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同樣問題不斷上演

近年來,台灣的社會問題總是不斷重演,幾乎可以說是像肥皂劇般不定期輪播,討論頻率最高的算是高房價、年金改革、薪資停滯成長。這些跟台灣人的財產 變動關聯性最高,影響層面最廣泛,年輕族群大多無法靠自己的能力負擔高房價,即使中壯年族群可以貸款購屋,長年的高額貸款也會抑制房貸族的民間消費,排擠 生活支出,壓低生活品質;年金改革是和時間賽跑的國家大事,很多勞工每年都在試算勞保年金,因為每年媒體都會提醒勞保有破產的風險,先是軍保,接著勞保, 然後公保,還有最晚推出的國民年金,不管哪一個,如果沒有改革都會破產,不管是人民、民代,還是政府官員,大家都知道問題,每年都在檢討,經過數年,依然 沒有任何動作。台灣民間薪資成長停滯超過15年,但同時間內的台灣上市企業卻不斷累積獲利盈餘,即使是2001〜2003年和2008〜2009年國際景 氣不佳期間,整體企業依然有獲利,大部分的年份更是獲利遠比勞工豐收,甚至連企業股東的獲利都比勞工高,當員工不如當股東,經濟成長無法反映在薪資上,每 年都在檢討薪資低成長,龐大的勞工族群卻沒有一年爭取到應有的權利,替勞工爭取權益的工會制度,多年來在台灣依然雷聲大,雨點小。

討論頻率次高的議題,主要是針對國家資產或公家資源浪費的問題,或是抑止既得利益者的持續性得利,像是檢討健保局、國營事業的 相關獎金或福利、18%退休公務人員優惠存款、軍公教退休金和月退俸、公務員行政迂腐、恐龍法官、BOT與圖利財團、宗教財產不透明等,再其次則是更為棘 手的社會問題,整個國家和社會一時之間無法提出適當對策,像是少子化、食安問題和隨機殺人,舉國上下只能在議題熱點時期大肆討論,政府部門「會而不議,議 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效,不效而不彰,不彰而再會」。近年來,這些社會議題每年都一定要討論幾回,但是對於整個大局來說,實際的幫助非常有限,討論熱 度一冷卻,社會大眾又回到舞照跳馬照跑的日子,彷彿不曾發生過一樣。

而範圍最廣,影響最深遠的莫過於台灣的國家立場。位於太平洋島鏈的台灣,剛好處於美國和中國勢力的交接,國家政策、商業貿易和 外交領域根本上都不可能避開傾中或傾美的選擇,國家政治長期以來也分為兩個陣營,但中國近年來像是伊索寓言「北風與太陽」中的北風,對台灣在國際外交的壓 迫力提升,台灣越來越多的年輕世代選擇拋棄中國這個選項,獨立自主傾向比以往來更高。

台灣社會每次遇到有重大爭議的時候,社會輿論很自然會分成主流兩派,然後兩方人馬為了捍衛自己觀點的合理性,彼此互相爭辯,加 上台灣媒體刻意的推波助瀾,而且許多群眾仍然被媒體牽著鼻子走,雖然許多民眾會覺得媒體很可惡,但還是會接著看下去。這種情況通常會維持兩到三週的時間, 當議題開始降溫的時候,會有新的議題或社會事件出現,好像浪潮一樣,一浪接著一浪打在沙灘上,雖然岸上有時有潮水,有時退潮,但拉長時間來看,基本上沒什 麼大變化,人們又過了平凡的一年,過去發生什麼大事全忘了,不管狗怎麼吠,火車一節一節的咻過去,這樣的情境不斷上演。

