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打響7.85保衛戰!香港金管局的底氣哪裏來?

港幣這段時間一直下跌,兩日來美元兌港幣多次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水平,香港金管局入市干預,又一場港幣保衛戰就此打響!

香港金管局今日淩晨出手購買24.42億港元,前一日12日晚間已經掃入8.16億港元,至此合共買入超過32.58億港元,香港銀行體系結餘將於下周一縮減至1,765億港元水平。

7.85“拉鋸戰”

在今年3月8日,港幣匯率就曾創下30年新低。

業內人士認為近期套利交易是近期港幣持續走低的“罪魁禍首”,即投資者借入低息港幣去買高息美元。簡而言之,就是交易員借助低Hibor借款,賣空港幣買入美元,用於投資高收益美元資產。

當時的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安撫市場稱,金管局會在匯價觸及7.85之時出手,匯率不會跌破7.85這個弱方兌換保證水平,大家無需擔心。

在4月12日午間,港元兌美元跌至7.85,觸及弱方兌換保證,創2005年來最低。香港金管局當日晚間買進8.16億港元,維護聯繫匯率制度,此為2005年推出聯繫匯率兌換保證區間以來首次買進本幣。

截至台北時間13日下午15點港幣兌美元的市場匯率為7.8500,仍多次觸及弱方兌換保證7.85紅線。

7c196706-bf69-44a3-8daf-8f9e8d6762c4.jpg

北歐市場首席亞洲分析師庒元指出,維持美元兌港元7.8500以下的範圍對於金管局來說並不難做到,但人為干預港元匯率與美元掛鉤可能會爆發住房和債務泡沫的問題。

德國商業銀行經濟學家周浩此前撰文指出,香港當前的港元弱勢問題除了反映出香港貨幣政策的缺陷之外,此外,美元霸權可能是更為深層的原因:

第一,香港已經幾乎完全受到大陸經濟的影響,在這樣的狀況下,港幣掛鉤人民幣似乎更加合理,但中國的資本管制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停滯,讓港幣不可能放棄一個運行了30多年的成熟制度,反身投靠人民幣。

第二,在本輪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美元並沒有如預期那樣喪失自己的國際核心貨幣地位,反而在歐洲債務危機和新興市場危機後,美元的地位有進一步加強的跡象。市場對於美元融資的需求,導致了LIBOR利率的飆升,3個月的LIBOR利率已經高於聯準會(Fed)目標利率近60個點,這創下了本輪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點,這意味著市場出現了美元荒,而即使這樣,市場仍然希望持有美元融資。坦率地說,市場的美元依賴表明美元的中心地位仍然十分穩固,而奢談去美元化其實毫無意義。

第三,如果金管局需要不斷對金融體系干預,那麼就違背了其盡量不干預的制度本意,同時過於頻繁的干預也會造成金融系統的不穩定,那麼超穩定的聯繫匯率制度也會遇到自己的痛點。

總結一下,如果貨幣金融體系的發展無法匹配經濟基本面,那麼至少其中之一會面臨巨大的調整壓力。同時,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遇到的衝擊並非是一個獨立的現象,市場需要審視美元的重新強勢問題,事實上,看起來美元霸權仍將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存在,正視這一點也有利於我們去更好地部署自身的貨幣政策和人民幣國際化方略。

走資會愈演愈烈嗎?

由於銀行體系總結餘將相應減少,是名副其實的走資,惟幅度相當輕微。金管局總裁陳德霖預期,港元未來仍有可能再次觸發弱方兌換保證。市場人士認為,香港金管局昨晚接貨規模不大,料息率短期不會上升,若資金持續以相若規模流走,估計最優惠利率(P)最快要到下半年才上調。

港元昨晚於倫敦交易時段觸發金管局的弱方兌換保證,該局向市場買入8.16億港元,本港銀行體系總結餘將於下周一(16日)減少至約1790億港元。截至今晨1時,港彙仍徘徊於7.85水平。

中國光大銀行香港分行金融市場部資金業務副主管顏劍文認為,金管局昨晚承接8.16億港元,相對銀行體系結餘近1790億元,規模不大,料今日拆息未必會大幅抽升,按目前市場環境,資金突然大舉流走機會不大,“未來金管局再度接貨並不出奇,料數量不多”,估計美國6月若再加息,港美息差進一步擴闊增加套息誘因,或者資金持續流走,令銀行體系結餘跌至1000億元或以下,拆息才會有較明顯升幅,相信最優惠利率最快要到下半年才上調。

他並指出,儘管港元昨日曾先後多次觸及7.85,市場反應平靜,因為資金仍然充裕,長息雖上升,短息自3月季結後有所下降。港元隔夜拆息昨日報0.05929厘,1個月拆息更連跌8日至0.79071厘。

上海商業銀行財資業務處研究部主管林俊泓亦估計,除非港股逆轉或有其他事故,目前資金大舉流走機會不大,縱然港彙跌至弱方兌換保證水平觸發金管局入市,港息亦不會即時抽升,相信當銀行體系結餘跌至約200億元水平,息率才會飆升,料需時3至6個月。

高盛報告指出,金管局對上一次是在2004年至2005年捍衞弱方兌換保證,期間平均每天吸納流動性約25億港元。

報告又稱,本港銀行間市場規模較當年大得多,所以干預和吸納流動性的速度可能會更快,惟過程仍然有序。受利差因素影響,長線投資者將推動港元向下,而股票資金流入卻可支撐港元。

本文來源於“人民幣交易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