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財,誰在賺?誰能賺?

台灣政府近年來常常以發展觀光產業,來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然後以觀光人次和觀光人潮的成長情況當作施政績效,提倡觀光業可以為地方政府帶來大量觀光 財。2007年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旅遊以來,人數從個位數暴增到400萬,政府開心地宣揚觀光政績,觀光外匯收入從2008年的新臺幣1871億元,逐年 成長到2014年4376億元,成長134%,觀光外匯收入占GDP比例亦逐年提高,從2008年1.48%提高至2014年2.74%。後來開放中國籍 旅客自由行,全台各地看見中國籍旅客的頻率越來越高,媒體渲染中國遊客帶來龐大的觀光外匯,同時讓觀光周邊的產業雨露均霑,包括餐廳、遊覽車、夜市、特產 及百貨零售等周邊產業都能夠受惠。

圖1:2005~2015年各國來台旅遊人數變化(單位:萬人)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難道大肆發展觀光業沒有後遺症?積極開發觀光業的成本很低?某些觀光業者還宣傳「中國人來台刺激消費,經濟就會好」,但台灣經濟真的有因為觀光客增加而變好嗎?

觀光客太多,將產生隱性負面成本

外國遊客到異地旅遊,除了在當地食衣住行娛樂等消費,帶來外匯錢財以外,其實還會造成當地很多隱性的負面成本。首先不管是地域 型的觀光環境,還是消費型的觀光模式,都會有承受人數的上限,當遊客人數超過一個上限值,遊客們會產生排擠效應,不同的景點會吸引不同類型的遊客,像是高 所得的遊客,他們的消費能力較強,但單位時間成本較高,景點往往因為遊客暴增而產生擁擠、排隊、喧嘩、治安問題,於是造成這些高消費力的遊客興致下降。如 果遊客平均消費力下降,經濟效益下降,要支撐高品質和高價位的觀光等級,將變得更困難。如果觀光產業是低品質和低價位的發展模式,消耗大量環境資源和人 力,只能產生較低的產值,那麼觀光業無疑是另一個「窮忙」的產業;近年來,許多中國旅客喜好的台灣熱門景點,因為旅客人數大幅增加,其他國家的遊客卻反而 減少,這些就是典型的排擠效應。

圖2:2002~2014年觀光總收入(單位:億元新台幣)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表1:2014年受訪旅客每人每日平均消費細項-依主要市場分
單位:美元

市場別

總計

旅館內
支出費

旅館外
餐飲費

在臺境內
交通費

娛樂費

雜費

購物費

全體 金額

221.76

72.60

33.34

30.14

7.90

2.60

75.18

結構比

100.00%

32.74%

15.04%

13.59%

3.56%

1.17%

33.90%

日本 金額

243.33

102.90

37.23

37.72

14.19

2.21

49.08

結構比

100.00%

42.29%

15.30%

15.50%

5.83%

0.91%

20.17%

中國 金額

241.98

44.38

29.34

31.09

6.63

2.08

128.46

結構比

100.00%

18.34%

12.13%

12.85%

2.74%

0.86%

53.09%

香港
澳門
金額

198.82

72.02

37.30

23.59

6.79

4.23

54.89

結構比

100.00%

36.22%

18.76%

11.87%

3.42%

2.13%

27.61%

新加坡 金額

204.45

80.38

34.32

26.20

9.69

3.03

50.83

結構比

100.00%

39.32%

16.79%

12.81%

4.74%

1.48%

24.86%

韓國 金額

216.09

88.61

38.22

34.66

7.05

3.41

44.14

結構比

100.00%

41.01%

17.69%

16.04%

3.26%

1.58%

20.43%

馬來西亞 金額

165.37

60.97

27.02

21.42

5.29

2.57

48.10

結構比

100.00%

36.87%

16.34%

12.95%

3.20%

1.56%

29.09%

美國 金額

211.78

121.63

35.44

23.34

7.02

3.62

20.72

結構比

100.00%

57.43%

16.74%

11.02%

3.31%

1.71%

9.79%

歐洲 金額

187.71

107.43

28.62

22.32

6.05

2.66

20.62

結構比

100.00%

57.24%

15.25%

11.89%

3.22%

1.41%

10.98%

紐澳 金額

183.46

73.51

32.87

24.58

9.18

13.57

29.75

結構比

100.00%

40.07%

17.92%

13.40%

5.01%

7.39%

16.22%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表2:2014年全體、日本及大陸觀光團體旅客之平均每人每日消費支出

