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投資並非零風險!過度拉抬股價、下殺力道恐更大

投資標的也有流行風潮,1970年初期美國「Nifty Fifty」盛行,50檔藍籌股大行其道;1990年代末期科技股紅翻天;到了2000年代換房市當道,結果均崩盤收場。有人警告,如今這股趨勢似乎變成被動投資。

ValueWalk 2日報導(見此),被動投資本身沒有問題,麻煩在於大家一窩蜂搶進,會扭曲市場,提高慘劇風險。Ned Davis Research首席美國策略師警告,被動投資已發展成泡沫。今年第一季被動投資基金吸金440億美元,創下單季新高。

財經專家說,被動投資缺乏價格發現(Price Discovery、解釋見此)過程。以拍賣會作比喻,會場有林布蘭、畢卡索、莫內的真跡,也有可疑的次等畫作,被動投資買家無視畫作好壞,也不問價格,全數買下。少了主動喊價,價格不再相關,沒有合理方式區分好壞,為被動投資的風險。

知名財經作家Cullen Roche,意見常獲彭博、華爾街日報引用,也有類似觀點。他4月26日在Seeking Alpha發文稱(見此),自己是被動投資的支持者,但是被動投資有其風險,股價可能持續遭到高估。

文章稱,指數投資採用過度簡化的投資模式,鼓勵投資人加碼股票,持有部位可能超出願意承受的範圍,此種做法促使股價不斷向上。問題是這些投資人未做好準備,就投入不完全了解的資產。儘管個人投入更多淨資產進入股市,會拉抬股價,但是也造成個人持有過多長期資產,無法滿足短期需求。等到熊市降臨,這些投資人才驚覺原以為安全的資產分散策略,其實與股市高度連動,因而反應過度,加深跌勢。

MarketWatch、CNBC 2月報導,今年1月份為止,主動管理的美國股票基金,資產規模為3.6兆美元。被動管理的美國股票基金,則為將近3.1兆美元,兩者快要旗鼓相當。過去一年來,被動型基金吸金5,630億美元,主動型基金則失血3,256億美元。

晨星量化研究資深分析師Alina Lamy表示,一月份主動型美國股票基金持續大失血,此一趨勢沒有緩和跡象,只有少數主動基金不受威脅,讓主動投資成了危險海域。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MoneyDJ 新聞 2017-05-03 16:00:12 記者陳苓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