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蛋,不是台灣沒人才,是台灣留不住人才

最近有位台灣企業家曾說,產業界找不到所需要的人才,雖然台灣有很多的博士和碩士,但創意人才多寡和碩士、博士的數量並無相關,產業的需求與學校教育所訓練出來的人才沒辦法搭配起來,但其實台灣過去曾經擁有許多人才,只是如今企業們逐漸發現,過去教育產出的人才泉源逐漸乾枯,人才也逐漸流失。事實上,這些問題在多年前就埋下伏筆,在多年後惡果反撲到企業自己身上。

用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美籍華裔的籃球好手林書豪,如果真的回到台灣進入籃球職場,林書豪在NBA的年薪加上周邊廣告效益,最保守估計至少也是千萬美元,台灣職業籃球SBL所有球隊球員加起來的薪資,還不及林書豪一人,因為市場太小、資源太少,投資的企業受限規模不願投入,所以根本問題不在於台灣沒有人才,而是台灣沒有留住人才的市場。就算真的有本土人才,這些人依然會跑出台灣,前往更理想的就業市場,這些例子在過去十年的科技業和近年的娛樂業都可以發現,缺乏市場誘因的情況下,人才競相往中國發展,人才不是沒有,是流光了,即使改變台灣教育的模式,依然沒有解決問題,因為人才根本留不住

亞洲許多新興市場隨著人口勞動力快速成長,這些國家的產業發展出許多和台灣競爭的產品,加上網路科技勢力的崛起,台灣過去許多企業明顯適應不良,逐漸體會到不能用過去的方式在國際市場作戰,但企業主們卻不想先付出成本來培訓人員,反而想從教育體系中直接找到適合的人才,省去前置作業的成本。但事實上,這是錯誤的業者思維,因為在國際市場上的主要競爭對手,在技術或營運能力方面,清一色都會領先學術界或學校數年的差距,幾乎不會有畢業生一出校園,就是完全符合一流企業所需的人才,技術和經驗肯定都得在公司內磨一磨。如果畢業生一出校園,進入該企業就能完全符合需求,那麼這肯定是二流企業,這間企業的水準太低了,僅僅是畢業生就能滿足需求。

台灣問題一:不懂「服務」的價值

台灣產業目前的問題在於「不懂服務的價值」,2002年以後,全球經濟和產業有了劇烈的變化,各種新行業從歐美和中國默默地醞釀,從電腦、手機、平板電子商品的演變趨勢就可以看到,這些大多是結合「網路」、「科技」和「服務」的複合產 業,科技之本,永遠是人,例如,一隻普通的手機,搭配網路App軟體、社群網站facebook的功能,「人類互動服務」所產生的相關功能,立刻提升好幾 個等級,在「科技產品」可以量產的時代,「服務」、「時間」、 「智慧財產」的重要性遠重要於「高科技研發」,「創新知識」的重要性遠重要於「複製知識」。過去以製造業代工為主的台灣人來說,「原物料和人力以外的成 本」都不算成本,對於思考「服務」的高附加價值更是難以想像,這也是台灣企業在國際競爭上遇到的瓶頸之一,不懂得「服務」的價值,如何在國際市場販售「服務」,無法提升競爭力和營業利潤,如何吸引國際人才。所以追根究柢,問題還自在於台灣企業主的心態與思維,用1990年代的思維,在2010年代競爭,思 想落差數十年,這如何競爭?

台灣問題二:教育不符合時代需求

另一個問題在於台灣現在高中以下的教育,甚至是某些大學教育方式,早已不符合這個 時代的需求,目前的學校教育幾乎都是以複製過去代工產業的人員需求為主,而非教育國民思考,如同思考如同人型機器人一般,下一個15年內,全球主流產業所需要的人才,台灣教育根本來不及培育出來,這實在是台灣國際競爭力非常巨大的危機。

