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強勢復甦,美元升息的背後意義

今年全球經濟議題中,最重要的當屬美國即將在今年提升利率,2007美國爆發大規模金融危機,「次級房貸」引爆全球經濟衰退,當時美國民間消費進入衰退期,美國聯準會(Fed)把美元利率連降5%至0.25%,全球大量資金湧入美國國債避險,美元指數暴升(紅色框框),從美洲、歐洲、非洲,到亞洲各國的證券市場無一倖免,那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全球性金融風暴。

2000年以來,美元呈現長期弱勢,但如今美元趨勢已經和2010年以前的趨勢大不相同,美國將在2015年調升利率,美元指數已經提前反應市場的預期心理,出現近年來最大的升值趨勢,而全球貨幣對的交易中,和美元無關的貨幣對交易比重約13%,換句話說,美元一升值(藍色框框),全球貨幣市場都跟著大洗牌,全球各國央行無不緊盯美國聯準會在2015年的每場例行性利率會議,只要美國確定調升利率,資本市場勢必會跟著連動起來。

跟美國聯準會官員對於美元利率的升降態度,不同於2014年以前清一色都是支持0.25%的利率,2015年,17票中有9票支持利率調升到0.5〜1.0%,有4票支持利率調升到1.0%以上,只有2票是支持利率不變,然後2016年利率提升到1.5%以上,2017年利率提升到2.5%以上,數據顯示,美國控管貨幣的聯準會官員已經認為,美國經濟復甦到可以升息的門檻,只要美元升息,全球資金使用成本都會明顯提高,拉抬全球銀行拆借款利率。

象徵民間經景氣的非農業就業人口最近一年每個月都成長20萬人以上,這是睽違19年所沒有見到的樂觀情況,上一次有如此樂觀的就業數據是在1994年的Bill Clinton總統時期,這是經歷2008年經濟衰退後,Obama總統的亮眼施政成績。

回顧1990年代,蘇俄為首的東歐共產黨國家聯盟宣布解體,美國在軍備實力上,暫無具威脅性的對手,後來美國得到聯合國授權,率領聯合國軍隊把伊拉克從科威特驅逐出境,這就是彰顯軍事力量當作國家實力的例子,美國政府在經濟不振、財政赤字的困難處境下,把「擴大軍備」做為基本國策,隨後讓自己成為世界上的軍事霸主,塑造出一個無敵的國家品牌,美國用武力保障國家安全,美國在國際局勢上,國際普遍的認知是,「美國是世界上最穩定、安全、可靠的國家」,因此全球資本大量流入美國,當時地球上,已沒有比美國更安全的資本市場。

(1990年以來,美國一直是全球軍事預算額度最大的國家。2011年,美國的軍事預算花費約佔全球45%,全球其他國家包含中國、英國、法國、日本、俄羅斯總共約為全球的55%。)

1992年開始,美國股市再次起飛,充足的資本和高科技的發展相輔相成,在網路科技剛要起步發展的初期,由於充足資本的支持,美國國內新興企業如雨後春筍般,一個接著一個崛起,舊有企業的併購和擴張也越來越頻繁。

當時全球各國和生產廠家,已經把接受美國的訂單、向美國出口,當作是自己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和希望,雖然美國政府的對外債務非常高,但美國的國債利率非常低,美國企業只要能借到資金、在海外投資,平均收益還是高於借款的利息支出,美國政府向國外借的錢越多,對國內稅收的依賴度越小,稅率就能保持低檔,促進美國企業的發展和擴張,使美國企業擁有充裕的資本,可到海外投資賺取更高的利潤,美國政府以自身的信譽承擔債務,讓民間企業擁有更多的資本,應用在發展和投資獲利,豐厚的投資利潤,最終還是流回美國國內市場。

但2000年網路科技泡沫後,美國總統George W. Bush沒有改善美國債務結構,反而採取「高債務比重」的舉債經濟發展模式,此種經濟發展模式的優勢是,在全球經濟繁榮時,可以更快速達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經濟成果,包括GDP高速成長、人均所得大幅提高、國家內需消費經濟熱絡。

向未來借錢,高槓桿借錢刺激經濟,賺錢自然非常快速,但此種經濟發展模式的後遺症就是,在全球經濟繁榮的日子裡,若無法持續降低債務比重,一旦經濟反轉,由於高槓桿借錢投資,虧損幅度也會相當龐大,該國財政就會面臨龐大債務的壓力,導致貨幣貶值,美元指數在2000〜2008就出現這樣的貶值趨勢。

高債務比重發展,在全球經濟不景氣時,會面臨經濟收入銳減、入不敷出的慘況,惡性循環也會一連串地發生。美國財政支出向來都不以還債為優先,反而是以繼續加碼借錢、改善該國重要的基礎建設,讓經濟建設提升經濟,藉此改善國家稅收,企圖讓經濟回到正常的發展軌道,換句話說,Clinton主政下的美國經濟逐漸從繁榮轉為泡沫,在2000年是個轉戾點,接棒的Bush為了省麻煩,擴大債務把泡泡吹大,於是2008年巨大的泡沫破裂,美國家庭承擔龐大的債務,2010年美國房地產跌落谷底,當時美國是全球最窮的有錢人,若用傳統收支表的觀點來看美國資產,美國總負債超過US$14兆,是名義上全球負債最多的國家;從基本數據來看,美國是當今世界無人可比的經濟巨人,美國人口以3億多撐起全球最大的國內消費市場,全球第2~4大經濟體的中國、日本、德國,全部加起來才約略等於美國的經濟產值,美國在全球生產總值中佔比超過25%。

