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評論:遠離新興市場長期熊市

20150627-bear bull(新聞來源:新浪財經)

華爾街最擅長的技巧之一,就是對發生在眼皮底下的事情選擇性失明,比如說現在幾乎沒有人提到過那最簡單不過的事實——不久前還曾經高翔遠舉的新興市場股票,現在已經深深陷入了長期熊市。


儘管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印度,但是整體而言,這些市場的表現都很不理想,甚至不及遭遇增長挑戰的發達國家。

如果你覺得這可能是個機會,可以“逢低買進”,那就必須想清楚了——所謂長期熊市,是會持續很多年的,新興市場想要重現往日的魔力,需要的時間很可能要比你想像得長得多。

為什麼說得這麼悲觀?因為那些當初推動著新興市場飛漲的因素現在都翻轉過來了。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微博]也正是看到了這些,才會去調降新興經濟體的增長預期的。具體說來,世界銀行已經將發展中國家今年的整體經濟增長目標從4.8%調降到了4.4%。

世行報告的首席作者奧恩佐格(Franziska Ohnsorge)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連續四年表現令人失望之後,發展中國家依然處境掙扎,動能缺乏。”

“相反,在高收入國家當中,復甦正日益獲得動力,歐洲和日本的增長開始抬頭,美國則是持續擴張。”

4月間,國際貨幣基金表示:“新興市場正在步入增長速度持續減緩的第六個年頭,首先是中國大大減速,然後是俄羅斯的深度收縮,還有巴西的衰退。”

上個月,國際金融協會曾經指出;“流向新興市場的私營部門資本今年預計將減少至9810億美元,為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低水平。”

協會還強調,“聯儲更加激進地緊縮的可能性以及全球增長的持續停滯都意味著更多的下行風險”。

這正是目前與2001年到2007年10月那段時間的關鍵區別之一。那段時間當中,iShares MSCI Emerging Market Index ETF(EEM)累積漲幅達到了令人咋舌的383%,打得標準普爾500指數潰不成軍。葛林斯潘的聯儲將利率降到不能再降,而同期之內,中國正在迅速崛起,成為具有統治力的經濟體。

歐洲和美國的消費者們狼吞虎咽著中國的產品,整個世界到處迴盪著資金的浪潮。中國建起了公路、橋樑、機場、寫字樓和居民樓,為全球性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從南非到巴西,世界各地的大宗商品出口國都獲益匪淺。面對著火爆的場面,許多投資者,還有一部分華爾街的“托兒”都大聲宣稱,新興市場經濟和股市的一個新時代已經到來。

可是,中國股市於2007年崩盤,經濟增長速度也放緩了,商品“超級週期”不得不暫告段落。由於金融危機的衝擊,美國和歐洲消費者對於中國製成品的需求大受打壓。到了今天,美國聯儲主席葉倫已經準備要加息了,而新興市場還將持續付出代價。

投資者最終還是明白了是怎麼回事。6月間,新興市場基金遭遇了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規模的單週資金淨流出,總計超過90億美元,而這主要是針對猛漲的中國股票的獲利回吐——中國股市同樣也經歷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單週資金流出。

正如我不久前曾經在專欄當中寫到的,中國股市目前正處於2007年以來所有領域最大的泡沫當中。上週,由於保證金要求收緊,對槓桿交易者形成打壓,中國股市在一片拋售當中下跌了13%以上,為2008年以來最糟糕的一周。

美國利率的上漲,美元的走強,商品價格的疲軟,中國經濟的遲緩,這些都將在未來若干年中困擾著新興市場。尤其是金磚四國,或許除開印度之外,現在都已經撞上了增長牆。在投資者持有最為廣泛的兩支新興市場ETF,即Vanguard Emerging Markets ETF(VWO)和EEM當中,這四國都佔有40%到50%的比重。

因此,我個人並不持有任何專門的新興市場ETF,如果你還持有的話,我勸你賣掉。一支覆蓋更廣泛的國際股票基金如Vanguard FTSE All-World ex-US ETF(VEU)就有14%的比重是配置在新興市場的,這已經足夠滿足大多數普通投資者的要求了。我想,最短要等兩年,長的話就需要很多年,我們這段時間內還是遠離新興市場的好。(子衿)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