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一開始我們就搞錯了學習的意義

Joe在26歲的時候,有段時間在西澳大利亞隨著船隊出海捕撈漁產,和Joe同船的亞洲人還有另一位南韓人,當船長告知我們,在船上,每個人都 要輪流烹飪所有船員的餐點,南韓人驚訝的跟船長說,我不會煮飯做菜。船長傻眼了,竟然有人活到25歲了,無法做飯給自己,這樣的人如何在社會闖蕩生活。後來Joe私下和南韓人討論,原來南韓人和台灣年輕人類似,一路念書念到了大學,甚至是研究所,畢業後在南韓無法進入三星謀職,於是跑到澳洲旅遊打工,出社會以前,他根本沒有學過烹飪,不要說煮給整船的人餐點,就算煮給自己也沒辦法,他只會專業領域的知識,但出社會後才知道自己對科技業興趣缺缺,過去所學的知識在船上都派不上用場。

從實務經驗找到學習方向 事業蒸蒸日上

Joe在船隊時訪談過船上的機組人員和漁夫,甚至是船長,他們在澳洲大多是中學畢業就出來社會工作,然後經過數年的磨練, 逐漸找到自己喜歡工作,就在海上長年工作,船長因為對漁業真的非常有興趣,而且工作數年後,對各種海中生物、洋流、航海技術、天候判斷愈來愈熟悉,例如撈捕干貝,他認為魚網可以稍作改良,船上的工作平台也可以調整,讓工作流程變得更流暢,還可以提高撈捕效率,撈捕的干貝大小可以控制,避免過度撈補小型干貝,保護海洋資源。

於是船長回到陸地上,回到澳洲專門的漁業相關學校求學,他發現必須學習海洋生態學、工程數學、氣象學、流體力學、基礎物理 等專業領域的科目,但他只有中學畢業,只好從高中念起,加強數學能力。他回憶求學的過程,因為他有實務的經驗,所以學習非常快速,而數學和物理幫他把許多概念數據化,他可以更具體的掌握漁業相關的機械改良,一路念到大學畢業,最後又回到船上,他擁有完整的漁業知識和實務經驗,他的漁船漁獲量年年增加,於是購買新船,有了船隊,他需要經營多艘船的事務,還有岸上的工廠管理,了解漁貨市場價格,知道那些季節應該撈捕什麼魚貨,才有機會在適當時機賣到好價錢,於 是他又回到學校,進入研究所學習商業管理,學習更多團隊管理的學問,提高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

後來Joe離開船隊,經歷餐廳二廚、蔬果工廠、房屋裝潢等不同產業,發現廚師、工廠廠長、裝潢師傅都有類似的求學經歷,幾乎都是初中畢業,15歲左右就出社會工作,然後20歲左右回到學校進修,25〜30歲再度回到職場,逐漸成為管理階層,而沒有經歷高等學校進修的人,則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工作,慢慢成為資深的員工。

反觀台灣:學用落差,求學沒有目的

把澳洲的經驗和台灣相比,台灣許多年輕人幾乎都是從小一路求學到高中或大學,後來廣設大學以後,幾乎人人都念到了大學,大多數年輕人都是23歲才進入社會工作。2008年以後,碩士和博士數量大增,年輕人就業的年齡更晚了,而且進入職場後,工作內容和學校所學通常不相容,兩者和自己真正的興趣可能又有很大的落差,但台灣職場重視學歷,所以又很難立刻轉換到其他領域求職,只好硬著頭皮在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上繼續熬。

台灣很多年輕人或同事都有類似的經驗,大多數的人並非真的喜歡讀大學或研究所,而是因為害怕出社會或者不知道下一步要做啥,只好在學校念書,但求學必須要有目的,有些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例如上述的船長例子,他知道要學習那些知識來學以致用,但許多年輕人在學校不知道自己所求為何,不曉得當下社會的產業動向,市場真正需求,只認為持有高學歷,未來有較高的機率可以找到好工作,沒有一個發展主軸,能畢業最重要,事實上,這樣 的心態,不管怎樣學習,都是無頭蒼蠅浪費時間,因為那樣的求學沒有目的,就算有好成績也不踏實,只是在應付交作業,拖完時間得到學歷文憑,到職場上很可能 無法和所學技能銜接上。

在這樣的前提下,縱使年輕人有高學歷,但依然無法發揮所學,而且還沒進入職場以前,又如何得知自己對該項工作有興趣,所以根本問題在於,年輕人搞反了求學和工作的順序,應該先進入職場,然後試著找到自己所喜好的工作,然後才進一步針對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求學,帶著實務經驗和學術知識融合學習,如此一來,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專業技術的「手藝人」竄起

