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美國美股

美股最大買盤是企業?庫藏股回購瀕臨界點、裂痕浮現

2009年美股從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回穩,一路上攻,但是其實這段期間股票的最大買家不是散戶、也不是法人,而是企業。美企狂買自家股票,帶動美股飆漲,不過此一需求似乎已經觸頂,川普政策利多也可能來不及在2017年落實,美股可能會浮現巨大壓力。

Eric Parnell在Seeking Alpha發文稱(見此),散戶和法人不挺美股,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數據顯示,2009年初美股回神,美國股票型基金卻持續失血,至今淨流出1兆美元。去年六月以來,標普500指數上漲17%,美國股票型基金和ETF卻失血100億美元。

由此可見,散戶和法人不是美股暴衝推手,那麼買氣從何而來?2011年以來標普500企業回購了2.7兆美元的自家股票,輕鬆抵銷上述賣壓。企業大買庫藏股是因為可以推升股票需求,拉高股價,而且購買庫藏股可以減少在外流通股票張數,提高每股盈餘,創造營運出色的假象。

回購庫藏股的威力有多驚人?2011年9月30日,當時標普500指數只有1,100點,企業申報盈餘總計7,920億美元,每股盈餘為86.98美元,本益比為13倍。對照2016年第三季,標普500指數衝上2,168點,但是企業申報盈餘剩下7,740億美元,每股盈餘卻升至89.09美元,本益比高達24.3倍。

上述數據可以窺見回購庫藏股的威力,2016年Q3企業獲利(7,740億美元)不及2011年同期(7,920億美元),但是標普500股價卻爆衝兩倍。而且儘管2016年Q3獲利減少,該季每股盈餘卻有89.09美元,高於2011年Q3的86.98美元。這正是回購庫藏股的效果,在外流通股數驟減,大幅美化獲利。

問題是企業為了購買庫藏股,承受的債務和槓桿,可能已經來到臨界點,難以持續。美國公司的債務佔整體資本比重,從2007年的25%、當前升至40%,惠譽警告,如果部分公司2017年續買庫藏股,可能會遭降評,顯示庫藏股已經從利多轉為利空。

再來,聯準會(FED)暗示升息,企業借錢購買庫藏股的成本將提高。雖然川普當局承諾要減稅、鼓勵資金匯回美國,但是政策實行需要時間,內容也未必如同預期,或許根本來不及在2017年生效,支撐股市。

當前美股來到重要關卡,企業回購力道漸減,似乎在2016年初觸頂,到達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前夕的高點,之後一路下滑。2016年第三季回購庫藏股力道更降至2012年初以來低點(見此的圖二)。要是企業縮手不買股票,投資人又持續觀望,飆上新高的美股可能因為沒有支撐,向下修正。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MoneyDJ 新聞 2017-02-20 10:41:33 記者陳苓 報導

Share
  • 最近文章

    台灣居民快速 IB 盈透證券開戶

    IB 盈透證券是什麼? IB ... Read More

    5 個月 ago

    美大選另類指標:川普在章魚哥俄亥俄州擴大領先優勢

    美聯社報導,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 Read More

    4 年 ago

    美選後國會恐續分裂?專家:共和黨在參院仍有優勢

    美國即將在11月3日舉行總統大... Read More

    4 年 ago

    實質利率為負!土耳其央行不願升息 里拉貶至新低

    武漢肺炎疫情癱瘓全球經濟,體質... Read More

    4 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