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零售嚴冬,電商結合新科技攻「新店型」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表示,整體零售產業遭遇經營環境嚴峻挑戰,而近年全球零售產業成長也見明顯疲弱;觀察美、中兩大指標零售市場,2011年營業額成長即開始逐年趨緩,至2015年增幅皆低於10%;相反的,全球電商每年營業額成長率至2018年都超過20%。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張筱祺表示,近年有三大產業受到網購通路侵蝕影響最大,包括綜合百貨、3C與服飾零售業,雖然許多零售大廠透過新設門市或關閉績效不佳門市來增加業績表現,但不少業者仍無法挽回頹勢,加上電商業者引入新科技加入競爭,整體零售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革新。

MIC分析指出,電商業者積極布局線下的趨勢為零售業帶來衝擊,過去曾有部分電商業者嘗試跨足線下,但多半屬於嘗試性或短期單點做法,例如快閃店(Pop-up shop)即為一例。

然而,近年電商大廠如Amazon、阿里巴巴與小米皆積極投入布局線下零售,企圖引領「新店型」產生,例如「Amazon Go」無人商店將個別消費者化作滑鼠指標,從進到店裡那一刻起就開始被系統掌握與紀錄;Amazon於2017年6月併購連鎖超市商Whole Foods,未來有機會導入自家購物技術;而阿里集團的「盒馬鮮生」則是集「銷售賣場、娛樂場所、發貨中心」於一身的生鮮超市;至於「小米之家」則跳脫通訊行格局,以品牌與智慧產品來打造其風格門市。

面對電商業者的來勢洶洶,張筱祺指出,「數據填補」是傳統零售業進行數位化轉型的首要任務與基礎。現在是數位經濟時代,零售科技就是數據科技,然而傳統零售業者數據類型以商品、交易資料為主,累積方法多為人工盤查、紙本報表等方式,導致顧客資訊零散、無法追蹤等問題,此與電商營運相比有很大的數據落差,不過也有國外知名流通業者、品牌零售業者已開始陸續導入相關新創解決方案以填補數據缺口,這場零售大戰仍值得觀察。

MoneyDJ 新聞 2017-08-30 16:15:59 記者新聞中心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