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系統流動性在3月以後會逐漸恢復

Joe:「高盛這篇總體經濟分析還不錯。」

美元的顯著承壓使得高盛2015年底強力推薦的做多美元對歐元和美元兌日元,在過去一個月裡交易集體停損,面對諸多的不確定性,高盛重申堅定看多美元的立場,稱美國潛在成長動能被低估,而歐洲日本將更進一步寬鬆的大邏輯不變,而市場對於中國的擔憂或也過度。

高盛宏觀市場策略團隊2月12日發布的報告主要內容如下:

1.資產定價大大低估了美國經濟。短期利空因素往往會被放大,儘管美國的淨出口和通膨數據遇挫,但經濟韌性顯示,不管是經濟成長還是通膨的潛在動能,都比如今的市場定價要來的有力,特別是短期利率幾乎無視大部分的緊縮。

2.歐洲和日本央行有能力、並將進一步寬鬆。最近令市場失望的一件事是,市場擔心歐洲和日本央行將無法實現承諾的通膨,這讓投資者們必須重新衡量手中部位的風險。兩家央行都還大幅下調了2016年的核心CPI預測,更加激發了投資者們對兩家央行可能淡化通膨目標的擔憂。的確,根據高盛的預計,歐元區的核心消費者物價調和指數(HICP)數據將僅有1%,比歐洲央行1.3%的預測更低,顯示歐洲的通膨岌岌可危,但高盛認為,日本央行1月的會議顯示日本央行對通膨目標追求意願依舊強烈,對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來說,最近的寬鬆舉動,明顯是對上述猜測的回擊。高盛依舊預期12個月後日元目標130,歐元目標0.95。

3.美歐中等3地區的央行對於浮動匯率的恐懼是被市場定了價的,因為浮動匯率帶來風險,以及無意間會讓融資環境變得縮緊(尤其是中國)。例如2015年9月FOMC會議以來,市場對中國金融環境的擔憂陡然上升。又例如12月歐央行會議的按兵不動,同樣激起市場擔憂,上述兩次例子裡,對應國家的股市都出現下跌,因擔憂金融環境變得緊縮、央行對匯率的管理適得其反,高盛預計三個國家的央行會逐漸接受美元走強的事實,因兩害取其輕是合理的邏輯。

4.歐洲的低通膨持續時間會更久。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和新興市場放緩,都是歐元區通膨揮之不去的陰影。但別忘了,歐元區外圍國家還在進行持續的結構性改革,意味著物價和工資水平都可能繼續下跌,顯示出通縮的傾向,與多數國家的趨勢在背離。

5.負利率不是QE的替代品。歐元兌美元的下跌多數源自於歐元區的資產負債表擴張,以及長期利率差異,而不是短期利率,高盛預計歐元兌美元下跌的邏輯,將重新回到QE上。對日本央行來說,負利率隻是為強化現有的QQE措施,而不是QQE的替代品。這一措施已經使得日本國債的收益率大降,儘管避險需求最近推高日元,但國債上的收益率差,仍然將通過資產的流動平衡最終打壓日元。

6.日本央行是「終極QE武士」,QE的目的就是通過刺激資金,由避險資產轉移到風險資產,從而拉動成長。日本的QQE一度大幅壓低國債收益率,拉平收益率曲線,當市場風險情緒不錯的時候,就會讓美元/日元上漲。例如2014年夏天,美/日從102漲到109,2015年5月時,從120漲到125。對於日本來說,負利率隻是補充,最終央行還是會進一步擴大QE規模,日元將重新回到下跌邏輯中。

7.美元是一種「risk-on」的避險貨幣。最近幾年,美元的風險屬性從正到反,變換了好幾次。這種變換更多反映了利率差異的變化,而非「避險天堂」地位的變化。經濟負成長的衝擊,真實或只是投資者猜測的,都讓市場開始從定價中,刨除一些美國縮緊貨幣政策的可能性,導致利差預期對美元不利。而實際上美國經濟的周期性走強這一大邏輯背後,體現的是美元與風險的正向關聯。

8.低油價對美元來說是短期痛苦,長期受益,油價下跌對經濟活動短期有負面影響,包括壓制利差,進而利空美元。但是美國仍然是一個原油淨進口國,所以一旦短期利空出清,長期的低油價對美元來說從根本上是個利好,舉例說明就是2004~08年的原油超級周期,壓制了美元利差的提高,導致美元一路走低。

9.中國的國際收支仍在掌控之中。很多人擔心人民幣的下跌反應了資本外流的嚴重性,但這種現象的關鍵原因在於2015年8月人民幣匯率機製的突然調整,導致大量基於人民幣不會貶值預期之下的資金出現大量外流。可是中國經常帳戶今年順差可能有4000億美元,這種能力足以吸收相當規模的資本外流,不至於使外匯儲備規模下降太多。

10.讓世界變得不穩定中國沒有半點好處。中國是個淨出口國,依賴外部國家的經濟成長。所以從中國利益角度來看,其沒有必要故意擾亂國際金融市場,造成全球經濟不穩。最近的一係列事件顯示,中國越來越希望擁有靈活柔韌的匯率體系,讓匯率回歸基本面,而不是單邊的貶值。

高盛:重申看多美元立場 利差大邏輯將戰勝短期利空

About joe 2307 Articles
經濟、政治、歷史、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國際商品投資、外幣定存、總體經濟、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blog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