居住地別

總計

旅館內
支出費

旅館外
餐飲費

在臺境內
交通費

娛樂費

雜費

購物費

全體
觀光團體
金額

265.98

33.69

30.47

45.67

10.16

2.47

143.52

結構比

100.00%

12.67%

11.46%

17.17%

3.82%

0.93%

53.96%

日本
觀光團體
金額

296.17

59.71

48.24

82.61

24.87

4.12

76.63

結構比

100.00%

20.16%

16.29%

27.89%

8.40%

1.39%

25.87%

中國
觀光團體
金額

265.34

25.74

24.32

34.70

6.95

1.87

171.77

結構比

100.00%

9.70%

9.16%

13.08%

2.62%

0.70%

64.73%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表3:2014年全體、日本及中國觀光團體旅客平均每人每日購物費之細項消費
單位:美元

購物費消費項目

全體觀光團體旅客

日本觀光團體旅客

中國觀光團體旅客

消費金額

百分比

消費金額

百分比

消費金額

百分比

總計

143.52

100.00%

76.63

100.00%

171.77

100.00%

服飾或相關配件

17.45

12.16%

9.65

12.59%

21.87

12.73%

珠寶或玉器類

38.42

26.77%

3.74

4.88%

52.30

30.45%

紀念品或手工藝品類

9.40

6.55%

3.36

4.39%

10.07

5.86%

化妝品或香水類

16.19

11.28%

2.46

3.21%

21.37

12.44%

名產或特產

38.47

26.80%

40.41

52.74%

39.27

22.86%

煙或酒類

6.29

4.38%

2.10

2.74%

8.27

4.82%

中藥或健康食品

3.28

2.29%

0.53

0.69%

3.24

1.89%

電子或電器用品

2.42

1.69%

0.25

0.32%

3.28

1.91%

茶葉

10.71

7.46%

13.90

18.14%

11.17

6.51%

其他

0.88

0.61%

0.24

0.31%

0.92

0.54%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根據行政院觀光局的統計調查,以遊客成長速度最快,且數量最龐大的中國旅客來分析,中國旅客的主要消費在於購物,至少60%的 中國遊客被旅行社安排多次的購物行程,平均每人每天消費是265.34美元。購物以外的餐飲、旅館、交通、娛樂、行程安排、雜項支出則是涵蓋在團費當中, 費用低於100美元,主要的購物消費在於珠寶、玉器、服飾配件、名產、茶葉、化妝品,像是珊瑚、鑽石、伴手禮、玉石都很熱門,但主要消費利潤都掌握在各大 旅行社背後的集團產業鏈裡面,不管是退佣分成還是精品採購利潤,其實跟大多數人民毫不相干。部分購物店家背後都有香港資方或者中資港籍企業涉入,交通行程 主要就是安排大型遊覽車,那完全是少數企業壟斷整個市場,一般人民根本沒有涉入的機會,而中國遊客被旅行社安排的參觀景點,幾乎都是經過特定簽約模式,沿 途的餐飲消費都是固定的景觀餐廳,背後都是旅行社或遊覽車業者的勢力。這些業者透過直接或親友、股東間接投資,整個利潤都掌握在手裡,住宿的飯店旅社更不 用說了,都是直接隸屬於大型飯店集團或旅行社業者特定簽約合作,整個一條龍服務的觀光效益,都是掌握在少數政商關係良好的資本家手裡,忙碌的是那些領死薪 水的服務業勞工,爆肝加班屢見不顯。

