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號英國脫離歐盟公投結果出爐後,全球股市全面進入暴跌行情,英鎊匯率跌破1987年以來的低點,金融市場出現大幅度的波動。1973年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EEC;歐盟的前身),43年過去了,英國人民終究還是選擇脫離歐盟這條路。
等等!英國真的脫離歐盟了嗎?公投就能確定英國脫離歐盟了嗎?
其實,我們應該這樣看,在經過脫歐公投後,英國取得了脫離歐盟的「門票」;然而根據2009年底生效的歐盟條約(亦稱里斯本條約)第50條規定,歐盟會員 國的會員國家要脫離歐盟,必須先知會歐洲理事會(Coucil fo the EU),然後啟動為期兩年的脫離歐盟程序。
換句話說,英國要先提出正式申請,歐盟才能被動地開始處理英國脫離歐盟程序。但英國打算何時申請,歐盟根本不可能掌握,也不可能強迫。如果英國打算一直拖都不申請,歐盟能怎麼辦?
歐盟無可奈何,不過英國未來領導人仍然加以利用公投結果,三不五時威脅歐盟。事實上,即使過完2016年,英國還是有極高機率會待在歐盟內,甚至可能連提都不會提出退出申請。綜觀整個大局,英國取得門票以後,無疑是獲得了最大的主導權。
圖/作者提供;參考資料/Netadia
所以才會有歐盟外交官認為,歐盟無法強迫英國,也無法決定英國何時提出退出歐盟的申請,甚至不排除,英國永遠也不提出申請。在公投舉辦前,歐洲大陸幾乎所 有的官方談話,都是呼籲英國留在歐盟,盡可能維持歐盟的架構以求穩定發展;公投後歐洲官員的態度則轉為希望英國不要拖沓,趕快啟動第50條,讓事情盡快落 幕,避免讓歹戲拖棚,甚至對金融市場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
但是試著想想,如果你是英國領導部門,為了爭取英國人的最大利益,最好的做法應該是,繼續留在歐盟,享受歐盟的相關權益,但同時用「英國人同意脫歐」的公 投結果,要脅歐盟,挾「公投結果」以令歐洲諸侯——如果大家不同意減少我付出的責任、讓我擁有更多權利彈性修改移民政策、讓我擁有更多自由貿易權益,那我 就立刻提出脫離歐盟的申請。
在英國正式提出申請前,歐盟什麼都不能做,也很難有實質性的談判進度,整個英國脫離歐盟的政治賽局,可以說完全掌握在英國人身上。
雖然全球許多金融機構和官方組織都評估,退出歐盟的決定在初期會對英國的經濟和貿易造成非常大的傷害,但事實上經濟和貿易透過市場機制的調控後,後續的影響力往往不會如事前評估的那樣嚴峻。
就像美國國債那樣,中國和日本是美國的前兩大債主,照理說美國應該被中國和日本要脅,但是從實質的外交來看,當欠錢欠到一定天價的時候,欠錢的人才是老 大;中國和日本長年下來也不得不有計畫地增加美債,因為如果美國倒了,中國和日本手上持有的美國債券反而變成廢紙。同時,中國和日本也無法在實務上拋售美 債來威脅美國,因為當中國和日本急著將大量美國債券賣出去時,除了降價之外根本就沒有別的選擇,這是因為根據供需定律,每賣一張,市場的需求就會減少一 張,你第二張的價格只會繼續下跌,到時候美國反而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在市場上收回自己的債務。
英國和歐盟的角色也是類似的賽局。
不含英國在內的其他歐盟國家,對英國的商品貿易順差大約是1000億歐元,英國從歐盟賺到的服務貿易順差只有200億歐元,最主要的當然是金融服務的貢 獻。換句話說,歐盟是從英國身上撈錢的,如果真的沒有關稅優惠,歐盟賣給英國的商品價格變貴了,英國大可轉向其他國家購買,最後吃虧的反而是歐盟。
移民方面也是。雖然英國約有220萬人民長期在歐洲生活,脫歐會對這些英國人造成龐大損失,但他們之中約有半數是在歐洲消費的退休族,如果歐盟要把這些消費者趕回英國,然後把在英國工作的約130多萬名歐洲人接回歐盟,和當地人搶工作,整體考量下來,脫離歐盟的英國可未必吃虧。
至於英國打算何時提出退出歐盟的申請,這就要看英國的智慧了,或者,根本不需要提出申請,在國與國之間的外交,沒有永遠的盟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文章來源
http://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preview/8663/1794871
請問joe,倒數第二段有一句話,應該是英國,誤植為歐盟?
如下:
移民方面也是。雖然英國約有220萬人民長期在歐洲生活,脫歐會對這些英國人造成龐大損失,但他們之中約有半數是在歐洲消費的退休族,如果歐盟要把這些消費者趕回「歐盟」(應為英國?)
感謝你的提醒
這張英鎊線圖真是好看!很對稱。英鎊在歷史所處的相對位置還蠻明顯的。感謝分享。
如果英國首相遲遲不提出脫歐申請,對於52%民意很難交代。渴望脫歐的情緒如果不處理,衍生的政治後果難料。有一說是英國應該解散國會,重新舉行大選,讓新政府挾新民意來處理後續談判。屆時新首相就可以如您所說的,要挾歐盟來換取更多的利益。
黃金漲瘋了,是因為覺得股市過熱嗎?還是因為FED無法在七月升息已確認,就Joe大之前的技術線突破並站穩1300以上後,是否就代表上方無壓力後面還有一段漲幅呢?
感謝
市場正在預期各國央行會寬鬆貨幣政策來應對,加上聯準會這個月底升息機率低,暫時壓不住金價了
fed升息一路坎坷,看來非美(英鎊及人民幣除外)會漸漸漲起來,當初fed搞預期心理,撈了一大筆,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
英國已人事皆非,卻還留有18世紀的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