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噩夢:少子化的終極世代

近年來,台灣社會感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力越來越強烈;社會中,老年人口比重越來越高,和20世紀相比,台灣國民平均年齡老了許多。不過這樣的情況可不是台灣特色,早在1970年代的英國和西歐諸國,就已經進入少子化的社會狀態。

 資料來源/<a href=
資料來源/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報告
 資料來源/<a href=
資料來源/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報告

德國的少子化非常嚴重,從人口結構不難看出來,40歲以下的世代明顯比50歲這世代的人口少,10歲以下的人口比重更少。

在德國,因為社會缺乏完善的托嬰機制,產後婦女必須辭職在家照顧幼童,但如此一來卻嚴重影響女性的職業生涯規畫,因為經過數年後的育嬰日子,能回到職場的比例相對低;也因此,德國設置大量接受三歲以下幼兒的托兒所,盡可能妥善有幼兒的家庭,讓他們大幅減少因為扶養幼兒而造成的經濟壓力和挹注扶養人力,協助照顧幼兒。

不過,即使德國政府挹注大量國家資源挽救少子化,例如德國擁有生育假14個月、保母費可以減稅、德國父母只要家裡每多一名6歲以下的幼兒,即可以享受加薪福利,「多子等於加薪」、照顧幼兒可以申請減少工時、有工作的父親可以申請有薪育嬰假等等,但這僅僅只是讓生育率不再大幅下降而已,對本土生育率的提升卻無明顯效果。

反之,德國近年來人口明顯增加的主要原因,還是靠外來移民的湧入——與其靠自己把小朋友養大,不如把外國養好的人力,直接納進來,這樣顯然更有效率。

 資料來源/<a href=
資料來源/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報告

全歐洲挽救少子化最好的典範,首推法國。從人口結構來看,可以看到法國每個年齡層的人口比重,算是相對平均的。法國政府給予育兒家庭現金補助和減稅,一個家庭只要生育第二個小孩子,就能擁有許多社會福利;同時法國政府提升保母制度、托育政策也相當完善,婦女生育後,可以相對低成本回到就業職場。

雖然這些友善生育計畫長年實施下來,每年至少花掉法國政府120億歐元的預算,但是拉長時間來看,小朋友長大後增加法國勞動人口和繳稅人口的基數,代表未來也會有更多納稅人,可以分攤這個社會福利系統的營運成本。

在正確的政策和大量國家資源挹注下,法國的出生率得以維持穩定,加上每年移民湧入,法國的人口結構終於穩定下來。

 資料來源/<a href=
資料來源/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報告

已開發國家中,人口結構最樂觀的當屬美國了。雖然美國對於低出生率挹注的社會資源不如西歐國家,但是美國每年從海外吸引大量移民,這些年輕的移民會直接改變美國的人口結構,讓美國的人口結構長年下來可以穩定維持接近「彈頭型」。

 資料來源/<a href=
資料來源/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報告

已開發國家中,人口結構最糟糕的肯定是日本,日本總人口不僅陷入負成長,而且少子化的惡化速度完全沒有停下來。由於托育政策嚴重不足,少子化短期內還是難以改善。日本政府的特效藥是放寬移民門檻,希望透過延攬優秀人才移入日本,但長期來看還是相對悲觀。

 資料來源/<a href=
資料來源/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報告

澳洲是全球國民所得中相當富裕的國家,但即使家庭收入高,也會面臨少子化的問題。近年來,澳洲的出生率下降的非常多,不過移民的湧入,對澳洲的人口結構還是產生正面效果。

澳洲長期實施旅遊打工政策,從海外吸引大量年輕外國勞工,其實對澳洲經濟幫助相當大,而且不用負擔這些外來勞工的老年生活成本,所以澳洲的真實人口結構,其實比挹注大量國家資源的西歐國家還相對健康,澳洲國民付出的社會成本卻遠不如西歐國家那樣沉重。

 資料來源/<a href=
資料來源/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報告

人口結構惡化未必只發生在人均超過3萬美元的高收入國家,中國的案例就是政府刻意用一胎化政策去扭轉趨勢,讓出生率快速大幅下降。但是過度干預社會自然運作的結果,導致中國出生率變成長期低迷,即使2016年開放生育第二胎,但是生育率顯然沒有回升到如預期的水平。