就台灣來說,1986年以來,台灣的大學數量增加非常快,從28間大學,1996年67間大學,2011年148間,2012年已經高達160間大學院校,但高等教育普及化,反而讓學生失業率上升,許多年輕學子並不了解就讀大學或者研究所的意義,大學畢業後可以選擇的工作機會不多,或者不知道要做什麼,當身邊大多數同儕大學畢業後都念研究所,大學生難免擔心沒有碩士學歷,無法取得求職優勢,只好盲從升學繼續攻讀研究所,結果完成碩士班學業後,依然不清楚自己未來方向,甚至進入職場後才發現,研究所所學與職場更沒有直接關聯,這種情況 下,畢業生自然和真實就業市場脫節。如今,不論是年輕人的能力遠不如學歷,校園所學不足以滿足職場所需,或是台灣企業怠惰、不願意付出成本培養人才、建構優質職場環境的因素,不管是前者或後者,或者兩者都有,都改變不了世界正在快速變化的事實,例如能源業的油頁岩開發技術變革、汽車業的製程和動力裝置變革、Big data在各產業的應用、生物科技的變革、傳統手機流行變成平板電子商品等,尤其是網路和科技快速進步的同時,每天都可能有新的些微變化,日復一日,累積成巨大的變化,不管是學生或是企業,都應該改變過去學習或營運的方式。

全球化,從世界各地招攬人才

其實全球在網路盛行的情況下,台灣企業面臨的市場並非更小,而是變得無比巨大,如同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一般,各個區域市場因為網路和交通工具發達而更加流通,要跑到其他國家營運獲利比以往更容易。當然,外國的競爭者也可以進入台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全球資本市場新舊勢力版圖重新洗牌,美國就是如此,國際企業為了到北美最大的全球消費市場,使出渾身解數,國際企業的市場不再侷限於國內,而是全世界,掠奪人才自然也是從世界各地取材。

美國的學校也沒辦法培養出所有領域的傑出人才,但美國可以招攬全球各地的傑出人才,頂尖人才可以來自於全世界任何地方,美國在科技、軍事、運動、電影、商業、管理、工業、航空等各種領域,在全球都是數一數二的頂尖位置。這關鍵在於美 國政府把英雄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概念結合成高度資本化的強者社會意識,只要你肯拚,有能力,不管你是畫家、歷史學家、科學家、交易員、賽車手、音樂家、建築師、技術人員、運動員、船長、廚師等,只要你是每一個領域的強者,美國政府都會引導你能拿到高薪,用商業廣告與高資本化的方式,讓財富湧向各個產業的頂尖人員,優渥的就業待遇吸引全球人才移民到美國,參與競爭,同時提高美國的競爭力,因為就業市場競爭非常激烈,間接提升美國人民的競爭力。整體而言,美國就業市場做到了,「給予人才一個滿意的就業待遇」,這就是台灣過去數年所做不到的差距,經過長時間的影響,台灣成了全球人才的獵場,全球企業都可以來台灣挖人才,因為國際一流企業輕鬆就可以給出比台灣本土企業更高的待遇。

阿里巴巴集團前CEO馬雲曾說,員工離職的原因林林總總,只有兩點最真實,那就是「錢,沒給到位」,或者「心,受委屈了」。如果台灣企業老闆們,依然存在過去的營運思維,認為從學術界可以得到理想的就業員工,而不是從企業內部改革著 手,那麼不要說招攬人才了,連留住人才都是問題,這幾年企業經營慘淡的現象,短期內恐怕不會改善,另外,政府,應該從新設計台灣現在的教育制度於模式,改變評量的方式,台灣需要不只能在校園中考試取得高分、還要能保持靈活獨立思考的教育模式,培養能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從業人員,讓企業可以得到璞玉來雕琢, 而不是複製類似性質的人力,省去工廠的訓練環節,然後直接成為工廠的技術人員,這對國家未來競爭力並沒有太大的幫助,只是短期殺雞取卵的作法,反而會讓企 業失去培育人才的機制。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Editorial/publish-129.htm

About joe 2307 Articles
經濟、政治、歷史、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國際商品投資、外幣定存、總體經濟、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blog

