主義精神,大量購買美國、韓國、東南亞的房地產,就連美國的標誌性建築洛克菲勒中心都被日本人買走了。對二戰期間被美軍占領本土的日本人來說,那叫揚眉吐氣。

日本國際航班上坐滿了去歐美購物的人,資產升值給日本人帶來了巨額財富,普通人去歐美轉轉,買個LV包,大概不是很難。(是不是突然想到了現在手上握著的人民幣,出去刷刷刷好開森,歷史再次重演。)

這哪裏是“失去的十年”?日本人很得意,20世紀90年代將是日本的年代,太陽將永不落山!

日本人驕傲地說:Japan is No.1!

真的是這樣嗎?

是嗎?不是嗎?

日本當時金融市場的狀況還有個學名—泡沫。

日本政府顯然意識到了這種泡沫很可怕,並準備著手控制。1989年12月25日聖誕節,日本央行總裁三重野康宣布要戳破泡沫,東京股市應聲下跌2000點。

泡沫總有破滅的一天,這沒什麼,泡沫破了可以繼續新的泡沫,可以繼續忽悠,創新就是這麼忽悠出來的。

那是對健康的經濟體來說的,可是,日本經濟不健康。

泡沫對日本經濟而言,好比一個垂死的老人突然被注射了興奮劑,誠然可以回光返照,但結果往往是馬上就去世……

1990年10月,日本第二大地方信用合作社—千葉信用合作社宣布倒閉,太平洋銀行與其他11家小型銀行同時發生擠兌;

1990年11月東京股市跌破20000點;

……

接下來的事情告訴我們,在泡沫破滅過程中,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1991年6月,日本第一大報《讀賣新聞》頭條爆料,大藏省規定野村、日興、山一、大和四家最大的日本證券公司以招待費名目填補大客戶損失,幾乎涉及所有的日本大企業和公立財務集團;

1991年9月,日本日光證券、野村證券被曝涉嫌與黑道山口組老大石井有染,非法挪用公司資金資助山口組;

1991年11月,住友銀行幾乎所有高管因涉黑被捕;

……

公眾對市場的信心崩潰了。

1991年11月20日,日本央行公開宣稱進場護盤,日經指數反彈至25000點以上。此時,政府再大的動作也不過是令市場曇花一現,何況日本金融界醜聞遠未結束。

1991年12月,富士銀行勾結山口組黑道人物伊東成立信用合作社,非法吸儲2500億日元後,伊東卷款潛逃,同時還查實富士銀行對伊東放款高達7000億日元,兩者總共給富士銀行造成了1兆以上日元的壞賬。

兆,這個數量單位在全書中只有在日本銀行業問題上涉及,即使日元匯率再低,壞賬壞到兆這個級別,也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12月2日,花旗銀行爆料,日本大藏省命令大型銀行救援倒閉銀行的損失不低於60兆日元,到底日本銀行體系中尚有多少壞賬,無人能夠估算。當日,日經指數暴跌700點……

以下省略N家金融機構破產紀錄。。。

1992年1月,所有經濟指標一致顯示日本經濟進入蕭條,3月31日,日本經企廳宣布5兆日元振興經濟方案,8月,日經指數跌破15000點,振興方案失效。

8月18日,日本大藏省宣布,成立金融重建基金,動用郵政儲蓄金、勞工退休金和保險金進場護盤,規定所有銀行和金融業可以投資股市,上市公司市場操作只能是單一買方,不準出售股票。

日經指數應聲而起,很快恢復到20000點。即使如此強力的利好,日經指數1992—1995年多數時間也僅在15000點~17000點間徘徊,1995年一堆醜聞再度曝光後再次下探,然後震盪,2003年跌到了7607點,僅有高點位的19.6%。

股市可以護盤,地產業不行。

地產交易的頻率、變現能力和資本市場不能同日而語,整個過程中日本地產業甚至連像樣的反彈都沒有。1994年,東京、大阪等城市地價跌幅都在50%以上,但仍是有價無市。地產泡沫的破滅,使日本財富神話再也不能繼續,同時倒黴的還有實體經濟。1993年,日本企業設備投資額連續3年下滑,企業收益比1990年已經下降了30%,全國零售業營業額連續21個月下跌;失業率居高不下,2001年12月創歷史紀錄,達到5.5%,在5%的高位上連續徘徊了14個月。

這就是日本“失去的十年”。

至此之後,日本的經濟近乎停滯了20年。

而到了現在日元經常性貶值,經濟遲遲仍未復甦,長期陷入負利率的被動局面

最終全球經濟的去杠杆,縮表,利率正常化能否持續進行下去

這一個議題,甚至是政治性的。

有可能這樣的案例,會在我們這一代重現。

然而最終活下來的老兵,才會逐漸敬畏市場,冷眼觀察人性。

我們現在活在央行創造的幻覺裏,也活在牛市陷阱裏(Bull trap)

本文來自灰岩金融科技,作者Dorian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