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AI研究品質高居全球之冠,谷歌擠進前十名

日經亞洲評論2日報導,根據日經、Elsevier的分析,2012-2016年期間人工智慧(AI)相關研究報告獲得最多引述次數(註:普遍被視為研究品質指標)的前十大機構依序(由高至低)為微軟(Microsoft)、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卡內基美隆大學、多倫多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谷歌(Google)、中國清華大學、紐約大學。

報導指出,全球前100大AI知名研究機構當中,中國佔了15所,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日本以及南韓分別為3所、3所、2所、1所、1所。IBM、麻省理工學院(MIT)9月7日宣布結盟。IBM將在未來10年合計斥資2.4億美元於美國麻州成立MIT-IBM Watson AI實驗室。日經、Elsevier分析顯示,IBM、IBM Research在上述榜單中分別名列第47名、第60名。

嘉實XQ全球贏家報價系統顯示,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成份股微軟11月2日上漲1.05%、收84.05美元,創歷史收盤新高;今年迄今上漲35.26%。

谷歌母公司Alphabet Class A股票(GOOGL.US)11月2日上漲0.04%、收1,042.97美元,創歷史收盤新高;今年迄今上漲31.61%。

 

CNBC 11月1日報導,微軟裝置業務企業副總裁Panos Panay 10月31日在受訪時表示,微軟正為HoloLens眼鏡次世代版本開發的AI晶片可能會應用在旗下其他硬體產品線、未來也可能授權給硬體合作夥伴使用。

 

中國資產管理公司華夏基金6月13日與微軟公司共同宣布,雙方將就AI在金融服務領域的應用展開戰略合作研究。華夏基金總經理湯曉東在發布會上指出,AI方興未艾、有望接替網際網路開啟下一輪科技革命,催生一大批千億級乃至萬億級的新經濟產業和投資機會。

南華早報9月4日報導,領英(LinkedIn)網站資料顯示,谷歌自今年5月起開始在北京招攬研究科學家、機器學習技術的技術主管和軟體工程師。

紐約時報10月22日報導,根據Element AI(蒙特婁獨立實驗室)的估計,全球有能力從事尖端AI研究的人數不超過1萬人。

微軟前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Qi Lu)自今年1月16日起成為百度(Baidu, Inc.)總裁兼營運長。陸奇於上海復旦大學取得電腦科學學士、碩士學位,並於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他在美國擁有逾40項專利。

優步(Uber)、卡內基美隆大學(CMU)於2015年2月宣布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當中包括在匹茲堡靠近CMU校區的地方成立「Uber先進技術中心(ATC)」。

《耶路撒冷郵報》9月23日報導,中國娃哈哈集團創辦人宗慶後(Zong Qinghou)宣布未來5年至少會捐贈1千萬美元協助以色列海法大學(University of Haifa)成立AI研究中心。報導指出,中國科學院將成為海法大學的研究夥伴。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7月報導,根據烏鎮智庫(Wuzhen Institute)的統計,2012-16年期間中國AI企業共募得26億美元、雖低於美國的179億美元,但增幅相當驚人。報導指出,儘管美國AI相關專利申請數量仍穩居領先地位、但近年來中國加快追趕步伐、成長幅度逼近200%。據估計,全球超過五分之二訓練有素的AI科學家都在中國境內。

《Cambridge News》11月1日引述《Wired》雜誌報導,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受訪時表示,他擔心AI最終將全面取代人類。霍金相信AI最終將達到超越人類的境界、成為一種新型態的生命。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MoneyDJ 新聞 2017-11-03 15:05:00 記者賴宏昌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