9 Comments

  1. to Joe大,由於我不知道我發表的內容會不會太佔版面,或不合版規,所以暫以悄悄話的方式留在此。
    關於「錢,沒給到位」這件事,台灣老闆給22K、24K、26K,而新鮮人(或在職場上已累積一定年資者) 願意接受這件事,也實在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其實,很多公司都有能力可以給到位,只在於想不想給而已。
    周圍有很多慘痛的例子,朋友是一個在中南部上市公司待了5年的專業HR,因家庭因素休息幾個月後再找新工作時,不少工作項目內容要求為全方位HR,而薪水對方居然只願給26-28K,而且是責任制。(那幾間知名公司職缺開了 "一年多",有些開了二年一直沒關,每隔一段時間就在找人,到底是台灣沒人才,還是公司的問題? )
    老闆能淘汰不適任的員工,勞工當然也可以淘汰不合格的老闆。希望台灣的勞工,都懂得拿起計算機,算一算自己的價值,不要幫助給22K、24K、26K的老闆,讓那些老闆被淘汰。
    明年元旦起多項新制上路,基本工資時薪將由109元調高到115元。
    目前勞基法每二週工時84hrs,一個月是168hrs * 115=19,320
    假設每天都加班一個小時,每周上班5天,1個月加班是20hrs*115=2,300
    19,320+2,300=21,620
    這還不包含求職者的年資、累積的工作經驗。
    如果老版開22k~26k,真的不如打工。
    如果一個員工的工作是責任制,平均每天上班12-14hrs,這時候計算機要拿起來:
    每天 12hrs*115*24天=33,120(月休六天)
    每天 12hrs*115*22天=30,360(月休八天)
    那領22K、24K、26K,是在領心酸的嗎?
    Ps.中南部一堆隔週休,月休4天、6天的工作。

  2. 老闆能淘汰不適任的員工,勞工當然也可以淘汰不合格的老闆…說的好,尤其對黑心的老闆更該如此,好文幹嘛用悄悄話….

  3. 在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下,受雇階層本來就是資本家的生產成本,理當是用來壓低(榨)的,這裡面並沒有牽涉到人性在裡面。我們可以打打嘴砲跟著幹樵22K薪資低,但真正要做的是既然打不過他就加入他(體系),重點是如何從股匯債期這些工具裡面,運用智力,努力和經驗盡可能將被資本家抽乾的價值從這個市場裡以貨幣的形式討回來。他們提供你的是子彈(22K,更多或更少),你要拿起武器(自主投資能力),自己進樹林(市場)裡面打獵,這就是遊戲規則。 ex:當你開店當老闆作起小生意,這時候你也是個小資本家了。想想你怎麼精簡人事控管開銷來達到獲利最大化,體會這種心態後就不難理解了勞資雙方的矛盾了。

  4. 遊戲規則,也是可以改變的。
    我有位主管,在他錄取我,我們一起工作時,他曾告訴我,他不認為員工一定要適應公司文化,否則就離開。他告訴我,公司的文化是可以改變的。(雖然我覺得這很難)
    在22K當道的時代,也有公司提供的是合理的薪水。想要累積子彈,也不一定要死待在一家壓榨員工的公司吧,工作的管道很多,工作的形式、方式也很多。除非自己覺得自己是根柴,願意讓別人把你當柴燒,除非自己覺得自己是個工廠大量生產的利樂包飲料,讓人吸管一插喝光抹盡就丟(反正公司再換下一包,永遠有源源不絕的利樂包)。
    打不過他就加入他(體系),這句話有待商確,我時常在想,這是不是台灣勞工是散沙的原因。再者,這個社會就是充斥這種想法,所以黑心產品才會這麼多,別家廠商黑心,價格壓低有賺頭,我們也來跟進。消費者健忘,事過境遷又消費,所以黑心廠商才不怕。消費者的立場和勞工的立場,是如此相似,一個人當然打不過,但全部的人加起來呢? 一根筷子折得斷,一綑呢? 身為勞工,本因團結才對,只可惜台灣的勞工老是上演古代「員外和長工」情節,非常死忠,勞工對同儕的思考方式和說的話有時比老闆更加像老闆。
    我從來沒有領過22K,因為我不認同,我也不會接受。所以接受的就去領,不接受的就另謀他路,生命會自己找出路。如果以台灣勞工的想法,反正我自己領的是合理的薪水,其他不合理的狀況干我何事? 反正被無故栽員的也不是我,我閉著眼睛就好,不要太雞婆,這樣對嗎? 大家的默許只會促進一件事,最後有機會一定會輪到你。因為,好殺好剮的處理完了,接下來…………