在全球排名五百大企業中,美國就擁有超過130家;排名前百大企業中,美國更是獨佔35家以上。在全球品牌五百強中,美國佔了大約一半的品牌,美國每年人均能源消耗量、資源使用量皆為全球平均水平的數倍,但從美國經常項目收支赤字、政府債務、國際債務、商品貿易和服務業的進出口逆差來看,美國經濟就像是建築在沙漠上的海市蜃樓。

美國家庭債務問題拖累了民間投資和民間消費,這是根本問題所在,直到2014年,Obama政府在泡沫破裂後改革美國金融業,改革了家庭債務問題,民間債務對收入的比重降到了1980年代以來的低點,而家庭淨資產創下歷史新高,經歷經濟大衰退後的美國人,反倒養成儲蓄的習慣,美國人對個人財務控管變得比較謹慎。

2007年以前,熱衷於炒房的美國人,到了2014年底,房地產投資大幅萎縮,來到了最近18年來的相對低檔區,房貸的負擔也明顯減輕了,人民從炒房轉移到了其他民間消費,企業從房地產投資轉移到了房地產以外的投資,從能源、醫療、電子商務、網路科技、國家基礎建設、中高階製造業等領域都可以看到產業改革的成果,Obama近年也提倡美國海外企業回流美國,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美國人民就業和收入更穩定,人民願意穩定消費的效應,美國企業的營運獲利大幅提升,然後企業獲利透過稅務改革和加薪,回流到就業員工身上,員工擴大消費,炒房和家庭擴大債務的經濟模式終於揮之而去。

美國近年來的國家發展例子,等於向全世界說,危機就是轉機,從炒房泡沫崩盤,到財務健全,經濟復甦,美國撐過去了,雖然2002〜2007年也有經濟成長,那經濟成長的來源是房地產泡沫成長為主軸,和如今以民間消費和民間投資為主軸大不相同,那是一個必須經歷的陣痛期,如果不經歷這樣的改革,美國可能會成為另一個衰退20年的日本,日本和美國的例子告訴全世界,只靠房地產經濟會扭曲國家長遠發展,那是只求短線泡沫而不求長遠發展的模式,2008年以後,全球主要商品出口結構和能源貿易出現重大改變,中國開始了轉型內需消費的改革政策,日本政府進入長期量化寬鬆時代,非洲各國從第一級產業轉型到製造業,歐元區面臨債務問題的挑戰,許多面臨轉型的國家案例中,美國是做得最好的國家。

在金融市場裡,歷史常常在重演,回顧1994年,當年美元利率啟動升息,在許多產業積極升級的環境下,美國道瓊工業指數大幅成長,迎來歷史上最大的多頭證券市場,如今2015年,美國又將再度升息了,而全球許多國家卻因為低油價而面臨降息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全球熱錢在市場預期下,已經提前湧入美國套利,因為美國消費市場未來幾年勢必會擴大成長,美國市場將是理想的企業投資環境,這些跡象反映在美元的價格上,在頁岩氣改革、大數據科技、製造業回流、家庭債務大幅降低的環境下,美國出現如同1990年代的經濟成長情境,可以期待,美國再度出現經濟榮景的多頭時代。

文章來源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Editorial/publish-244.htm

About joe 2366 Articles
經濟、政治、歷史、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國際商品投資、外幣定存、總體經濟、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blog

17 Comments

  1. 東南亞金融風暴重現應該為期不遠了….
    此時此刻搞個亞投行。。。準備齊赴死

    Joe大是否寫個警世警示文?
    儘量撇開政治意涵。。以經濟為主體而言?

    洗耳恭聽

    • 其實這是大國的政治和經濟角力,台灣根本沒有淌這趟渾水的必要,不管有沒有加入,台灣都會被排擠

          • 財政部長張盛和今(1)日在行政院直播節目「內閣踹共」中表示,加入亞投行是投資,不是有進無回,我國約能投資22億元,加入就會有商機、股本及發言權,利大於弊;至於可能的損失,最差就只是22億元股本變壁紙而已。

            外界認為加入亞投行與服貿相同,都會損害我國權益,張盛和強調,亞投行與服貿完全不一樣,根據各國GDP(國內生產毛額)比例來算,台灣約要出資台幣22億元,加入有商機與股本,未來可以參與投資亞洲的基礎建設開發工程,利大於弊,「最大的損失就是投資變壁紙而已。」不像服貿會影響台灣產業。

            https://tw.finance.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20150401/%E5%8A%A0%E5%85%A5%E4%BA%9E%E6%8A%95%E8%A1%8C-%E5%BC%B5%E7%9B%9B%E5%92%8C-%E5%88%A9%E5%A4%A7%E6%96%BC%E5%BC%8A-%E6%9C%80%E5%B7%AE%E5%B0%B122%E5%84%84%E5%85%83%E8%AE%8A%E5%A3%81%E7%B4%99%E8%80%8C%E5%B7%B2-144955770.html

