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好老闆

  很多台灣的工廠或企業的老闆老是哀嘆台灣沒有人才,事實上,台灣本身擅長各種領域的國際人材很多,只是沒有留在台灣本土企業而已,因為台灣最缺的就是敢給、敢投資、守法治的老闆,台灣從來沒缺過人材,當然,更沒缺過愛污名化年輕勞工來壓低薪資的老闆,社會和媒體在奇怪的資本教育下,年輕人被教育如何當服從的職員,而不是當有自我意識和勇於發聲的員工,正常的企業體系,員工是資本,不是成本,但台灣企業大多都不重視員工,把員工當做免洗的消耗品,只想用幻想的公司前景和利潤留人,要馬兒跑卻不讓馬兒吃草,馬兒跑了還抱怨不耐操,甚至在員工要離職時,為了省資遣費,用各種惡劣手段迫害員工,亂扣資遣費,讓員工徹底失望。

  2007年以後,每年第三季,行政院勞工委員會都會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隨經濟發展狀況及施政考量,考慮調整薪資,每年調漲薪資的議題都會引發工商團體反彈,往往用國內經濟成長率可能下修的理由,誇大基本工資調漲的可能後果,會導致邊際勞工的失業,認為台灣絕大部分的勞工薪資都超過基本工資,調高後的受益者只有外籍勞工,產業卻可能要因為勞動成本提高而外移,台灣勞工未蒙其利卻先受失業所害,一旦成本高於其他國家的企業,將有損台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最後受害的還是台灣勞工,上述都是資方抗拒基本工資調漲的理由,甚至希望政府鬆綁製造業的聘雇外勞規定,增加低薪勞工供給量,變相抑制台灣勞工的薪資。


  台灣企業主習慣與媒體聯手,唱衰年輕勞工,要求低工資、高工時,企業不斷反映工廠是全天候運作,藍領外勞所從事的3K產業(辛苦、污穢、危險之工作)幾乎都是台灣年輕人不做的,台灣勞工不願從事夜班,核配比例又受限,夜班人力不足已影響到產業競爭力。


  事實上,台灣大多數勞工族群絕非不願意從事3K產業或夜班工作,關鍵在於薪資,2005年到2010年,台灣年輕人光是外移到澳洲打工就業的人數,從數百人快速增加到萬人,2011年以後,每個月的數量更是快速增加,這還不包含外移到加拿大、德國、美國、中國、英國的部分,澳洲是極度缺乏藍領勞工的國家,工作職缺不乏農林漁牧礦業、製造業相關,工作內容絕不比3K產業輕鬆,台灣年輕人肯遙遠移居到澳洲,卻不肯留在國內從事性質相似的工作,意味著台灣年輕族群並不滿意台灣的工作環境,資方企業所開出的薪資條件,遠遠低於工作所付出的勞力與努力,這才是某些產業缺工,但國內依然高失業率的主因之一,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台灣資方願意提高付出的薪資成本,缺工問題就能得到明顯改善,真正的草莓族不見得一定是年輕的族群,反而更多的企業老闆才是狡獪的狐狸。

