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抉擇:信貸不降溫恐引爆金融危機、景氣急凍

南華早報4日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香港分處代表陳方楠(Sally Chen)對中國當局最新的抑制系統性槓桿舉措表達審慎歡迎。她說,中國當前面臨的重大的考驗在於如果經濟成長趨緩、北京是否能夠維持遏止過度借貸的動力。

陳方楠指出,IMF的分析顯示,原本已經擁有相對偏高債務的國家(例如:中國)槓桿若再進一步加速攀高,在多數情況下可能會在接下來的時間內看到經濟增速快速萎縮以及/或金融危機。她說,中國第1季的強勁GDP(6.9%)表現為當前的緊縮措施提供緩衝空間。

Thomson Reuters報導,IMF 4月18日發表報告指出,中國經濟持續依賴政府刺激措施、快速信貸擴張去維繫經濟成長。中國政府持續偏好相對高速的GDP成長率,但資源持續錯置恐將令這個國家在未來某個時間點面臨破壞性調整、持續性的資本外流恐令情勢雪上加霜。

IMF 4月19日發表全球金融穩定報告(註:附圖出自IMF報告)時指出,中國銀行業資產規模目前較GDP高出三倍以上,中國信貸增速持續高於GDP成長率。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於2016年3月初報導,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底為止中國民間非金融產業負債佔GDP比重已達200%,超越泰國在亞洲金融危機以及美國在次級房貸危機時期水準,逼近日本1991年「失落十年」起始點水位。

2017年1月份中國社會融資(TSF)規模增量為人民幣3.7202兆元、創史上最高規模增量,2月TSF規模增量年增3,167億元至1.1479兆元,3月TSF規模增量報2.12兆元。

截至2017年3月底為止TSF餘額年增12.5%至162.82兆元、增速遠高於第1季GDP成長率(6.9%)。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是指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境內非金融企業和住戶)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額。

BIS去年9月公布信用GDP佔比數據。依據定義,這項指標若高於10、代表未來3年該國陷入債務危機的風險已經升高。中國的數據高達30.1、其債務絕大多數是企業債(總額高達17兆美元),當地企業債GDP佔比高達169%(stratfor.com)。

中國銀監會主席郭樹清3月2日表示,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北京商報4月26日報導,郭樹清在21日召開的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上說:「如果銀行業搞得一塌糊塗,我作為銀監會主席,我就要辭職。」

新華社4月25日報導,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當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強調,及時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到深化,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此外,會議要求要高度重視防控金融風險,加強監管協調,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加大懲處違規違法行為工作力度。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MoneyDJ 新聞 2017-05-04 13:54:01 記者賴宏昌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