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生技月線有撐!CAR-T啟動抗癌新紀元 醫師振奮欲試

生物製藥公司Gilead Sciences, Inc.斥資120億美元併購Kite Pharma, Inc.,讓CAR-T免疫細胞療法藥物受到各界關注,相關療法在抗癌治療中也愈來愈受歡迎,醫生們都在摩拳擦掌,只待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正式核可,就要大展身手。美國生技類股週一(9月25日)也在美股一片慘澹的走勢中,逆勢走揚。

barron`s.com 25日報導(見此),Guggenheim分析師Tony Butler、Allen Cha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該證券在調查25名血液病學學者/腫瘤學家後發現,多數受訪者對CAR-T療法相當熟悉,也打算對復發或難以治療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病患使用。

調查顯示,極多數的癌症治療中心,不是在討論、就是已擬定計畫,要以這項療法擴大治療。幾乎所有受訪的醫生,都打算對病患投以CAR-T藥物,而打算在藥物獲得核准後三個月內就立即使用的受訪者,也佔據大多數。

一名受訪者聲稱,市場上對此療法有極高需求尚未被滿足,一旦藥物獲得批准、他會立即使用。另一名學者也說,他對這項療法非常熟悉,藥物通過審核後,他會毫無保留地使用。

最能代表生技業表現的美國那斯達克生技類股指數(NASDAQ Biotechnology Index,簡稱NBI)25日逆勢上漲0.37%、收3,467.39點;盤中一度跌至3,448.82點,但隨即站回月線(3,464.64點)。

美國其他生技ETF 25日同步攀高。SPDR S&P 生化科技指數基金(SPDR Biotech ETF XBI,代號為XBI.US)上漲0.41%、收84.25美元。iShares那斯達克生技ETF(iShares Nasdaq Biotechnology ETF,代號IBB.US)上漲0.44%、收331.4美元。

台灣追蹤NBI走勢的群益NBI生技ETF (代號為00678)同步走揚,目前(截至台北時間26日上午9時28分為止)上漲0.73%、報新台幣22.01元。

Kite跟對手諾華(Novartis)、Juno Therapeutics正在進行研發競賽、開發全新等級的藥物,名稱為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抑制劑(CAR-T inhibitors),目標是運用病人自體的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Kite主要的候選藥物已送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審核,預計11月底就能知道最終結果。另外,FDA則已在8月30日核准了第一款CAR-T免疫細胞療法藥物──諾華的「Kymriah」,開啟癌症治療新紀元。

美國第一款癌症疫苗不但備受爭議、還無利潤可言,只有兩款獲得FDA核准,至今都無法廣泛應用。不過,局勢如今有了轉變,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給了人們新希望,其中一種療法是CAR-T,另一種療法則是免疫檢查哨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MarketWatch 9月16日報導,研究人員如今相信,他們終於能夠解決癌症疫苗最關鍵的問題:即選定能夠強力對抗癌症的蛋白質標的。只要將新型療法和癌症疫苗相互配合,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將大幅增加。(全文見此)

免疫療法非常昂貴,諾華的Kymriah,一次療程竟要價475,000美元。話雖如此,CNBC報導,分析人士指稱,即使美國政客不滿藥價昂貴、頻頻對廠商施壓,但癌症藥物能夠拯救性命,因此較未受到藥價爭議的波及。接下來生技大廠可能會直接併購具有潛力的小型生物製藥商,取得癌症免疫療法的技術。美國可能推出新法案,鼓勵企業將海外盈餘匯回國,這將使大型藥廠手上現金變多,能夠用來進行併購。

根據瑞銀(UBS)5月3日發布的研究報告,製藥廠約有超過15%的海外獲利並未匯回美國,比例居所有產業族群之冠。另外,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健康照護企業中,2016年存放在海外的獲利多達5,140億美元,規模之高僅次於科技業。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MoneyDJ 新聞 2017-09-26 09:31:54 記者郭妍希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