  美國、德國、新加坡、澳洲、法國、中國等國家,願意以高待遇或優渥條件,吸引國際人才和外國移民,國際人才和國內勞工互相競爭之下,會提升自身能力,留在國內爭取優渥工作機會,企業雖然付出較高的成本,但能夠得到更好的人才,增加競爭力,勞工和企業一起得到更多利潤,互利共存,而非企圖以競相低薪爭取低階勞工,開放外國勞工,因為低薪吸引到的外國勞工是品質落差非常大的,只能暫時改善國內低階工作職缺不足的問題,舉國上下,本國勞工為了和外國低階勞工競爭,不得不委屈就業,全面低薪的就業市場,只會逼大量國內人才外移,企業無法獲得良好人才,競爭力無法提升,一旦跑到國外和國際廠商競爭,只會越來越差導致營運不佳,企業被迫降低營運成本調降薪資,吸引到的勞工素質更差,惡性循環。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資方認為,歐美澳等國的企業毛利結構和台灣產業並不相同,如果台灣企業給予勞工過高薪資,那麼許多技術較低、毛利較低的行業,可能會吃掉大多數的成本,這也是台灣製造業現階段的問題,事實上,企業卻沒有反思,為何自己沒有隨著時代進步而產業轉型,依然逗留在過去的低毛利運作模式,台灣過去發達的產業,也不適合現在的台灣,而且台灣目前的基本薪資,並沒有增加到讓企業難以存活的地步,事實上,基本工資調漲以後,2012年上半年的失業率,甚至還低於2011年和2010年,數據顯示,基本工資調漲,不管是女性或男性,對於勞工就業都是有利的。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失業率
4.44
4.13
3.91
3.91
4.14
4.85
5.21
4.39
4.17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19702000年,台灣擁有源源不絕的年輕勞動力,吸引了外國企業的技術輸入和資金投資,上個世代的企業家順著這些商機闖進市場,幾乎所有產業都有利潤,但這些榮景趨勢的前提是,台灣有廉價勞力,所以外國資方願意進駐,沒有外國資金和技術,根本不會有當時所謂的「經濟奇蹟」,但全球化的資本主義下,外國資金和技術投資會移動到比台灣勞力廉價的國家,台灣不可能永遠年輕,墨西哥、巴西、印度、印尼、菲律賓未來擁有上升的勞動比力,世界上會一直有比台灣更年輕的勞力輸出國,反觀中國和台灣在2015年以後,只會加快老化速度,所以不能永遠維持在低報酬率的產業水平上競爭,與其讓舊有企業繼續以上一個世代的營運思維來經營,不如幫助企業轉型,進入適合下個世代的產業型態。

  台灣現今的產業問題不在勞工,在於資方被寵壞了,台灣政府對企業的保護太多,得適當去掉一些盔甲,逼他們跟著國際潮流進步,有些產業用傳統的運作思維,本來就會有成長上限的瓶頸,基本上就不可能提升利潤,例如某些基礎加工業、代工業,如果要維持和越南、墨西哥、印尼、巴西等新興市場競爭,根本不可能一直有利潤,反而是像餐飲、教育、行銷設計、生質能源,這些是可以發展出特色化的產業,要透過產業轉型這種模式,才能有利潤,不能一直維持在原有產業的競爭,該外移或退出企業的產業,就該放手,否則劣質企業造成不良就業環境風氣,持續逼國內頂尖人才出走。


  曾經,台灣有許多優秀的企業和人才,台灣企業競爭力強,營運利潤高,高薪吸引人才,人才發揮專長,讓公司營運越來越好,讓台灣職場和企業彼此維持藍色外圍的循環趨勢,但2002年以後,十多年來的保守思維和停滯不前的薪資,讓這些優秀的人才都外移了,整個社會欣賞技術價值的老闆太少,為了提高營業利潤和像投資人交代,壓榨員工薪資,於是公司的員工逐漸淘汰成只想依附在大公司裡領薪水的普通職員,員工不想努力求突破,產品無法吸引國內外消費者購買,企業利潤逐漸下滑,企業和職場的循環進入了內層紅色的循環趨勢,整個社會變得無成長動力,投資者不再冒險,反而進入基本民生產業套利,如房地產炒作,房租和廠房租金直接或間接墊高商品的生產成本,商品價格無法在銷售市場具備競爭力,營運不佳,最終導致低薪惡性競爭市場。

  所以根本問題是,台灣製造業得轉型,轉型後產生的利潤夠高,才能再度推動整個循環運轉,但沒有高薪吸引人才,也不容易轉型,每個環節都相輔相承,眼下需要靠政府去教育這些老闆們,具體的告訴他們如何吸引人才、建立制度

開源先於節流,讓企業主知道,先思考成本增加可能帶來的開創與獲利,而不是直接亂砍成本,先用高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然後才有機會開創利潤與績效,而不是節流先於開源,為了節省成本,先跟人才斤斤計較薪資,結果企業發展停滯,與其斤斤計較去雇用三百個臭皮匠,不如好好用三百個臭皮匠的薪資去雇用一個諸葛亮,有頂尖的菁英,才有機會帶動創新跟發展,對獲利思維方式的改變,才是台灣政府跟企業最大的問題。

  世界上許多已開發國家,在經歷過人口勞動力巔峰以後,逐漸擺脫低附加價值的產業模式,發展出適合自己國家的產業特色,例如美國的行銷管理、英國的金融服務、德國的工業品質、日本產業的創意與抗壓性、澳洲的原物料出口,轉型成功的國家,經濟榮景才能再持續一段時間,而不是企圖壓抑勞工薪資,產業模式滯留原地,持續和後方迎頭趕上的新興市場競爭,這並非根本解決之道。