惡性競爭之下,觀光產業獲利有限

除此之外,中國主要的合格的觀光組團社約百家不到,而台灣有百家以上的地接社,中國業者是上游端。他們高興把團交給誰,誰就有 生意做;台灣是下游端,競爭激烈,團費殺價、惡性競爭,加上中國的組團社抽成嚴重,中國旅客雖然數量龐大,但反而拉低台灣整體觀光產業的經營效率,對台灣 的觀光業拉抬效益比歐美、日本、新加坡、南韓等外國遊客還低許多。雖然觀光外匯收入年年增加,但中國旅客從機場落地的那一刻起,到離開台灣土地,真正能帶 給台灣的效益有多大?除了財富以外,仔細分析許多隱性成本,台灣可能損失的更多。

外國遊客到台灣旅遊,前幾大熱門景點是夜市、台北101、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日月潭、九份、墾丁、國父紀念館、太魯閣國 家公園、阿里山、野柳等。不然看出,台灣除了許多人為的旅遊景點,還有許多寶貴的天然景象,台灣官方目前評量觀光業是否興盛的指標,主要在於遊客人數的成 長,但是當遊客過度集中某個景點時,該景點吸引遊客的效益就會明顯下降,而且後續會有環境破壞、垃圾清潔、人員管理等成本。遊客越多,清潔人員和管理警力 都得增加,才能讓景點正常運作,而不至於環境髒亂和交通流動癱瘓,而那些後續的成本,都是由台灣土地和台灣人民完全吸收。很多台灣人在自己的家鄉,往往不 願意前往中國遊客熱門的景點,例如高雄人很少去逛六合夜市,因為大量中國遊客導致人潮壅擠、娛樂餐飲費用偏高,當地人變相被觀光客排擠消費,許多著名的旅 遊景點,本來是台灣人可以免費享受的天然環境,但經過觀光業者以超越環境負荷極限來經營以後,這些當地人的「享受」變成了少數業者「利益」,後續的生態環 境維護費用和時間,其實都遠大於一時的觀光消費收入,這些都是過度開發旅遊業後的隱性成本,通通全民承擔。只靠提升遊客數量來增加觀光業產值,其實是不合 乎成本的做法,完全失去永續經營的理念,日月潭、阿里山、墾丁、太魯閣、野柳、西子灣等,後代子孫可能永遠失去這些天然資源。

太過注重「商機」的結果,往往只會換來「銅臭味」。看好觀光人潮商機的商人,各個貪婪的想盡可能挖掘社會和大自然的資源,轉換 為私人口袋的財富,政府沒有事前做好監督職責,只好後續花錢維護環境,觀光業的勞工出賣廉價勞力,台灣人民失去在地觀光娛樂,台灣自然生態遭到過度開發, 唯一獲利的是少數的觀光業者。

於是,大多數的台灣人根本難以從觀光業撈到利潤,因為那些商業利潤只在特定少數業者身上;但大量人潮帶動消費商機的結果,有大 幅成長的需求,只要供給跟不上,供需原則之下,價格自然上漲。許多景點的消費品和房價,同時也會被拉抬,近年來宜蘭和花蓮的房價炒作飆漲,觀光客帶動的消 費熱潮也是原因之一,許多景點的周邊住宿、餐廳、交通、民宿、娛樂設施,價格都被帶動成長,一些消費品甚至高到當地人都買不下去。

即使是第一線的旅遊業者,大多數都疲於奔命的服務中國遊客,而中國旅行業者看穿台灣旅行社業者「怕沒團可接」的恐懼,甚至長期 虧欠團費高達數億元。中國遊客在台灣旅遊,有些遊客會有醫療行為,但離境台灣卻不負擔醫療費用,讓台灣醫療業累積呆帳近億元,或者旅行社代墊龐大醫療費 用;整體評估下來,台灣為了賺中國旅客那「貌似強勁」的購買力,付出的代價其實相當大,除了科技業、製造業、餐飲業、醫療業,台灣連觀光業都在廉價出賣勞 力。仔細想想,如果觀光業是靠吸引大量中低品質遊客,為了少數人的利益,卻拖累了整個觀光業,甚至還破壞了台灣的自然景觀與部分人文環境,這樣真的值得嗎?

文章來源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Editorial/publish-274.htm

About joe 2359 Articles
經濟、政治、歷史、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國際商品投資、外幣定存、總體經濟、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blog

1 Commen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