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社科院:資本外逃規模不容小覷,恐成陸潛在風險

財新網報導,儘管今(2017)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對外投資規模明顯下降,但大陸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則提醒,中國統計在案及未統計的資本外逃的規模仍不容小覷;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持續存在巨大、單向淨誤差與遺漏,很多資本外逃並不進入當局的統計視野內,相較債務高檔問題,資本外流更可能成為中國潛在系統性風險的最大來源。

余永定指出,正常的資本外流,政府只能用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加以調節,但資本外逃則必須透過資本管制加以遏制。在中國,資產外逃是指未經批准的、違法違規的資產外流,而資本外逃與資本外流的最主要區別在於它的不合法性,但資本外逃和資本外流有時也難於區分,例如某些資本的流出雖經過合法手續,但目的是洗錢、鯨吞國有資產,因而實際上也是資本外逃。

6月底公佈的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顯示,2015年和2016年,淨誤差與遺漏分別達到-2,130億美元和-2,227億美元;而2015年第3季至2017年1季期間,每個季度的淨誤差與遺漏保持在-400億美元到-900億美元之間,其中人民幣貶值幅度較大的2015年第3季(8/11匯改)和2016年第3季(川普當選)則分別達到-875億美元和-752億美元。

余永定表示,按照國際標準,正常情況下淨誤差與遺漏不應該超過該國貿易總量的5%,而中國近年則一直超過此水準,且2015年第3季兩者比例高達近9%。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存在巨大的、單向的、同人民幣匯率存在很高相關性淨誤差與遺漏,在他看來很大程度上源於資本外逃。事實上,長期以來在大陸國內、外的許多研究中,淨誤差與遺漏通常被視作發展中國家資本外逃的一個代表變數。

他強調,儘管統計原因能部分解釋中國輸出的淨資本(經常項目順差)為什麼沒有形成等量的海外淨資產,但不能低估資本外逃對缺口形成的作用。事實上,資本外逃可能比「淨誤差與遺漏」以及「資本淨流出與新增海外淨資產缺口」所反映的更嚴重。此外,在合法流出的資本中,相當一部分的流出其動機同資本外逃是相同的、其後果也將是相同的。他認為,最近一段時間大陸政府嚴查各種海外併購可能就是基於這種認知。MoneyDJ 新聞 2017-07-27 13:35:05 記者新聞中心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