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聯準會(Fed)、華爾街合謀……21世紀最大謊言:美國正處於“低通膨時期”

以聯準會(Fed)、歐洲央行為首的一眾“央行”從去年年底開始不斷“放鴿”,最為廣為人知的理由是“通膨低於政策目標”。

Real Investment Advice專欄作家Jesse Colombo表示,那些“低通膨”的說辭根本站不住腳。我們正處於這些“央行”親手製造的非正常經濟周期中,由此帶來的通膨高度集中在了資產價格中,而不是我們天天討論的消費品價格。

總統帶頭“忽悠”

Colombo表示,要說鼓吹低通膨的頭號人物,非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所屬。

在川普上任三年內,聯準會(Fed)將基準利率從0% 加到了2.5%,為了這事兒川普沒少在推特上抱怨。就在四月中旬,川普發推表示,“如果聯準會(Fed)能夠好好幹活,現在股市至少還能漲個5000到10000點,GDP增長能每年保持在3%-4%…….還幾乎沒有通膨!

明州聯儲主席Neel Kashkari(鴿派,今年無投票權)今年4月也在推特上總結稱美國通膨水平仍低於聯準會(Fed)設立的目標水平,下一步應該讓通膨在未來數年內保持在政策目標上方。

甚至CNBC的王牌財經主播Jim Cramer也是低通膨理論的信徒,多次對聯準會(Fed)的加息表達了不滿。

Colombo指出,那些鼓吹“低通膨”的論點離不開CPI這樣傳統的經濟指標上,即使美國的經濟環境自2009年開始就已經不那麼“傳統”了。

所以說是經濟學家賴以吃飯的指標出問題了麼?

核心通膨的“重大遺漏”

對於通膨,聯準會(Fed)非常依賴核心個人消費指數(PCE)的走勢。簡而言之,這個指標跟蹤了美國日用消費品和服務的價格走勢,同時去除了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消費。聯準會(Fed)官方給出了2%的通膨目標。但自從次貸危機後,這個核心通膨指標大多數時間裏都低於“聯準會(Fed)官方目標”。

ca0b7375-cd34-4215-af57-72fcf442bf47.png

(美國核心個人消費指數增幅走勢,來源:聖路易斯聯儲、RIA)

同時,更為公眾熟知的CPI或者是核心CPI也給我們傳遞了類似的信息:通膨在次貸危機後就一直處於非常低的狀態。這一點也得到了走勢平平的美國工資漲幅印證。

(美國核心CPI增幅走勢,來源:聖路易斯聯儲、RIA)

Colombo認為,看到這麼多經濟指標傳遞出了類似的信息,那些照搬傳統經濟學理論的研究者理所當然地認為2009年之後通膨“沒有起伏”。很顯然,他們忽略了資產價格在此期間的暴漲。

(真正的通膨在資產價格裏,來源:RIA)

被動“手腳”的通膨指標

對於“通膨指標低於實際通膨情況”這一現象,Colombo指出,歸根結底問題還是出在了指標本身。

Shadow Government Statistics創始人John Williams表示,如果按照1980年的CPI計算方法,美國過去十年平均的通膨率應該在10%左右。

(1980年CPI計算方法與目前的官方數據對比,來源:ShadowStats.com)

與之類似的是,按照1990年的CPI計算方式,美國過去十年裏平均通膨率也應該達到5%。

(1990年CPI計算方法與目前的官方數據對比,來源:ShadowStats.com)

Colombo表示,美國CPI並不是簡單地把價格拼湊成一個指數,還會進行各種各樣的調整,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享樂質量”調整。例如科技產品經歷技術升級以後因為帶來的“享樂質量”提高,會以折價的方式計入CPI。

如果一台八核處理器電腦的“CPI價格”是1000美元,而兩年前上市的十六核處理器電腦市場價格為1300美元,但後者經過“享樂調整”後計入CPI的價格是800美元。對於那些花了1300美元買電腦的消費者而言,這樣的調整沒有實際意義。

更為重要的是,由於過去四十年裏大量科技產品進入消費市場且以非常快的速度迭代,這些“拖累”因素直接拉低了由住房、醫保、高等教育這些“大件消費品”帶來的通膨增長。雖然手機、電腦和筆記本賣得更便宜是件好事,但這也使得美國的核心通膨指標無法反應出看病、住房和上大學支出變化對個人財務產生的壓力。

(1998-2018美國商品、服務和工資變動情況,來源:美國企業研究院)

Colombo總結道,目前的美國顯然並不是那些通膨指標顯示的“低通膨狀態”,別忘了2008年忽略了次貸危機泡沫警告的同一批人目前還在聯準會(Fed)、華爾街、學術機構和金融媒體上犯著同樣的錯誤。 

(新聞來源:米拉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