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台灣經濟的兩大迷思

過去經常可以看到媒體釋放出房地產業是經濟火車頭的說法,台灣政府擔心房地產冷清可能拖累台灣經濟。人們的刻板印象認 為,如果房市不佳,台灣景氣也會低迷;另外,2016年以來,中國遊客到台灣旅遊的人數驟減,許多台灣媒體因此大肆報導,台灣觀光業面臨寒冬,旅行社、餐 廳、飯店和特產店似乎受到很大的衝擊,熱門觀光景點的業者都在哀號。然而,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如果房地產業和觀光業同時面臨不佳的狀態,台灣經濟又會如何呢?

中國遊客到台灣旅遊,主要消費利潤都掌握在各大旅行社背後的集團產業鏈裡面,不管是退佣分贓還是精品採購利潤,其實跟大多 數人民毫不相干,購物店家背後有香港資方或者中資港籍企業涉入,交通行程主要就是安排大型遊覽車,那完全是少數企業壟斷整個市場,一般人民根本沒有涉入的 機會;而中國遊客被旅行社安排的參觀景點,幾乎都是經過特定簽約,沿途的餐飲消費都是固定的景觀餐廳,背後都是旅行社或遊覽車業者的勢力,這些業者透過直 接或親友、股東間接投資,整個利潤都掌握在手裡。住宿的飯店旅社更不用說了,都是直接隸屬於大型飯店集團或旅行社業者特定簽約合作,整個一條龍服務的觀光 效益,都是掌握在少數政商關係良好的資本家手裡。所以,缺少中國遊客,台灣觀光業真的會重創嗎?

表1:外國遊客來台灣旅遊數量統計

資料來源:http://www.ey.gov.tw/policy9/cp.aspx?n=0DEBD7C9E0E491AF

迷思1:少了中國遊客,台灣觀光業會更好還是更糟?

其實真相並非如此。2016年1〜9月期間,中國籍遊客年減7.7%,但是非中國籍的遊客卻大增13.64%,整體遊客 成長4.84%。雖然接待中國遊客相關的旅遊產業有所萎縮,但整體旅遊業的投資額、就業人口、旅館、民宿數量卻增加更多。觀光旅遊產業的遊客會產生排擠效 應,不同的景點會吸引不同類型的遊客,像是高所得的遊客,他們的消費能力較強,但單位時間成本較高,景點往往因為遊客暴增而產生擁擠、排隊、喧嘩、治安問 題,於是造成這些高消費力的遊客興致下降。如果遊客平均消費力下降,經濟效益下降,要支撐高品質和高價位的觀光等級,將變得更困難。

近年來,許多中國旅客喜好的台灣熱門景點,因為旅客人數大幅增加,其他國家的遊客卻反而減少,這些就是典型的排擠效應; 如今,中國遊客減少了,但更多元的外國遊客來台,其實對台灣更有利,也可以提高台灣觀光業的競爭力,台灣觀光業不僅沒有寒冬,反而是大放異彩。中國遊客驟 減,傷害最大的其實是少數的一條龍業者,他們的競爭力極低,過去靠著政治關係庇護,才有賺取觀光財的機會,如今失去關係後,無法在自由市場上與對手競爭, 這些業者不思考改進自我,卻轉向要求台灣政府的救援,即使能靠著短期補助活下去,早晚還是會被市場淘汰。

圖2:台灣餐飲業營業額年增率

資料來源:https://stock-ai.com

圖3:台灣零售業營業額年增率

資料來源:https://stock-ai.com

圖4:台灣批發業營業額年增率

資料來源:https://stock-ai.com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中國遊客來台灣旅遊的衝擊,並沒有那麼大,因為總觀光客人數還是成長的,減少的只有中國遊客;客群多 元化,反而讓台灣的業者受惠更廣泛,台灣民間消費相關的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年增率沒有因為中國遊客大增而跟著受惠,也沒有因為中國遊客大減而受到嚴 重的負面衝擊。至於台灣經濟的部分,2016年的GDP成長倒吃甘蔗,一季比一季好轉,第四季甚至有機會出現更強的成長,完全看不到觀光業的寒冬;事實 上,觀光業也沒有寒冬,只有一條龍業者面臨寒冬。

圖5:2013Q4〜2016Q3台灣年度GDP成長率

資料來源http://www.tradingeconomics.com

迷思2:房地產行業是帶動還是排擠民間消費?