  5. "在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下,受雇階層本來就是資本家的生產成本,理當是用來壓低(榨)的….."
    [理當是用來壓低(榨)的] 未免也太誇張了,沒錯這是現況,但並非理所當然。
    薪資不合理的情況是因為台灣的勞工局不是為勞工而設置,而是為資方。
    照你這樣說公務員的薪水是不是也應該依照你的說法來實施?理當也來壓低(榨)他們啊。面對這些公僕,勞工不就是給薪水的資方,既然如此,員工憑什麼領比老闆多,福利比老闆好?
    "這裡面並沒有牽涉到人性在裡面"
    什麼叫做沒有牽涉到人性在裡面 會不會太可笑?!
    現在的情況是很沒人性,除非有一天像[機械公敵]一樣到處聘用機器人
    你的沒有牽涉到人性說詞才適用,因為員工是非人類。
    "當你開店當老闆作起小生意,這時候你也是個小資本家了。想想你怎麼精簡人事控管開銷來達到獲利最大化,體會這種心態後就不難理解了勞資雙方的矛盾了。"
    做生意是要精簡人事開銷,控管開銷來達到獲利最大化,但不代表壓榨員工,
    不合理的薪資跟對待。
    2003年我大學畢業的第一份薪水是33.8k當時根本沒有基本起薪,薪水是我自己跟顧主談的。我沒領過 22k 也不願意去領22k,我也不認同這個22k的起薪規範,
    22k的標準是用什麼來訂定的?這個基本起薪是一堆月領十萬以上的腦殘官員所決定的,應該把他揪出來負責。他們每個月的高薪是誰在付的?可憐的勞工。
    我每當看到國外的勞工面對不合理的薪資罷工,抗議爭取合理的福利時,
    反觀台灣人還是沉溺在悶著氣加班,不敢請年假,如此踐踏自己的價值
    將自己推往廉價勞工的命運。
    不知道台灣人什麼時候,才可以覺醒,很多事不是 坐著等人家去抗爭為你爭取。
    版主回覆:(12/27/2013 11:49:56 AM)
    台灣人就懶在不願為公共事務付出,這點讓台灣人吃了不知道多少虧

  6. 樓上不用那麼激動,你的憤慨馬克思在一百年多年前就寫了鉅作"資本論"批判過了。所以才會有所謂無產階級革命的概念產生。可以參考:http://wiki.mbalib.com/zh-tw/%E3%80%8A%E8%B5%84%E6%9C%AC%E8%AE%BA%E3%80%8B
    最近金石堂有本淺顯易懂的新書可以參考,可以去翻翻增加新知。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LID=se_base003&ACTID=pushbookname&KMCode=2015500138694
    22k無疑的是個蠢政策,我們的政府無能也是事實。但更深層的是這個世界
    在幾百年前的西方銀行家制定的規則下,到目前為止大家都知道問題,但無法扭轉,你高興也好,你不爽也好,你罵完明天還是要去上班給老闆壓榨(或是當老闆壓榨人)這就是事實。除非你已經財務自由,否則就是要冷靜的去看世界找出生存之道。
    身為勞工階級(我也是阿)可以憤慨,但要避免流於見樹不見林的大聲嚷嚷,知道大時代的潮流和規則,你的無奈才能被疏發,你的抗爭才會有方向。

  7. 『要抗爭..鍵盤前很行,上街也可以,結束後鼻子摸摸繼續工作去。』
    我不認為抗議的方式只有在鍵盤前、上街。拒絕22K的人,算不算也是一種抗議,選擇另類工作的人,算不算是一種抗議? 發表自己的想法去影響他人,算不算是一種抗議?
    說到上街抗議,台灣人的抗議是很軟弱的,哈,和國外的罷工不同。台灣人選擇抗議的時間絕對不能是週一到週五,一定要是例假日,這樣才不會被老闆發現,而且也不用請假去,不然會被扣全勤。
    另外,悶不吭聲能改變什麼,悶不吭聲的人只會讓人覺得反正我就是要「死道友不死貧道」、我來「坐享其成」就好了。那我們這些早一點出生,本身已經卡好位的幸運兒,何必去幫那些願意被奴役的人發聲。他們自己都願意被奴役了,我們反倒是顯得雞婆。
    我也替公司召募過新人,和提前跟員工解除工作,但我和我的主管有個共識,薪資一定要合理,不合理他也做不久,他做不久等於前面的訓練全都白費了,這也是公司的成本,而我們更麻煩(又要開職缺、重新找人、重新訓練,整個輪迴一次)。解除員工,除了該給的要給,也盡量是在預算內給到上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