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韓、台、星嘗3年PPI通縮之苦,根源來自中國

根據香港金融研究中心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亞洲11大經濟體當中僅有印尼的生產者物價尚未出現下跌,在此同時包括南韓、台灣以及新加坡都已面臨長達3年的通縮壓力。報告顯示,2011年至2016年6月這段期間,中國生產者物價總計下跌了12.7%,當地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連續年減紀錄(截至2016年7月總計連續53個月年減)直逼日本1990年代的通縮慘狀。

報告指出,中國是亞洲PPI通縮挑戰的核心。報告作者認為,匯率促貶並非有效的政策工具,因為生產者物價對匯率變化的反應並不明顯。

中國(主要為國營企業)當前面臨的三大基本問題(企業獲利下滑、產能過剩、債務負擔沉重)可能會導致PPI通縮惡化、最終可能導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也呈現萎縮。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DRC)新聞發言人趙辰昕8月16日表示,本輪產能過剩是全球性的問題、各國都有責任。

新華社8月11日報導,世界鋼鐵協會統計顯示,2015年中國鋼鐵業產能利用率達71.2%、高於全球平均值(69.7%)。

中國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8月9日指出,2016年7月石油和天然氣開採、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出廠價格與2015年7月相比分別下降下降15.9%、9.2%和4.7%,合計影響7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年增率下降約0.9個百分點,佔總降幅的53%左右。

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前委員余永定3月在《Project Syndicate》發表專文指出,中國目前正面臨兩種通縮螺旋的糾纏,一種是產能過剩的通縮螺旋、一種是債務通縮(debt deflation)螺旋。在兩種狀況下,企業都將被迫去槓桿、減少投資。余永定指出,基於中國企業負債金額已處於非常高水準、通縮所引發的實質負債上揚恐將對金融穩定帶來嚴重的後果。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7月21日透過官網宣布,與民生銀行合作編發的民生新供給中小企業指數自2016年7月起將無限期暫停發佈工作。6月21日發佈的報告顯示,2016年6月中國製造業、非製造業受訪企業都把「市場需求低迷、訂單不足」排在當前主要問題的第一位!

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公布,2016年7月進口物價年減3.7%、年增率連續第24個月呈現負值,創1997年3月至1999年6月以來最長低迷紀錄。來自中國的進口品物價指數7月報100.9、創2010年10月以來最低紀錄,年減幅達1.8%、年增率連續第21個月呈現負值,創2004年12月至2007年4月以來最長低迷紀錄。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MoneyDJ 新聞 2016-08-30 10:25:37 記者賴宏昌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