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程式設計」、「系統設計」、「遊戲設計」的教師,這些人是否在業務有實務經驗和實戰經驗,然後轉而退下來把經驗傳授到下一代,實戰經驗對於軟體工業的教育有很大的影響,如今的問題應該是「教書的人是真的只是來教書的」,在香港,教遊戲設計的人,自己名下可能「沒有」任何創作的遊戲作品,也沒有讀過教育專業,在這樣的前題下,這樣的導師可能拿著別人正在用的範例和課本,但是,他們自己是否真的了解其精神和原因。
產學結構光怪陸離,教書的講師有如在公務員架構裡,脫離產業現實、欠缺產業經驗,加上資訊和遊戲業的技術更新甚快,課程又愛追新技術,結果,永遠只能教到最新的技術的皮毛,反而忽略了基礎,這些專門教書的人,基礎並非不穩固,但從實戰出來的人,基礎更穩固,對於軟體的各種理念,從物件導向到流程,甚至是人力管理這些項目,只有親身試過才能完全明白這些基礎是從何而來。
在東亞,介紹軟體理論的書籍,全部都是給在實戰的人看的,那些來自外國的書籍作者,沒有想到這世界上會有些人,可以在還不知道怎樣寫程式之前,就跑去紙上談兵的學一堆軟體理論,歐美的流程是,人們先按照自己的興趣去做木工、寫程式、作曲、練技術,在大學之前已有大量的實作經驗,為了求得更深的知識,才進入大學進修研讀,而東亞這邊流行的是,到大學才寫程式。
一個正常人自己寫一個程式,一定是先以傳統結構性去寫,等到要變化或者分離時,才留意到物件導向的重要性,人的學習過程是要從經驗中得到教訓的,再透過理論去解釋那些教訓,反省改善,大幅躍進,新畢業的學生,沒進入職場以前,大多都沒辦法理解,為何要OOP,只覺得是浪費時間,畫蛇添足,會有這種誤解是因為實作經驗落後太多,而會演變成這樣,是因為教的人自己也是這樣。
以前我讀大學時,我看到大部份人到畢業都不太會寫程式,只會寫很簡單的邏輯,我問他們,連大學生也寫不出程式,這樣資訊產業靠甚麼支撐,然後他們告訴我,他們會當「系統分析員」,那我問程式員從哪裡來,他說他們是去中國做管理任務的,大家對這樣的言論有何感想?
欠缺寫程式的經驗,又怎樣當好的系統分析員,結果他們沒當成系統分析員,香港的資訊產業也沒發達,甚至被中國超越了(人家沒系統分析員嗎),這是理想當然的事,因為從教育中忽視基礎實力培養的惡果,再由一些欠缺實戰經驗的人去教,就只會循環惡化下去,特別是這種教育的結果,最後會產生一堆「徒弟的徒弟的徒弟」,不是教出有實戰能力的人員,而是教出「更會學會這種教學方式」的人員,然後繼承衣缽再教下一代,上一代自己不用寫遊戲就能教遊戲,教出某個愛徒就也一樣不用自己寫遊戲就教遊戲,教來教去,教出的是能教的人而不是能戰的人,就像長期久未作戰的軍隊士官,沒有歷經任何戰事經歷,安逸太久,戰技能力恐怕還不如整新兵的技巧。
會忽略或遺忘這些知識,是因為他自己人生都不是靠這些東西成功的,一個人是靠技術成功的,才會重視這些東西,一直做導師的人,熟悉powerpoint怎樣用,還多於OOP和流程圖,我自己讀工科出身的,中學時花很多時間在工場做金木工,所以我認為工業教育和實作本身應該是一種交叉回旋的關係,金木工是從初中就要不斷去實作才會學會的,是先進工廠而不是先進書房,資工也是工業,遊戲設計更是如此,也是實戰優先的,沒有實戰的教訓,又怎麼明白理論是為何存在的?
當然這也不是資工業才有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迷信補教的共孽,工程師的觀念、知識、技術,是需要透過經驗和實作去驗證的,這社會相信人類應該讀書讀到中學十五年級才去工作,而不是工作之後,才學他們應該知道的理論,那就會有這樣的惡果,在工作之前腦子擠了一大堆用不到的東西,自然會忘掉和忽視掉大部份,但不是這些東西沒用,而是整個教育把「學以致用」這件事本末倒置,在沒用到之前,就塞一堆東西進學生的腦裡,這樣有甚麼鬼用,特別是那些學生在經過這麼多年的教育,腦袋已經塞了如此多未用的東西了(例如數學),要盡快給他們機會去驗證自己所學的價值,而不是繼續塞,塞到一個人二十歲,腦袋高速吸收時期都跑了一半,才讓他去實戰,到時候,學生早忘了以前學的理論如何應用了
本文經網路作家Chenglap同意後,經Joe整理與加入資料,改編而成
實作和理論都很重要,至於教學當中,誰先誰後,這就要視學習者狀況而定,有的人你先教他理論,他雖不完全理解,
但他會記住,等到實作時,他有可能做一做突然明白理論所說內容,因此融會貫通;還有另一種人,因為他覺得理論太
枯燥,他無法吸收所教內容,這時就要讓他先去實作一些東西,再教他理論,他就會比較能夠體會理論在說什東西了,
教學是要因材施教地,沒有絕對一定要如何教(意思是沒有SOP啦,工程人員最喜歡的SOP),重點是要讓學習者學會東
西才是最根本,哈哈….
