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台的戰略分析

Joe:「這篇文章釐清了台灣、中國、美國之間的戰略分析,不管台灣人怎麼看,至少美國官方可能也會有類似的看法,值得一讀。」

如果你認為「中華民國」也是「中國」的話,那中華民國的領土主張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有部份不同的,「中華」是文明,他是沒有立場的,而是一個文化的有機集合,有立場的是現實的政權,而現實的政權,如果是理性的話,無謂怎樣包裝一個主張也好,他背後的主張跟該政權的支柱結構和利益有關係.無論你怎看中華民國也好,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也就是大陸人來說,不論正反,臺灣就是「中華民國」的基地,對於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來說,可以說是「希望之地或者是聖地」,是精神上的耶路撒冷。

對於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來說,台灣就是日後的一個隱憂,雖然看起來中華民國在大陸復興是不切實際的行為,但假設將來某一個原因,在大陸產生了一支具備政治、軍事、經濟力量的威脅時,它或多或少都會冠著中華民國的名稱或有關係(這是很現實的問題,拿著中華民國作招牌可以立即就得到一些支持者,比起從零開始要方便多了)。

台灣是源自初期中華民國到臺灣的時候,曾經長年代表過聯合國裡的「中國」,也有30年的時間聲言要反攻大陸,無論這看起來多荒謬也好,這種立場製造了一個必然敵對的氣氛,不論在臺灣這邊還是大陸那邊,先不論臺灣這邊,對於大陸來說,「一定要解放臺灣」這個口號,製造了一群有這樣想法的人時,必須對他們有個交代,如果前期是為了回應臺灣要反攻大陸的口號,在臺灣不再反攻大陸時,不就沒有了理由嗎?

所以主題變成了「維持領土完整」,這個主題的必然存在,是建基於所有利益和凝聚力,都依據在這個主題的團體上,因為「解放臺灣」可以不打,但立場上一旦放棄,就會有引致一大群抱著這理念出來的人變成國家的不安因子,相對的,把立場放在「維持國家領土完整」,在國內不會引起甚麼有意義的反抗,就算令臺灣部份或大部份人反感,而臺灣人本來就對大陸反感,所以也不是甚麼損失,因此就算這根本就不會實行,這個吃不到的葡萄也是一定要吊在前面的,反正臺灣實際上的差距跟大陸落差很大。

至於臺灣獨立會否引起新疆和西藏獨立,這點其實是一個迷霧,新疆和西藏他們要獨立,大部份因素都跟臺灣完全沒有關係,但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用「臺灣獨立會引致藏疆獨立」,去增強反對臺灣獨立的理由,有利無害,因為正常來說,身處內陸疆藏的漢人,對臺灣沒甚麼感覺,而疆藏獨立的問題卻有時會威脅他們的人身安全,及經濟利益,用這個理由使他們覺得臺灣問題跟自己有關,增加共同感,有利無害,是否合邏輯根本就不重要,至於其他「在歷史上可以宣稱,但實際上碰也不碰」的地方,例如越南,北韓,很明顯就是一旦宣稱就會傷害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現實利益。

當這些國家反過來說,他們所謂的固有領土,很多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有的疆域,「歷史」在政治上,一般來說,要用的時候拿出來增強說服力的藉口,沒用的時候則是盡可能要遺忘的東西,認真把歷史當成政策依據的人,基本上是傻瓜,就像引名人言論一樣,在說服一個人努力,我就舉例愛迪生說,「天才是一份天賦加九十九份努力」,說服一個努力的人放棄時,我就會加上,「不過那一份天賦才是最重要的」,這在行銷學上叫「代言」,就是別人不信你胡扯,你就斷章取義一個名人一句話來說同一段東西,同樣,國家也經常用「代言」這種方式,加上這是政治問題,所以當政治需要時,就可以硬凹,舉個例子說,有一天突然大家失心瘋,跑去組成「中華聯邦」,國徽是藍底青天白日加星星,但臺灣的「旗幟」變成了綠色的臺灣旗,軍隊正式命名為臺灣軍,還簽了隨時可公投退出邦聯的憲章,到時支持統一的人就說這是統一了,而支持獨立的人又說這就是獨立了,那些不滿意的人全部打成「激進派」或者「原教旨主義者」。

政治就是那麼神奇的事情,現實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德國和法國是世仇,國內分別持有煤和鐵,所以自古以來大戰爭取支援的戰事不斷,後來德國被打殘,冷戰開始,法國意識到,就算法國再討厭德國,不可否認,德國都是幫忙擋住蘇聯的戰友,所以在第三者底下搞出「歐洲煤鐵共同體」這樣的鬼東西,硬扯大家煤鐵共用,和平共處,解決了你搶我的煤,我爭你的鐵的問題,後來還逐漸發展成現在的歐盟,這兩個國家都是曾經互相侵略,打到深處無怨尤,但現實經濟困難一來,所有意識形態、歷史宿命、新仇舊恨都可以丟進垃圾桶,因此歷史這種事情,在政治上只會是工具,至於「戰略利益和資源利益」,你以為只有對你有,別人沒有嗎,誰不想統治全世界的所有戰略重點,但這其實是不可能,因為你佔的利益越多,就是有人的利益被你佔了,你受的威脅越少,就是別人受的威脅越多了,最終你就會結下越多的樑子,大日本帝國每一個侵略的地方,都他的「戰略理由」,侵略滿洲朝鮮是保護日本海,侵略中國是保護南北航道,而侵略東南亞是保障南洋資源供應,但是這樣的結果就是打到全世界都沒有朋友,製造的敵人比保障的戰略利益還要多。