  企業轉型需要人才、創投、企業主,同時並行,才有機會帶動整個轉型的齒輪成功運轉,每個環節都不能出問題,否則整部機器就會停滯下來,1990年以前,台灣企業家靠著他們過去成功的資金與業務能力,投入新市場或新產業的開創,才有機會能帶領台灣產業走向新一波的產業轉型,但如今企業只想靠著政府政策保護、租稅優惠、低廉勞力來維持微薄利潤,逐漸破壞了整個產業進步的循環。

  因為產業轉型需要的是,能掌握消費者要求和感受、富有創造力和行動力、對自己志向有濃厚興趣想要去實現、富有積極性的人,沒有這類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來操盤,這些企業根本無法轉型,但台灣企業主太過吝嗇,破壞了原有的制度化體制、企圖用廉價薪資來壓榨員工,結果造成失去吸引具有高階經營管理或者國際行銷能力的人才,最後反而只吸引到奴才,使得這些企業無法轉型。

  現階段台灣需要由政府推動,協助用高薪吸引人才到體質較良好的中小企業,規劃長期轉型路線,讓創投願意出手,投資新創意產業,看到新企業轉型成功,能夠產生理想利潤,老舊企業就會靠攏,不健全的企業則讓市場自然淘汰,中年以上的企業家或管理階層,大多數思維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不容易吸收新的創意,再轉為付諸實際的動力,讓年輕的中小企業轉型,產生利潤,這樣才會有越來越多企業跟進,社會風氣改變,後續才會有發展動力。

About joe 2352 Articles
經濟、政治、歷史、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國際商品投資、外幣定存、總體經濟、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blog

46 Comments

  1. 「年輕人被教育如何當服從的職員,而不是當有自我意識和勇於發聲的員工」,有感
    勇於發表意見的,通常也被 narrow minded boss 否定, because those bosses only listen to
    their bosses in order to advance their career , without thinking what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
    「先用高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然後才有機會開創利潤與績效,而不是節流先於開源,為了節省成本,先跟人才
    斤斤計較薪資」,身在人資部門,有更深的感觸…

  2. 其實,台灣老闆的感嘆是:臺灣不缺乏好老闆,好人才;而是缺乏有能力的政府,至少是不要扯後腿的政府.
    臺灣法條都定得極嚴紊亂而執法就看關係;會通過拿法規出來說OK,不通過也是拿法規出來堵塞,就看他要不要
    通過.
    單單成立一家公司就要超多的程序與規定或是動用許多的關係,何況日後的法條稅務.
    不止是老闆與員工,我們須要的是有遠見的政策與法規.
    版主回覆:(08/20/2012 09:07:16 AM)
    政府的政客恐怕得數年後才有機會改變了,眼下只能靠企業主自己求新突變

  3. 台灣的勞工是在生產產品
    Joe 說過生產過剩就等於垃圾
    生產垃圾 價格自然便宜
    價格既然便宜 怎麼付得起高工資?
    去澳洲打工 多是做農牧漁
    Joe 當年不是在魚船上做事嗎?
    高通膨 民生食品水漲船高
    當然付得起高工資
    大環境與經濟背景都是主要因素
    天時也 地利也
    不是光靠人和 (政府或企業主)就能回天~
    版主回覆:(08/05/2012 07:23:59 AM)
    一樣是賣手機,三星和HTC和APPLE的效率就大不相同,很多行業肯定都有傑出的領先者,既然垃圾沒價值,那企業主應該思考如何避免生產垃圾,自己想不到就花錢雇用更優秀的人才,思考求新突破,而不是同業製造低價垃圾,我要製造出比同業更低價的垃圾來傾銷,大環境本來就會變,一直在變,抱怨環境而不反省的企業自然淘汰,抱怨自己力求突破的企業自然成長