2016年,除了中國遊客來台旅遊驟減,人們更關心的還有房地產行情低迷,台灣房地產業進入寒冬,這也是台灣政府擔心的 另一個問題,但事實上,台灣房價走下坡,交易量急凍,並沒有打擊台灣的民間消費;台灣貸款成長在巔峰時期有6.1兆台幣湧入房地產貸款,買房置產興盛的結 果,帶動營造業建築貸款增加,而汽車貸款、信用卡貸款等項目則被嚴重排擠,在收入成長停滯、人民又持續貸款購房的情況下,造成房貸佔經常性收入的比重越來 越高,絕大多數背負房貸的台灣人,貸款負擔率都大幅攀升。尤其是台北市,2010年以後平均45%的收入都要支付房貸,根本無力於其他非必要性的民間消 費。

因此,本應該是消費力最強的中年世代,一旦背上鉅額的貸款壓力,很難有放手消費的心態;但房地產開始下跌以後,消費者預 期越晚購屋就越有機會買到破盤價的房子,購屋態度呈現觀望,反而減少資金湧入房地產業,有助於刺激民間消費;佔台灣GDP比重相當高的民間消費,經歷 2015年房價驟跌,2016年交易量更慘淡,卻沒有出現明顯的負面影響,而且2010〜2013年台灣房地產市場非常熱絡時,民間消費也沒有特強的情 況,2010年的民間消費躍升到4.5%以上,乃是前期低基期的效應,所以靠房地產拉抬民間消費,其實效率極低。

圖6:名目民間消費支出年增率(台幣計價)

資料來源:https://stock-ai.com

圖7:2008Q1〜2016Q3台灣整體房地產價格指數

資料來源:https://stock-ai.com

因此,房價下跌對於台灣經濟來說,其實未必是壞事。房價的每年跌勢如果能控制在10%以內,或呈現長期緩慢的跌勢,雖然 可能對房地產業造成傷害,甚至銀行業在房貸方面的業務成長也有負面成長,不過如果低迷的房地產可以抑制民眾競相湧入投資房地產,讓更多儲蓄和市場資金轉入 民間消費或其他實體產業投資,對台灣整體經濟反而利大於弊;即使房價驟跌可能會讓民間消費短期內受到負面影響,但是經過一段陣痛期後,還是會回到穩健成長 的趨勢,只要民間消費維持穩健成長,台灣GDP的表現就能有一定支撐力道;從政府公布的數據交叉比對,台灣GDP在2016年下半年的表現肯定比上半年更 樂觀。

台灣在2014年以前,房地產熱絡,中國遊客來台旅遊數量創下新高,許多媒體讚許中國遊客來台刺激經濟,房地產業者認為 房地產業是台灣經濟火車頭,對經濟的幫助甚大;台灣人民長期被灌輸這些錯誤觀念,誤以為中國遊客不來台和房地產低迷,會對台灣經濟重傷害,然而2016年 下半年,當海外市場的經濟復甦,全球貿易止跌反彈以後,即使房地產業陷入近年來最低迷,中國遊客來台消費驟減,台灣民間消費和GDP卻能逆勢攀上一年來以 來最高成長率,這顯示媒體長年來的渲染不過是一場騙局。

進出口貿易才是台灣的經濟命脈,而非炒房和膨風的中國觀光客。台灣2015年的GDP結構組成是:52.2%民間消費, 政府支出13.9%,民間資本投資20.8%,庫存投資0.1%,出口64.5%,進口-51.5%。雖然淨出口帳面數據只有13%,但是台灣大多數進口 物件都是用來製造加工成為出口貨品,沒有出口就沒有進口,從就業、倉儲、金融、運輸、加工到能源等整個貿易相關產業都會受影響,所以出口貿易對台灣的實質 影響其實遠遠超過13%。民間消費對台灣更重要,而最有效的提升民間消費方式,其實是拉抬民間薪資,增加個人可支配所得,只要人民手頭寬裕了,內需消費自 然可以擴增,而且最好是在房地產業低迷的環境加薪,以避免人民又把大部分所得鎖進房地產市場,這樣內需消費擴張效率更高。台灣的房屋自有率已經相當高了, 許多房地產交易量其實是投資炒作,這些購屋需求不是為了自住,而是等待機會加價轉賣給其他人,對於實體經濟的拉抬效果相當有限,政府應該尋找對台灣經濟真 正有幫助的產業,搭配有實質效率政策,讓更多的民眾有實質幫助,而不是只讓少數人受惠,這對大眾經濟的幫助實在無感;至於拉抬中國遊客數量和拯救房地產業 等等,真的不用太多援助了。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Editorial/IPNC_161214_1501.htm

About joe 2359 Articles
經濟、政治、歷史、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國際商品投資、外幣定存、總體經濟、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blog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