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的東山再起——尚未可知

除非出現顯著的地緣政治衝擊,傳統的石油生產者應當將此輪石油價格的上漲視為意外之喜,而非長久之計。為了盡可能延續油價回暖的趨勢,他們應該強化共同的生產紀律。

 

隨著世界各地經濟增長的復甦,石油生產者們愈發期待石油價格能維持近期顯著上漲的趨勢。但是,若想使願望成真,生產者們一方面需要控制好他們所能控制的因素(即維持生產紀律),而另一方面那些屬於他們掌控範圍之外的因素(即頁岩油的產量及美元的價值)也必須朝著他們希望的方向發展。

僅在三年多以前,WTI油價超過了100美元/桶。而到了2016年初,價格跌至30美元/桶。需求低迷、替代資源(尤其是美國的頁岩油和天然氣)的出現,以及歐佩克(OPEC)所採用的一種生產新模式(以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為首的同業聯盟不再承擔“機動生產者”(swing producer)的角色)均導致了當時油價的下跌。

由於石油出口產生的外匯及收入的崩潰,歐佩克(OPEC)不得不採取了一種基於現代化生產協議的新模式。這一模式有兩個主要特點:內政局面複雜的國家(例如利比亞)擁有了更強的靈活性,同時該模式下也納入了一些非歐佩克(OPEC)國家(尤其是俄羅斯)。由此,歐佩克(OPEC)與非歐佩克(OPEC)國家共同為原油價格設定了地板價,使得國際油價不會低於該地板價。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以及地緣政治所顯露出的不確定性(這將可能抑制一些石油生產國的產量),油價已經回升到超過60美元/桶。

目前全球所處的增長階段對於油價(以及其他的大宗商品價格)來說非常的利好,因為這一階段的增長是全球同步的、真實的,以及愈發能自我強化的。現階段增長來自於歐洲、日本、美國,以及新興世界經濟體的系統性同步復甦的驅動,是基於經濟活動中的確切收益而不僅僅是依靠金融手段。

有了這些特徵,如今全球的經濟急劇增長正催生出消費、投資和貿易之間的良性循環。這樣的勢頭可能會更加的猛烈,尤其當近期美國所出台的促進增長法案以及歐洲國家之間分歧的愈合能夠得到結構性改革、更平衡的需求管理,以及國際政策協調的大力扶持。

事實上,油價的下跌風險已經從需求端轉移到了供給端。較高的石油價格可能導致歐佩克(OPEC)生產紀律的受損,風險尤其來自於如尼日利亞和委內瑞拉這樣在歷史上曾經為了保障石油收益以緩解預算壓力而不惜犧牲同伴(例如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和阿聯酋)利益的成員國。這樣的勢頭使得在歐佩克(OPEC)與非歐佩克(OPEC)國家之間的協調變得更加困難。更別說高油價推動替代資源(最重要的即是頁岩油)產量的增長,使得高油價產生的紅利被抵消(甚至可以說遭受了嚴重打擊)。

儘管如此,只需要對現存的協議進行一些微調,歐佩克(OPEC)成員應該能夠維持他們共同的生產紀律,只要歐佩克(OPEC)仍舊有意願。他們或許感到對非歐佩克(OPEC)國家施加約束正在變得越來越困難。然而,如果他們能在談判中精妙地同時顧及雙方的利益,並融合博弈論的一些策略,那麼繼續合作也並不是沒有可能的。

從石油生產者們缺少控制的那些因素來看,則前景是不容樂觀的。美元的貶值(2017年在貿易加權基礎上跌幅達10%)已經推動了油價的上漲,但這樣的趨勢很有可能將會停止,並出現部分逆轉。若要防止出現這樣的結果,則需要歐洲和日本繼續取得相對美國來說更優的、超出整體市場預期的表現。除此以外,歐洲中央銀行和日本銀行需要早於市場預期的時間點去收緊貨幣政策——包括加快減少大規模資產購買的速度。

最後需要面對的挑戰則是頁岩油產量的增加。事實上,針對頁岩油生產者在高油價市場環境下的行動,傳統的石油生產者所能採取的應對措施少之又少。

鑒於此,石油生產者最好應該將近期石油價格的上漲視為意外之喜,而非長久之計——除非出現顯著的地緣政治衝擊。這意味著石油生產者們應該抵製住誘惑,避免將當前取得的高額收益再投入新的經常開支中。他們也應當盡快強化共同的生產紀律,以減少出現自由競賽的風險,且最小化對近年來的辛苦所得帶來的負面影響。

作者:MOHAMED A. EL-ERIAN/安聯首席經濟顧問

來源:Project Syndicate

翻譯:邵玉蓉/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