          • AIIB在國際上要和美日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ADB,還有美國主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互相抗衡是不可能的,由中國主導的AIIB組織,中國勢必會是第一大股東,雖然中國表明他會遵守國際通行準則,不會以老大自居,但對於國家政策、貨幣運作、監督機制皆不透明的中國來說,AIIB肯定不可能透明化,這不符合中國的行事風格,對於歐洲列強和亞洲新興國家來說,大家各有各自的盤算,都希望能從AIIB從獲得利益,國際外交本來就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AIIB非常明顯是大國之間的政治和利益角力舞台,大家各取所需,中國有裡子有面子,順便消耗過剩產能,但是對於台灣來說,加入AIIB有什麼好處?

            比建設和工程,台灣比不上德法義,比金融和融資架構,台灣比不上英國、瑞士和中國,比能源項目支援,台灣比不上印尼和俄羅斯,基礎建設項目的發包肯定是以中國企業為主,或者限制會員國的相關廠商才能招標,各個參與國肯定是對自己有利的項目盡量撈,比價格或品質,台灣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而且按照過去中國在國際打壓台灣的那一套潛規則,中國肯定會逼台灣降低國格才能取得相對利潤,絕不會成立一個AIIB就突然決策透明化,制度國際化,中國沒道理出錢出力卻不要利潤,還讓台灣以「國家」的身分,出席中國主辦的活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台灣也沒有旁門左道到拐AIIB的錢來搞基礎建設,然後讓AIIB像IMF或世界銀行一樣產生呆帳,至於台灣不及早加入,未來恐怕沒有發言權的這種假設則不用擔心,因為按照台灣目前的國力,不管台灣有無加入AIIB,任何發言都會被國際強權無視,更遑論加入AIIB來換取發言權。

          • 照Joe這樣來說, 台灣反正什麼都比不上別的國家, 那幹嘛加入其他國際組織? 亞銀還遭矮化加入了, 何苦來哉?

            別逢中必反了! 你又知道台灣什麼都撈不到?

          • 中國在東南沿海部署超過1200枚飛彈對準台灣,我自然是逢敵人必反,我不知道台灣能撈到什麼,但要撈到飛彈也不無可能

  2. 與其説”逄中必反”,不如反問中國為什麼”逄台必先打壓”;中國的名聲與信用舉世聞名;李光耀説:跟中國簽約後才是談判的開始.話說回來,我們政府一直貶低台灣的所有一切,讓老一輩看不見自己的優勢,但我從年輕人身上看到希望…

  3. 現代版的以鄰為壑,藉儲備貨幣地位瘋狂輸出通膨
    “The dollar is our currency, but it is your problem”.簡單又無恥,不過現實就是這樣

    搞得歐洲被玩垮攤在地上,俄羅斯經濟破產
    而中國也狂吞許多毒藥,只等待倒下的那天

    現在抽水回來,它復興了,而全世界都倒下了

    我覺得要打倒美國絕不是在武力上爭服,而是必須破壞美元備貨幣地位為優先,但說回來,什麼能夠取代美元做儲備呢?火星幣吧?? *_*

    • 對台灣來說,其實沒有讓美國倒下的必要

      美國是工業革命以來,把「合縱」、「連橫」、「遠交近攻」發揮最淋漓盡致的例子,美國策略是建立一個阻止美國的敵人們產生「分久必合」的長期戰略,這裡的「遠交近攻」所指的是經濟實力差距,而非地理位置的距離,和美國經濟實力落差大的國家稱為「遠」,和美國經濟實力接近的國家稱為「近」,聯合經濟弱小的國家,制衡經濟較大的國家,美國的戰略是,幫助戰爭中弱勢的一方,去對抗強勢的一方,達致權力的平衡,這種平衡可以有效避免出現一個具有強大力量的霸權,直接造成美國的軍事威脅,美國幫助台灣、日本、新加坡絕不是出於好心。

      大爭之勢,爭於實力,在國際外交強權中,善良的國家當不成老大,但是這世界永遠有人會當老大,有人說美國是邪惡的,不過換個層面想,納粹、蘇聯、日本或者中國當這個地球的老大,他們難道會比較善良?一旦原本的老大掛了,許多二當家就會爭當新的老大,美國可能很邪惡,但那位未知的新老大又會多善良?

      美國是做一些老大在做的事,幫大家在這世界的經濟中畫一份餅,花錢造艦作為全球第一霸權,當老大的自然有權吃最大的一份,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中古基督教廷、中國各朝代、大英不列顛王國,每個時期的權力核心,哪個不是掠奪和邪惡,只是規模沒有21世紀的美國這麼大,很多人討厭警察,但是一個沒有警察的社會會更討厭,世界的秩序不是一定要美國,但沒有美國,你就會發覺,美國這混蛋底下壓住那群二當家全都不是什麼善良組織。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