另外,關於「臺灣可以往海洋發展」的說法,基本上重點不在於是否出海,而是發展海權與否,因為要發展海權才有理由要出海,發展海權的問題,就是直接挑戰美國,重點不在於臺灣,而是美國的太平洋利益,因為美國打敗日本後,美國就得到了整個太平洋,一直到今天,都還把日本的軍事鎮壓著,使日本無法發展任何形式的海權,關島和沖繩,就是美國的兩尊護門大佛,太平洋其實是美國的太平洋,裡面包含龐大的海洋資源和航線戰略安全。


看這個圖就可以看出,其實美國真正「領域」的形狀是這樣的,絕不是和東亞各國遠在天邊,當初同盟國打完軸心國後,差不多整個太平洋,不是美國直接控制的,就是美國間接控制的小國,美國有絕對的海洋霸權,陸地的面積從不是重點,二戰讓美國建立太平洋霸權這點,很容易就被這邊的人忽視,但美國實際上受惠於此,控制了太平洋海權,因此港臺這個區域看似距離「地理上的美國」很遠,實際上離「勢力上的美國」很近,根本就直接就是中美的「接壤」點。

假設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任何企圖跑出太平洋的能力和意圖,那就是威脅美國這方面的霸權了,對美國而言,那就是另一個大日本帝國的翻版,所以美國在意的並非中國有沒有佔領臺灣,而是在意中國「出太平洋」這個說法和意圖,你出太平洋幹甚麼,太平洋就是我美國的海,別以為可以找任何盟國說情,美國隨時可以連他一起打爆,臺灣的存在,因為臺灣明顯親美,這點反而是保障了中美本身不敵對的關鍵,因為只要中國一直控制不了臺灣,美國就可以安心中國出不了太平洋,出不了太平洋就不會威脅美國的利益,不管中國要如何鎮壓西藏或新疆,只要不會損害美國利益,美國基於人道理由罵兩句,不管真的在意中國對新疆和西藏做啥,甚至美國在中亞的影響力,往往需要中國當代理人(例如提供武器)。

站在中國的角度來說,中國擁有新疆和西藏,除了資源領土等問題外,還能夠保障能夠自己權力和勢力,間接對美國有利,因為中國缺少這兩塊領土,中國在中亞的勢力等於大幅降低,甚至能給美國的利用價值也會被印度取代,鎮壓新疆和西藏獨立,某程度上就是為了讓美國能夠繼續需要中國,從這點看,就會明白臺灣獨立跟新疆和西藏,看似是連帶,實際上可能是相斥的,因為在於美國戰略下,中國在世界局勢平衡的腳色很重要。

假設中國要出太平洋,就是要跟美國搞海軍競賽,但地理上,中國比日本更容易被困在陸地上,美國不是笨蛋,真的發生這情況的話,大概會在臺灣搞些軍備,直接關門打狗要中國取消這個念頭,用臺灣的角度看,看似美國會罩自己,但實際上,美國不是罩臺灣,而是要維持自身的利益,所以臺灣如果戰略上頭腦迷糊,很可能會落得「先被中國打一次,再被美國打一次」的悲劇,對美國來說,不一定要守住臺灣,把臺灣放手再重新打下來也可以,臺灣是面對中國的前線,但轉了陣營後,立即就變成面對更可怕的美國的前線,如果東亞這些國家,沒有一些出色的戰略家看清楚形勢,當中美兩國失心瘋時,這個區域就會變成海上巴爾幹。

對於台灣來說,美國並非沒有介入臺灣的經濟和媒體,只是美國的技巧更高招,甚至會讓人直接察覺,中國的介入技巧是很粗糙的,透過直接控制某些顯然的代理人,散佈的是很露骨的訊息,因此差不多只要中國介入了,你多數能看出來,中國的宣傳形態是「頻繁高調洗腦式」,比方說每天迫你聽義勇軍進行曲,天天在報章上攻擊政敵,並把不喜歡的資訊強硬封禁掉,這種形態是「北風與太陽」寓言裡的北風,大力吹起北風,反而讓人會拉起衣服御寒,而且很容易會產生感知疲勞,因為不管大事小事,他都會發表對自身有利的意見,而美國是屬於贏取信任式,他的特質是,他所支持的媒體在大部份的事情上,採取的是盡可能中肯,合邏輯,似乎是中立的立場,也容許他在小事情上反對美國,並具有豐富的娛樂性和市場性,他先不管美國的利益立場,建立了「受信任而受歡迎的媒體」,然後只在有必要的大事上,才會動手運用這些媒體進行影響,那就是「北風與太陽」裡的太陽,他是慢慢等讓你放下心防。