按照聯合國的統計數據,中國、印度、墨西哥是長期人口移出國,所以中國不像其他已開發國家,可以透過長期移民改善人口結構惡化,對其造成長遠傷害。

 資料來源/<a href=
資料來源/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報告
 資料來源/<a href=
資料來源/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報告
 資料來源/<a href=
資料來源/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報告

全球人口結構惡化最嚴重的,當屬東亞地區,中國、日本、台灣、南韓,人口結構惡化都很嚴重,台灣和南韓,從1950年代的農業社會,到2017年的服務業社會,從二戰後的高出生率,自然演變到極低出生率。

相對於西歐和美國,台灣和南韓政府也想改善少子化,但是透過挹注國家資源到社會的比重顯然相當低,兩國的15歲以下青年人口,在本世紀中葉以前,極高機率會持續維持下降趨勢,進入總人口減少只是時間問題。

 資料來源/<a href=
資料來源/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報告

大型經濟體中,人口結構較為特別且惡化嚴重的國家是俄羅斯,其幼兒人口比重下降非常快。根據俄羅斯政府的統計,到2030年俄羅斯的老年人口會超過4000萬,而勞動人口不過7600萬。

另外,俄羅斯的人口結構還有性別不均的問題:男性人口6700萬,比女性人口7700萬還少1000萬。二戰造成大量男性傷亡,但是經過70年後,俄羅斯的人口結構依然是35歲以上的女性多於男性;大部分國家都沒有這樣嚴重的比例差距。2016年的俄羅斯男性平均年齡,甚至比1990年代低;男性超過35歲以後,死亡率明顯攀升。

無奈的是,俄羅斯政府對於改善少子化的國家資源補助,遠低於西歐國家,目前來看,少子化的問題,在俄羅斯還會持續下去。

少子化導致的人口結構惡化,在已開發國家已經是普遍現象,大量社會資源補助家庭扶養負擔,還有拉攏海外移民,這是已開發國家改善人口結構的兩個政策方向;開發中國家則較難吸引移民,但是政府的財政壓力相當大,無法像已開發國家政府那樣開出相對優渥的社會福利政策,來提高改善少子化的效率。

時至21世紀上半葉,全球會有越來越多政府要擔憂少子化問題變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2829008

About joe 2359 Articles
經濟、政治、歷史、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國際商品投資、外幣定存、總體經濟、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blog

5 Comments

  1. 只考慮人口結構, 不考慮人口數量與資源分配, 對整個人類生活是沒有幫助的. 地球資源有限, 不能一味追求人口成長帶來的經濟成長, 結果造成人類對整個地球生態的剝削, 遲早會反撲到人類自己身上來.
    會有現在人口結構老化, 無非是因為二戰後的嬰兒潮造成的, 想像一下嬰兒潮世代淍零後, 人口結構會如何調整呢?! 也許我們都看不到了. 但我相信, 這無非也是一種自然演變的現象.
    整個經濟制度及理論都建立在年輕人是背負經濟發展的主要角色上, 為什麼不開始正視老人經濟呢?

    • 目前全球的財富和資產資源,大部分集中在50~65歲這個世代,這個世代肯持續擴大消費,老人經濟就不成問題

      • 有錢的世代即使不消費, 資產也會轉移給下一代, 或是被政府拿去. 財富不會消失. 還有經濟制度應該要改革一下, 不要老讓年輕世代背負經濟成長的壓力.

        • 我們先排除金錢增加和支出限定 :假設每個人平均一年要花掉10萬,並且無收入。當父母擁有100萬,則有兩個人、需花5年時間花完。若父母皆歿,子代繼承這100萬,則需要10年時間才能花完。其中消費的效率明顯少一半。

          這當中有個效應:若支出跟不上所得增加,多餘的貨幣就變成存款不再流通,形同貨幣緊縮。同樣的100萬給10個人繼承,與給1個人繼承,他的貨幣流通效率是會不一樣的。所以重點不在於帳上財富沒有消失,而是繼承後這些財富的流通率(消費量)有沒有保持。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