非專業領導專業真的很悲哀,武功秘笈精通百招武器重量提不起揮舞
什麼都沒得到倒是空虛一身
20歲讀的書和10歲讀的書不同,看到家長的家長那種教學方式真的是無語形容
可怕的是現在自己主動翻書主動看過去的經濟、歷史過去的制度、及從未思考的自損權益還當吃補的現實生活
我能合理的懷疑是日本教育教爺爺輩(70左右),再教父母輩(45左右)嗎?
畢竟當時台灣教育和衛生確實很落後,但遺憾他們全然接受,畢竟當時教育在爺爺輩是奢侈的(但前提是教育方式)
或許現在新興國家受教育的人面前待在爺爺輩與父母輩的教育思想,
且他們人力便宜也該不會也是台灣70年代成長中?
世代差異我只想跟長輩們說十年河東河西看看鄰國發展再看自己,
自私的長輩永遠以自己出發點教育別人,但不能接受成年子女的自主權益,及接受新的想法
手錶指針時時刻刻行走,人們指針時間作息,若時間早已錯亂人們也只是看指針安逸自己不自知
世代差異我只想跟長輩們說十年河東河西看看鄰國發展再看自己,
自私的長輩永遠以自己出發點教育別人,但不能接受成年子女的自主權益,及接受新的想法
———————————————————————–
2F說的太好了
我的感想是
跳脫出自私長輩的想法的,恭喜你獲得救贖
還沒跳脫出來的,我知道我知道,百善孝為先,你也得到救贖了
還在掙扎的,想一想,人生是為自己活的,能對任何東西都多一點懷疑,多一點思考,也能找到救贖
版主回覆:(10/11/2012 11:53:24 AM)
百善孝為先,這句話在東亞蠻常聽到的,但事實上,這句話常常是東方父母拿來傀儡子女的核心觀念之一,在歐美,百善孝為先的文化並不明顯
台灣軟體這邊不太行, 主要是大賺的很少,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 所以軟體再投資的很少.
現在有一些年輕人有投入 App 產業, 不過還是沒有大賺的案例.
這個現像或許造就了台灣硬體行業比較興盛.
不過最近代工的趨勢是台灣只做硬體和BSP, 軟體用第三方的.
或許硬體的人不尊重軟體, 所以只能做低階的產品.
不過我目前碰到軟體部份, 大多數台灣管理階層的技術都很糟糕, 連管理技巧都很糟
大概技術好的都在 MTK 了吧.
版主回覆:(10/09/2012 02:38:32 AM)
現在軟體業要能夠成功,需要高度資本,時間撐得夠久,google做搜尋引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華人幾乎無法產生這樣的產業,因為我們沒有那個眼界,要研發搜尋引擎,我們想的一定是怎樣「收費使用」,比方說,搜尋一次就收一毛錢這樣,我們的商業觀念只到「服務收費」這個表面水準,因此就算我們有能夠寫出搜尋器的技術人員,卻沒有能把搜尋器變成利潤的人員,就算有,也極少有很有耐心的老闆,所以最終有技術也是沒有作用
如這篇所說的
http://www.wretch.cc/blog/joejoejoe/16352701
在歐美,遊戲產業或軟體產業是一種媒體或工業,背後的「服務」高附加價值是難以想像的,對於「原物料以外的成本」都不算成本的台灣人來說,現階段沒辦法產出這樣的產業
以前,我也遇到過教授連程式都會寫錯,講義的內容也錯誤百出,這樣的內容竟然教了10幾年,教授還洋洋得意
說自已很厲害…一個沒有寫過系統的教授會有多厲害
給5樓,這很常見,別訝異。
台灣教授升等的條件是寫SCI、EI的paper,就連博士班畢業條件也是寫paper,並非寫程式。
樓上說的我還蠻好奇的,指的是土產的博士嗎?
不然很多教授都是留美名校博士,這麼差怎麼拿到文憑的?
留美的博士我不知道,可能在學期間coding能力不錯才能畢業。但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教授升等都要靠
paper,科大也一樣,拿Phd也是要靠paper(有些Phd的招生簡章寫的很明白要幾篇SCI的paper才能畢業),
哪管你會不會寫程式。這是制度的問題。
在台灣真的就有Phd student程式能力很強,但不太會寫論文,就畢不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