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rmal
00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TW
X-NONE
–>
–>
table.MsoNormalTable
{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sans-serif”;
}
–>
人力運用方面,八年抗戰前夕的日本,維持著16%男性適役齡人口組成常備軍(甲等師團)的兵力規模,但在八年抗戰爆發後動員了50%的男性適役齡人口組成了乙等師團,到了太平洋戰爭末期開始動員丙等師團時,已經有90%的適役齡男子被拉上戰場了,即使日本戰況吃緊,但卻從未在本土或殖民地實施過真正的全面徵兵制度,日本式的兵役是在男子滿20歲後(1943以後調降一年為19歲),倘若體位為甲種合格就得立刻去當兵,復員後還要再服十年後備役。
而那些未訓練的乙、丙種體位男性,會接受簡單的基本訓練並且服12年的補充兵役,但實際上補充兵役一接到召集令,照樣當成一般兵拉去前線;可這群人就跟平常老百姓沒什麼兩樣,和甲等役男的戰規兵與後備兵完全不能相比,組成的部隊也極端欠缺戰鬥力。因此可以說,日本在二次大戰期間實施的是一種有限徵兵體制,但卻並非任何意義上的總動員。
日本的戰時生產體制並非像美國那樣協調民間企業的勸導建議方式,而是軍部用強制力,直接把原本在紡織廠裡工作的女工直接拉進砲彈工廠,從台灣與朝鮮抓年輕人派去日本本土的飛機工場;人力缺口是填補上了,但現實世界可不是在玩世紀帝國,伐木工可以立刻轉職成礦工,事前幾乎沒有像樣的職前訓練,徵集人力時也不調查其學歷或專長,不論在技能面或士氣面恐怕都不是很好的作法。
例如為了擴大零式戰鬥機的生產線,日本軍部於1944年命令近江絹系紡織廠即刻改制為近江航空機廠,男人全部拉上戰場,留下女工作飛機,不足的人力從沖繩徵調女學生填進來(很幸運地讓這批人因禍得福逃過大難);而三菱重工只派遣了30名技師前往近江航空機,實施了一個月的講習後,就拍拍屁股走人回去了。理所當然不熟練又沒專門機具的近江工廠,剛開始生產飛機時碰到了一大堆困難,不良的規格外產品連續出包,但在女工們咬牙堅持、期間有人自殺、有人逃跑、有爆發過佔領工廠的抗議活動,折騰了三個月之後,總算在這年夏天把紡織廠改造為一座能正常運作的飛機工廠。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她們起初交出來的飛機零件品質很糟糕,但因為近江航空機的女工們運用經驗法則,以「這樣做會比較省時省力」的單純想法自行摸索進化出了土砲式的流水線作業,結果不僅提高了製造品質,甚至還得以維持相當不錯的生產力───但軍部始終沒有注意到這座偏僻鄉間的飛機代工廠裡,一群刻苦耐勞的大和女子們悄悄造就的組織革命,這小小的變革自然無緣推廣到全國的生產體系去。
終究戰前的日本並未培養出專門的工程管理與經營人才,企業的經營者多半都是靠自學與經驗法則養成,而往往在創業的實幹家去世後,他們留下的後代淨是些不思進取之輩,只以滿足軍方交代的生產量為滿足,不肯投資預算在基礎技術力的開發與人才的養成上。
而這種非科學的、經驗主義的製造工序,也導致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熟練的工人排斥生產的自動化。以日本的機具公差水平來說,熟練工人為了確保品質而拒用機具生產也是合情合理之事,但若欲確保品質而使用人力,則必然將導致生產力的受限。而在這些熟練的老師傅上了前線火拼後,接替他們的徒弟不但技術未熟,更因為學習到了錯誤的排斥機具觀念,而造就了一批既不精密也沒效率的爛手工作坊。等到就連這批不熟練的學徒也被送去前線火拼,最後接替他們的就只剩下殖民地送來的國中、高中學生了。
日本在1943年本土開始頻頻受到轟炸開始起,幾家大工廠便開始將產能疏散到鄉間、或發包到下游企業代工,但是在沒有統一品管規格的情況下,原廠又疏於監督教導,並不是每一間代工廠都能像近江的女工人們那樣得到幸運且亮眼的成果。
二次大戰後,美國駐軍踏上日本本土,韓戰爆發後,美軍發覺什麼東西都得從本土繞過整個太平洋開過半個地球送來,實在太低效率且高成本,礙於各種壓力和提高效率,只好在日本就近設置美規的軍用品生產線。美國帶來的機具設備和美式規格正式傳入日本,讓戰後日本從零開始建立一套全新且先進的工業規格(JIS),很快地日本人就發揮了他們優秀的想像力與勤勉性格,踏上了戰後那令世界為之驚嘆的經濟高度成長期。
二次大戰戰敗的軸心三國德國、日本、義大利,戰後都復甦成了經濟大國,那可真是對戰後日本的一大侮辱。戰後日本的經濟成就絕非復甦,而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躍進,大多數人,對於「日本製造」成為了可靠、便宜,環保、省油、高性能的代名詞,背後可是靠美國的標準工業管理流程大力改造的結果,歐洲,日本,還有後來的韓國、台灣、中國都向美國學習這套工業標準化、規格化、模組化的流程,歐洲和日本比二戰前更富裕,尤其是日本捨棄了二戰結束前用的拙劣方法,才讓日本產品從1930年代的劣質品變成1980年代的優質品,成本還比歐美產品更便宜,韓國、台灣、中國也是慢慢學到美國的管理與製造產線方法,才有後來的工業大躍進。
本文經PTT網路作家kau76901同意後,經Joe整理與加入資料,改編而成
主要資料來自Warfare看版,對美日戰時生產計畫、人力組織的比較和速成航空大國:美國與自由引擎的故事兩篇文章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