  4. 真正好的員工老闆一定會想辦法留住的,職位替代性高的人可有可無,薪水當然好不哪去,所以joe大是否要運用影響力
    鼓勵台灣年輕人應努力多進修多勇於任事,正面積極的人會獲得回饋,現在全台灣年輕人第一志願都是考公務員,連台積
    電新進員工都在私下準備,周遭很多公司都找不到人,進來的年輕人卻多是草莓族.
    「年輕人被教育如何當服從的職員,而不是當有自我意識和勇於發聲的員工」,在有自我意識和勇於發聲前,應先學會
    負責任工作態度以及努力把事情完成的決心.現在年輕人都把自我放在公司任務之前,夢想有時只是幻想,因為他沒有對
    這個夢想做任何投資和努力,只是在談話中強調這是未來的自己.
    我們公司一些年輕美眉天氣一熱不肯去寄信,外面快要下雨了就不願外出,午休被占用5分鐘都要討回來,每個人都要為
    自己的未來負責,或許台灣目前大環境不好,可是每天有些年輕人只會埋怨薪水低,對工作內容挑三揀四的,卻不願意改
    變現狀,每天就是吃飯打卡.10年後的自己和現在幾乎一樣,所以有時再要求別人(老闆加薪)前要先要求自己.
    版主回覆:(08/05/2012 07:28:12 AM)
    因果關係是這樣的,公司出的薪資無法吸引到理想的員工,反倒是吸引了一堆無能力的蒼蠅,我認為你看到的美眉同事並不是理想員工,如果公司開的薪資夠高,那麼有機會吸引更多刻苦耐勞的人前來競爭,你就看不到那些溫室美眉了,他們自然會被優質市場淘汰掉,所以不是你們公司的美眉不行,而是你們公司被優秀人才的眼光淘汰掉,只能選擇那些美眉

  5. 員工等老闆+薪才要付出,老闆等員工有所做為才要+薪,雙方就去慢慢等吧,這樣公司會有競爭力???
    建議是老闆要明訂遊戲規則(也要得到員工認可,否則亂定,員工是不會理你的),做甚麼事該給什獎勵或懲
    處,接下來就會衍生出一些問題出來如老闆耍賴不認帳(這很常見喔)、同事間為自己利益開始內鬥或欺壓其他
    同事(這都習以為常),所以又陷入一團亂,不過好一點了,有人在做事了,就這樣打鬧之下做下去吧! 也許
    會碰出什火花,哈哈….

  6. JOE講的沒錯, 良禽擇木而居, 台灣員工也不是笨蛋, 只是比較不會表達, 所以一旦有機會, 人才會往高處爬, 出國,
    外商….這就是台灣企業喪失競爭力的原因吧!

  7. According to the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there were 11.6 million illegal
    immigrants in the U.S. in 2008.
    美國的非法勞工有好幾百萬人,低附加價值的生產線藍領勞工因工廠外移而喪失工作者亦達數百萬人,可見全球老闆都
    想壓低工資.
    因此台灣的問題是無法提供穩定成長的高附加價值(技術或品牌)的工作.台灣老闆會改變其Business model(提升
    技術或品牌價值)者非常少.即使中國的生產成本上升(工資,土地,環保..),絕大多數台商老闆選擇的是南進(越南,印
    尼…)或乾脆退休(已賺足退休金或已屆退休年齡).
    要打破此困境主要方法應是政府將國家資源集中在新產業(生技,文創…)或新世代產品(例如LCD顯示器取代CRT顯
    示器, 太陽能取代火力發電),因為老闆不會輕易冒險改變其Business model.
    但是台灣獨有的統獨問題,國家資源集中在新產業的公平正義(道德上不應獨厚特定產業)問題,以及低水平的選民(想
    吃免費午餐)和政客問題(只考慮選舉,只抄短線重表面沒有長期政策),均顯示台灣經濟前景不樂觀.
    因此因應之道乃在自力自強增加本身的競爭力,將職場領域擴及全球,即使必須留在台灣也需確保收入在中上層級.
    版主回覆:(08/05/2012 07:54:12 AM)
    全球企業主想壓低工資是正常的,企業要追求利潤,所以需要政府立法設定界線,同時保障勞工和企業主的利潤
    大多數台灣的企業當初把台灣的模式到中國,中國不行了,換到下一個新興市場,唯一沒換的是自己的腦袋

  8. 企業無國界!
    全球化,人流,金流,物流越來越深,越廣,越快!
    全球不僅個人,公司包括政府也相互競爭(行政效率,基礎建設,水電費率,稅率,環保要求…).
    資本主義最優先目標是合法的追求利潤極大化,愛國和社會責任優先順序很低甚至沒有(全球經營者多認為合法營業,繳
    稅,創造工作就是愛國和善盡社會責任.商人無主國!企業的公益活動都有行銷目的並且可以抵稅.)
    事實正如版主所言大多數台灣的企業唯一沒換的是自己的腦袋.
    (有多個國家能提供環境讓經營者不用產業升級就能用老方法,老Busines Model賺錢,經營者不會換腦袋!)
    然而除經營者自己,沒人或政府能強迫經營者換腦袋.
    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Face it.
    Are you ready?
    Wake up! The sooner the better.