其實台灣人民對於社會議題的討論是相當熱烈的,而且加上台灣獨特的高密度網路人口,社會議題在台灣的宣傳速度相當快速,而且許 多網友會透過分散分工的方式,把各種議題做深度的邏輯分析和簡易懶人包,引起更多網友在facebook和各大社群分享,然後獲得更多民眾的認同,這是良 性且和平的傳遞公民意見的方式。台灣社會的問題在於,網路社群的力量,在大部分的社會議題上,沒辦法更強而有力的轉換為公民運動的力量,改革效率相當有 限。

雖然台灣近年來曾經有洪仲丘事件和兩岸服貿協議佔領立法院的大型公民街頭運動,而且參與人數、規模和時間都是非常亮眼,同時也 確實對國家政策造成新的變革,例如立法院通過陸海空軍懲罰法修正案,軍法回歸司法處理,服貿協議另外立法監督機制,但是在許多的社會爭議事件中,有較明顯 實質改善的也就這兩起事件。從結果來看,透過大規模的公民街頭運動,是讓社會輿論實質改善國家政策的最有力作法,當然社會成本也最高,畢竟要大規模群眾主 動參與,需要同時有多個條件配合,要發動大型活動相當不容易。

國家政策的改革,有些具備時效性,例如台灣人口結構逐漸老化,勞動人口比重從高峰逐漸下滑,同時又面臨少子化的問題,時間拖得 越久,年金改革的困難度就越大,而少子化的政策改革涉及許多經濟議題,像是高房價、薪資停滯成長、托育制度不夠完善等問題。要解決薪資停滯成長,就得面對 提升勞工待遇的討論,要解決高房價又要擔心房地產業吹冷風,這又是另一項挑戰。整個大局來看,台灣現況千瘡百孔,政府官僚總是企圖從問題表面嘗試補救,沒 有直指核心解決,每年都有許多討論,但每年都沒有結果。

政府是一種被動的組織,這個組織的運作核心概念是以不變應萬變,組織的成員不需要面對自由市場中的競爭淘汰機制,越高階的官僚 越是守舊,他們會按照原有的制度運作,但不會改革制度;只有政治家才能改革制度,民間則是反映制度的問題所在,當民間輿論反應熱烈,甚至出現大規模的社會 運動時,政治家會被民意要求改革,同時政治家可以挾帶民意,要求官僚改革國家機器的運作。然而台灣的社會運動熱烈度始終不高,願意上街參加路跑的人,比上 街進行勞工運動的人還多,群眾願意坐在電視前抱怨,網友願意坐在電腦前分享訊息,但是真正能導致社會運動和改革的力量仍然相當有限。

在任何民主體制中,公民不受任何人統治,但是必須替其他人付出一點義務,讓政府順利執行社會福利、行政運作、國家保護、議會制 度等國家機器的運作。公民從社會中獲取的不只是權益,更多的是責任和義務,因為民主制度和國家運作是需要維護的,每位公民負擔一點責任,保護整個社會可以 持續性維持民主自由和大眾權益,整個社會的人民都具備這種公民意識,才能讓國家真正進步。台灣社會發展至今,許多社會問題無法解決,這不只是政府官僚或政 治家的責任,每位公民長期以來漠視自己的監督工作,難辭其咎,要讓台灣社會更加好轉,你我都需要推一把。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Editorial/IPNC_160402_1501.htm

About joe 2307 Articles
經濟、政治、歷史、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國際商品投資、外幣定存、總體經濟、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blog

3 Comments

  1. 您精闢的將台灣所面臨的問題做很詳細的分析,這其實很多人都會寫,但我更想看到的是沒有提出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亦或如果今天你是政府掌管這些問題的首長,你又會怎麼做呢?

    • 首先要讓中高階的官僚薪資與待遇,大部分綁訂績效化,除了基本底薪以外,薪資無上限,讓民間人才可以有機會踏入一起運作,沒有能力者,施政不佳,只能領較低的基本薪資,有能力者,再高薪也要給他,把施政的管理階層架構徹底更換,只要管理階層的腦袋是活的,剩下的齒輪自然會運轉

Jim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