所以「破銅爛鐵圖利軍火商」的理論,美國根本不在意,那些所謂很熱門的輿論,通常不是流行在對事情有掌握的人身上,而是販夫走卒層級的言論,臺灣的政客再笨,也不會傻到美國有武器賣給你時不買,對於美國而言,他知道不需要每一個細節都干涉,不用天天在電視臺說美國有多好,美國的硬實力相當足夠,他不用宣傳自己有多強大,至於經濟上,你可以看看街上的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網路的facebook、Google、Paypal、Youtube,他們真正的影響力,強大到讓你忘了他們都是源自美國,而直覺認為這是國際級無國界的東西,在殖民和媒體策略上,美國可說是完全師承自大英帝國的所有經驗。

大英帝國的後期殖民策略就是「藏鏡人」,他逐漸不直接統治所有地區,也不講對英王忠誠的效忠,而是用戰略形勢、共同利益,以及經濟依存性,將殖民地甚至其他強權,緊緊地抓在手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英國面對各工業國海軍的強化,感到力不從心,大英帝國不再完全統治海洋是客觀現實,所以他放鬆了對各殖民地的直接控制,早期英國正是用海軍控制他們,不讓殖民地發展海軍,但是當英國開始覺得控制力吃緊時,英國就改用鬆散控制的方式,把殖民地變成自治領地,讓他們獨立,發展海軍並對抗新強權,這點就是西方跟東方的很大區別。

東方是「寧予外邦不予家奴」,但是西方似乎是「把家奴變成自己的盟友,也不予外邦」,大英帝國也是在做這樣的事情,自治領戰鬥能力的發展,多少為英國提供了一些二戰的緩衝,雖然二戰的結果英國是慘勝,但是跟英國過不去的軸心國,更是慘敗,雖然英國的國家獨立出來,但還是能結合成「英國聯邦」,他目前影響的範圍有二十億人,從帝國不可避免的衰落來看,英帝國可說是一個相對善終,而英國的海洋霸權,順利的過繼了給美國,可以推想,他的策略和經驗也被繼承過來。

最近在香港,美國領事夏千福的行為,和中聯辦的專員比較,也可以看出這種差別,中聯辦的言論經常都是緊張兮兮的警告,你也不會看到他們在街上吃咖喱魚蛋,但夏千福在香港卻是風花雪月去吃蛋塔和雞批,私下再頻頻密會香港各級要員,其實這也反映在華洋家長對孩子的態度上,華人家長總喜歡把補習班排得滿滿的,並控制其職業和未來,甚至婚姻,而洋人家長則傾向較放得開,不希望事事進行控制,所以那是一整個哲學的問題,說穿了,美國根本就不認為有需要「處理」那些不利的言論,也不認為這種言論會令臺灣不再親美,就算要處理,也知道跑出來大聲禁止你說話,是非常難看的事情,實在有更多更好的處理方式,事實上美國也經歷過禁酒時代,和麥卡錫時代,以及越戰時期的學生運動鎮壓,不過在同一個時間,中國還在民國無雙或者文化大革命,所以在技術上也是被美國拉開了距離。
文章內容來源整理自以下連結,原作者chenglap
http://www.ptt.cc/bbs/historia/M.1378015349.A.60B.html
http://www.ptt.cc/bbs/historia/M.1378054260.A.D11.html

About joe 2366 Articles
經濟、政治、歷史、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國際商品投資、外幣定存、總體經濟、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blog

6 Comments

  1. 我可以請教您,現在我有五六個客戶都是ㄧ次性的投入基金,但已放了兩三年,至少都賠了三成以上,可以給我個方向該怎麼操作嗎?謝謝。因為金額加起來三百多萬
    版主回覆:(09/01/2013 02:35:35 PM)
    關鍵是那些基金商品,當你的客戶當初看好的商品,導致其上漲的誘因一個個消失時,你進一步的打算是啥,如果原本的商品已經沒有上漲的條件,那麼會建議做轉換
    我思故我在,了解你正在操作的商品,你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2. 謝謝你的回答,我就只知道不能認賠ㄧ定要轉換。但是現在市場趨勢都不好,我老闆有推薦瀚亞中國港股,你講的都很有道理,我都有看你的發表,因為我求助了很多人,都無法有個方式
    版主回覆:(09/06/2013 03:10:31 AM)
    其實東亞目前沒有值得投資的產業或項目

  3. 那其他的也沒有適合的嗎?
    版主回覆:(09/08/2013 05:03:03 PM)
    亞洲目前也只剩日股可能還有爆發力,不過日股投資比較適合日本人

  4. TO珊珊..
    若您有看J大的發文,應該知道目前適合的是什麼才對….再仔細看看文章吧!
    版主回覆:(09/10/2013 12:46:45 PM)
    美國或北美地區最理想

  5. 日股要考慮股漲匯貶。ETF有避險的,台灣賣的基金就無法。
    版主回覆:(09/10/2013 12:47:02 PM)
    台灣賣的基金幾乎是沒有操作的價值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