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部分電信設備晶片庫存,傳將於明年初用盡

集微網報導,據彭博社消息,在美國政府輪番打擊下,尤其是5月的新出口管制規則以來,大陸華為處境越來越艱難。據知情人士透露,華為部分電信設備必不可少的晶片庫存將在明(2021)年初用盡。

據了解,在5月新規公布後,華為高層緊急召開多次會議討論應對之策;據與會人士表示,尚未得出任何有效的解決辦法;儘管華為可以從三星或聯發科(2454)等協力廠商購買現成的行動晶片,但可能無法滿足其數量需求,並且可能不得不在產品的性能上做出巨大的折衷。

此次的措施也是對華為海思更具針對性的打擊,遏止其推動AI晶片等先進領域的研究。由於華為海思的代工合作夥伴台積電(2330)必不可免的使用應用材料等美國半導體設備廠商的設備來製造晶片,如果美國從這方面入手,華為自研的先進晶片將無法投入生產,例如手機處理器和5G基站射頻晶片等。Jefferies分析師Edison Lee評論認為,美國的「外國直接生產法(DPR)」可能會削弱海思,進而影響華為生產5G網路設備的能力。

一年前華為被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時,一向低調的任正非出面接受採訪表示「華為已經做好準備了,如果真出現供應不上的情況,我們沒有困難。因為所有的高端晶片我們都可以自己製造」。不過,新的限制措施可能會嚴重影響華為產品組合中一些更為關鍵產品的生產,包括未來5G智慧手機的「大腦」麒麟系列、通信晶片,用於其雲伺服器的AI學習晶片以及用於網路設備的各種晶片等。今年2月,華為曾宣布其下一代天線晶片將用於業界最高性能的5G基站中,但是當庫存耗盡後,這些基站的出貨將成問題。

Forrester Research首席分析師Charlie Dai認為,海思只有透過自我研發與本土合作才能找到替代方案,才能繼續創新,而這需要數年時間。他強調,華為高端晶片(包括用於高端智慧手機的基頻晶片和CPU)的庫存最長可以堅持12至18個月。

而新的限制措施公布後,業內包括華為也被指在討論建立「非美系」設備產線的可能性,但事實上,如果沒有美國應用材料、KLA等公司支持,根本不可能實現最高水準的先進晶片製造;其他晶圓代工業者想要取代台積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為目前唯一能夠穩定提供高良率的7nm及接下來更先進的5nm製程的代工廠;大陸想要代工完全國產化,在目前看來完全是不可能的。

甚至,現在還不確定華為是否能繼續履行其先前宣布的90多個5G建設合同,因為海思晶片在其等待出貨的產品中至關重要。因此,不僅履行合同存在不確定性,圍繞華為在客戶啟動和營運後網路維護能力的不確定性,也可能使潛在客戶感到擔憂。據悉,在華為內部,高層們仍然希望找到一種解決辦法,也一直在喊著一年前的同一個口號:「沒有美國技術就並非沒有可能」。一位華為供應鏈管理部門人士表示,「好消息是我們還有時間,晶片架構和供應鏈重新設計需要時間,但絕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MoneyDJ 新聞 2020-06-09 08:28:00 記者新聞中心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