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過剩有解?亞洲報價罕見超越歐洲 需求趕上供給

美國頁岩油產能不斷開出,讓市場擔憂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非OPEC產油國的減產協議,恐怕會功虧一簣,油價最近也搖搖欲墜。

然而,大家別忘了,需求也是影響油價漲跌的重要因素。有專家發現,全球需求的主要動力──以中國、印度和日本為首的亞洲,最近的石油報價出現驚人變化,顯示當地的需求可能已趕上供給。

顧問機構Divergente LLC專欄作家Tsvetana Paraskova 16日在OilPrice.com撰文指出(見此),一般而言,布蘭特原油報價,都會比亞洲參考的阿曼/杜拜原油還高,這是因為中東產油國把大量石油輸往亞洲、壓低了亞洲原油報價的緣故,而布蘭特原油在歐洲的供給較為吃緊、報價自然偏高。

然而,過去幾個月來,兩者的差距逐漸減少,上週甚至降至18個月低點。調查顯示,在上週三(3月8日),阿曼/杜拜原油每桶報價,竟比布蘭特原油多出0.885美元,為2014年以來,阿曼/杜拜原油首度出現如此高的報價。

報導稱,這兩種原油報價的差距,可以用來評估亞洲的供需狀況,阿曼/杜拜原油報價逆轉勝,或可解釋為亞洲當地的原油需求已經追趕上供給。

石油進口數據也顯示,中國、印度和日本過去幾月不斷拉高原油的進口量。

根據上周三公布的海關數據,中國2月進口的石油來到3,178萬噸,創史上次高,相當於每日828.6萬桶,僅次於去(2016)年12月的歷史高857萬桶,而其今年1月的進口量也維持在800萬桶以上。

另一方面,印度去年的原油消費量也跳漲11%、創歷史高,主因都市人口節節攀升、民眾收入增加,使得汽車、卡車與機車的使用量大增。日本去年12月的石油進口量則創下2015年3月以來的新高紀錄,1月僅略微下滑。

國際能源署(IEA)最近才剛發表月報表示,如果OPEC維持當前生產水平一直到6月份,則預期2017上半年全球石油市場可能會有每日50萬桶的供給短缺。IEA指出,油市消化過剩庫存的速度並不算快,因此市場可能還需要更有耐心一些,否則油價再次誘發下跌也不是不可能。

barron`s.com 16日報導,RBC Capital Market原物料策略師Michael Tran也指出,投資人在解讀原油市場時有嚴重盲點,太過聚焦美國產油量增加和油井數量,但美國無法代表全世界。事實上,日本、歐洲的原油庫存對全球油市能否恢復均衡,也是關鍵因素。

Tran認為,原油會從西方流往東方,讓市場恢復平衡。調查發現,亞洲等部分市場目前仍持續短缺,但大西洋盆地和美國卻處於過剩狀態。

Tran直指,油市必須透過兩層機制,才能把過剩供給消化完畢。首先,原油得從西非、北海和大西洋盆地運往亞洲地區。然後,當大西洋盆地的過剩原油清空後,美國就可將原油從墨西哥灣區運往歐洲填補缺口。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MoneyDJ 新聞 2017-03-17 13:46:48 記者郭妍希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