未來網路科技越來越盛行的時代,對於年輕世代來說,要靠著高學歷直接闖入社會職場的風險愈來愈高,找不到理想工作不是因為 學歷不夠高,而是因為趨勢變化太快,加上台灣人口結構快速老化,民間企業的職場晉升制度會加快崩解,公務體系的崩解速度則慢一些,等到國家進入高度債務時期,國家瀕臨破產才會爆發類似南歐的公務人員體系出現劇烈動盪。但不管如何,基層的年輕世代,都要有更高的警覺性,學歷的優勢已經不復從前,反而是類似 「專業技術」的手藝人會興起,而且愈優秀的工作者,可以切換不同領域和不同企業流動,這種情況在美國與中國越來越盛行,例如美術設計可能在社群網站或部落格,發表和累積自己的作品,然後在遊戲產業設計遊戲創作,也可以透過出版社發行漫畫或個人化商品,甚至是替企業產品設計和行銷,出路非常多樣化,許多產 業,例如健美瘦身、寵物、婚禮、投資理財、活動宴會、音樂、特殊才藝、銷售員等,透過網路經營社群,都可能成為「專業技術」的手藝人,沒有特定的服務對象,而是透過爭取消費者信心和口碑,自己成為自己的經紀人和媒體,成為一種新的職業。

過去興盛的產業,隨著科技進步的影響,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未來未必興盛,例如1998〜2002年時,台灣最興盛的是電子業和科技業,當時高中生理組選填科系首選都是電子、資訊和電機,當這些高中學子經過數年大學畢業出社會後,直接就面臨能力相似的同儕大量湧出,供給增加速度趕不上需求增加速度的結果,導致科技人才的平均薪資無法明顯提升,甚至跟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尤其是科技產業,當產品研發成熟以後,商品價格隨著工廠量產會越來越低。

勿隨波逐流  學習主權操之在我

所以你必須去預測在下一個景氣循環中,科技的主流趨勢在哪裡,這樣你才能在就學期間,就努力往那個方向邁進,才能在學術界畢業出社會時,剛好搭上該產業的興盛波段,而非跟著大眾隨波逐流。但是未來的進修方式已經有所改變,未必只能透過傳統的學校教育,因為那可能是一條過期的學習路線,也許想學的技術透過網路搜尋,就可以找到專業的「手藝人」來親自指導,效率比學校教育高很多,而不是在學校讀了四年書,進入職場只有22K,台灣的年輕人學習能力未必比較差, 但是努力方向或順序錯誤的話,事倍功半,台灣傳統的社會化過程和現實世界的主流落差愈來愈遠,如今愈來愈多人探索教育的本質,逐漸地把學習的控制權拿回到 自己的手上,這個趨勢會愈來愈明顯。

現在我們看到的趨勢主流,當我們決定研究和學習這個主流時,因為時間延滯落差的關係,等到學成之時,和當下世界趨勢主流肯定會有落差,隨著趨勢變化的時間差愈短,這些落差也會愈大,台灣的教育制度一定得再改變,因為我們仍然在把孩子推向傳統教育的火坑,世界不是只有政府或父母所限定的那幾條發展路線,還有很多不平凡的選項,未來唯一不變的趨勢,就是這個趨勢一直在變。

http://www.naipo.com/%E5%B0%88%E5%88%A9%E7%9F%A5%E8%AD%98%E5%BA%AB/%E6%99%BA%E6%AC%8A%E5%A0%B1%E7%B8%BD%E8%A6%BD/tabid/358/language/zh-TW/Default.aspx

About joe 2307 Articles
經濟、政治、歷史、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國際商品投資、外幣定存、總體經濟、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blog

4 Comments

  1. JOE大說的對極了,我想大部分的年輕人甚至步入中年的族群也是有如此的迷思
    未來可以請JOE大多多分享一些你先前在澳洲打工的經歷嗎?船長這篇寓意相當好可以提供給大家當作借鏡
    謝謝!
    版主回覆:(01/10/2014 02:50:20 PM)
    那真的是和台灣年輕人發展很不一樣的歷程,長期來看,台灣父母對小孩都在揠苗助長

  2. 這篇文章真的太讚了,我覺徥這樣的求職與學習方式真的比一直讀到大學或碩士有彈性且更人性,早一點就業,早一點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足的地方再進修,謝謝JOE大的分享!!
    版主回覆:(01/08/2014 07:30:18 AM)
    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啊

  3. Joe 還記得部落格幾年前刊登你在澳洲自製一木桌 (木凳)的過程嗎?
    那可是西方國家在小學高年級木工課就學過作過的
    版主回覆:(01/08/2014 07:32:11 AM)
    自製家具在澳洲是很常見的,不少人都會傾向動手做做看

  4. 大體同意您的看法。不過,“…你必須去預測在下一個景氣循環中,科技的主流趨勢在哪裡,這樣你才能在就學期間,就努力往那個方向邁進…",這樣的建議,對於一般人士來說都已經極度不容易,更何況是面臨科系選擇的稚嫩高中生或大學生? 倒不如建議他們選擇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領域,就如同你文中的船長那樣,捕魚不是什麼尖端領域,但只要你真正喜歡,你就可能加以創新,走出一條沒人走過的路。
    版主回覆:(01/08/2014 07:33:25 AM)
    其實最建議還是先出去社會工作看看,最好是國外,因為台灣職場有許多扭曲人性的現象

ㄚ芳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