  9. 給6樓
    因為你們公司所開的薪資只能吸引到那樣的人阿!
    想要有人才是靠薪資福利搶的 不是靠嘴巴

  10. 今年2012年金曲獎頒獎典禮上,施文彬代武雄上台領最佳作詞人獎項時轉述了這麼一句話:
    「只出得起香蕉的公司,當然只請得到猴子。」
    偉哉斯言!僅提供給老在媒體上放話「在臺灣找不到真正的人才」的老闆參考…。

  11. Joe, 你實在很替台灣的勞工發聲, 要不要出去選立委或是市議員..(我一定投你一票)
    前兩天主管跟人事講一句話. 心中實在很心酸…
    [你就找一般畢業沒有經驗的, 薪水大約2萬2..因為法定月薪是1萬8千元…]
    ps.這份工作還是責任制,無法準時下班…..
    版主回覆:(08/05/2012 08:27:54 AM)
    國內外都是如此,勞方和資方都要努力,企業高薪求才,人才幫助企業獲利,政府協助勞工抗衡資方,保障勞工生活收入,保障資方,營造適合企業發展的環境,互利共生,兩邊都不能偏頗

  12. 美國自雷根總統起,英國自柴契爾首相起,兩國的工會力量大幅萎縮直到今天仍然繼續萎縮.
    德國前總理施洛德曾與工會達成約束工資上升以換取就業保障的協定並成立成立人力派遣服務(Personal-Service-
    Agenturen,PSA)以增加派遣工作提高就業率(但是薪資低福利少).施洛德因此改革未能連任,但是約10年後德國卻因
    此改革成為是此波歐債危機經濟最好的國家.
    資方力量增強勞方力量減弱和財富集中(全球化造成的後果)的趨勢會反轉嗎?也許會,目前尚未見到.
    誰不希望勞資雙贏(保障勞工生活收入,保障資方,營造適合企業發展的環境,互利共生,兩邊都不能偏頗)?
    看看美英德等強國勞資趨勢,目前台灣能自外於當今全球潮流?
    版主回覆:(08/05/2012 03:17:20 PM)
    台灣現階段的勞工環境,不要說跟歐美比,連跟中國想比,某些層面都是落後的

  13. 台灣混蛋的老闆太多了!個人曾經兼職的經驗談,例如某報社派報外送人員無勞健保、摩托車自己出、油錢自己出
    另外還要收報費,再者報紙有限定時間要在時間內送完全部店家商家民宅大樓住戶等,下雨天也要送!工作環境惡
    劣說白了就是你拿自己性命拼時間送報每月僅拿取微薄報酬(計份制)。扣掉自己出的成本金額換算下來頂多一萬
    初頭(還不包含摩托車其它損耗)!稱它血汗報社真的一點都不過!

  14. 台灣混蛋的老闆太多了!小型工程承攬公司拿我朋友當人頭戶充當老闆!朋友於辭職隔年度收到國稅局的稅款繳款
    通知單才發現老闆如此惡劣!之前待公司時老闆的好模好樣真的令人看不出來!

  15. 台灣混蛋的老闆太多了!真的是很多!年紀比較大的四五年級生老是會說我們年輕一輩無法吃苦理由太多,草莓族
    等字眼不然就說嘴一堆他們當年的英雄事蹟等等,給人低薪(或是不合理待遇)卻還要言語尖酸刻薄對待員工,有
    時看多了這些老闆的嘴臉言行我深深感到大部分的四五年級生老闆心態不容易轉變,只依循傳統職場上的倫理以極
    態度對待員工。有些老闆會認為你員工今天去他公司做工是在祈求他像是要靠他吃穿這種心態!
    版主回覆:(08/05/2012 05:06:36 PM)
    請注意你的發言用詞

  16. 目前台灣最缺乏的不是耍嘴砲的人,而是能實際付出行動為台灣這塊土地
    努力的人.
    版主回覆:(08/05/2012 05:32:49 PM)
    這些人一直都有,只是比例多寡和等待時機適時出現而已

