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房市當心!人幣貶、中國外管局盯上海外購房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都曾在2016年初宣示「人民幣不存在進一步持續貶值基礎」,為何人民幣兌美元還是創1994年以來最大跌幅?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將矛頭指向海外購房等違規個人購匯漏洞!

南華早報2日報導,Knight Frank(房地產諮詢機構)香港地區資深主任Thomas Lam指出,中國高淨值人士多數已有海外銀行帳戶與投資、新政策對他們不會有任何影響,那些現在才開始考慮海外資產配置的中產階級才可能受到影響,預估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房市將受累。Lam預估過去數年來香港半數豪宅(單價在1億港元以上)都是被中國大陸居民買走。

East-West Property Advisors主任Sam Van Horebeek指出,中國上流階層對於人民幣貶值、官方大動作阻貶的現象感到越來越緊張,許多投資人都想分散投資標的、房地產依舊是許多中國人的頭號投資選擇。2017年1月1日起中國每位公民將重新取得5萬美元的個人年度換匯額度。許多中國公民透過地下銀行或集中換匯額度的方式將錢匯出海外。

霸榮(barrons.com)2016年7月報導,根據全美不動產協會(NAR)的統計,受美元兌人民幣升值4%、中國加強管制資本外流的影響,截至2016年3月底為止的1年期間海外買家佔美國成屋銷售比重報4%(註:低於一年前的8%)。大中華地區(中國、香港、台灣)買家連續第2年稱霸,合力斥資270億美元(註:因購屋數量減少、低於一年前的286億美元)收購美國房屋,遠高於加拿大的90億美元(一年前為112億美元)。

NAR統計顯示,大中華買家平均每戶購屋金額為936,615美元、較一年前的831,761美元上揚12.6%,遠高於國際買家平均值(477,462美元)以及美國買家的266,683美元。更驚人的是,高達71%的大中華買家是以現金來完成交易。

NAR統計顯示,2016年11月美國成屋房價中位數為234,900美元、較2015年11月上揚6.8%,連續第57個月呈現年增。

華爾街日報上個月報導,不動產網站RealtyTrac母公司ATTOM Data Solutions預估,投資人每件炒房案件平均獲利61,000美元、遠高於2009年房市谷底的19,000美元。ATTOM預估2016年美國炒房貸款市場規模將達到480億美元、創2006年以來新高。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MoneyDJ 新聞 2017-01-03 06:54:12 記者賴宏昌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