  17. 想建立"互利共生"的環境,這是最好的方向,也是善循環,不過資方已經"自私自利"成習慣了,一時之間要
    改很難,所以這是長期抗戰阿,+U….
    政府方面就不用抱太大希望了,他只會用納稅錢去扶植企業,企業賺錢進私人或某些人口袋,卻沒要求企業回
    饋人民和員工,為經濟成長扶植企業這是對的,成功賺到錢是要大家分,因為功勞不是只有企業在努力,還有
    他人幫助阿,所以台灣經濟成長是利於少數人,不是利於全人民;至於參選"立委或議員"這事,我只能說即使
    選上了,一人也無力扭轉,不是選上想怎樣就怎樣喔!政治界是有他生態的,如貪污阿(阿!拍謝,不小心說出
    不能說的秘密)。
    P.S. 對於資方如何欺壓勞方,不用太生氣啦,因為他們不會理你的,又傷自身,不滿意就用行動表達直接
    fire your boss,台灣公司那麼多,全球公司那麼多,難道會沒有容身之處嗎?但不要因憤怒做了不該做的
    事喔(會有報應,不要為了抒發情緒,後果都不管,要理智阿)

  18. 資本主義社會的特徵就是資方要極大化他的資本利潤率,如何追求?就各顯神通囉,比如在台灣或中國、韓國…等地,
    當然就以大家了解的方式,盡量壓低勞動條件(低工資、沒加班費、沒福利、沒勞健保、污染環境….)來剝削勞工,在
    所謂先進國家,如歐、美等國,因為工會力量的相對強大,所以資方會將勞資矛盾丟到第三世界國家以緩和本國的階級鬥
    爭,但資本主義的勞、資本質是無法改變的,所以也常常耳聞歐美等國的勞方大罷工(鐵路、航空、政府公務員….)。
    台灣政府,幾十年來的強力壓低900萬基層勞工的權益,僅照顧好軍公教這群幾十萬統治精英的福利(以連先進國家都無
    法向背的超級福利來攏落),使台灣社會的相對『穩定』,而成為資本家的投資樂園,所謂四小龍時代的經濟奇蹟是這樣
    創造出來了。也因為這樣的時空背景,要台灣的資本家(包括已去中國、東南亞)增加各種研發投資而使企業轉型,目前
    來講是困難的!但接續而來的台灣經濟慘境,是我們要共同承擔的,這是大家要思考的問題?

  19. 大船轉灣(航路)較小船慢.
    改變大環境(政府,公司)較轉換小(個人)環境慢.
    等大環境好轉不如先讓自己環境轉好(換公司或轉戰國外)!

  20. 45年級的朋友都是吃苦當吃補, 那個老闆不是熬出來的. 以前的時代當學徒的, 師父管吃住, 跟少許零用錢
    花, 現在的人要學一技之長, 老闆要付薪水還要教技術? 造成損失 還不能隨便扣薪水,隨便叫走路, 所以
    那個時代的人吃香? 在學經歷都有之後, 還要靠基本底薪生活的人, 要為自己負責, 不要只怪老闆, 良禽擇
    木而居,有能力的人不怕領不到高薪的. 政府要想辦法創造多一點良木, 而不是每年吵基本薪資. 保障一些不
    想努力就想拿高薪的人.
    每個人都不想當螺絲, 但是當螺絲貴到像黃金一樣的時候, 想一想陽春麵就不是35元可以打發的了
    版主回覆:(08/06/2012 12:41:41 AM)
    基本薪資的保障不等於高薪,目前的基本低薪也不是4~7萬的水準,目前都還在爭取超過2萬的基本薪資,1950~1970年代的人和1985年代以後出身的人,一樣是奮鬥,但領到的薪水跟當下的CPI相比,現在的低到誇張,人口紅利末期的勞工,單位工作時數所能換到的物資(按主計處的各類商品統計),遠不如1970年代以前

  21. 中國可以在短時間內大幅提高薪資,而台灣真是奇怪怎麼不太會動阿?難怪一堆人都西進去,政府要注意喔,
    否則不是只有偏遠地區剩老人,可能台灣會變老人島喔,這就不用談甚麼經濟了。

  22. 我也贊同台灣缺乏的是有能力,有效能的政府
    在業界送案子給政府機關審核,
    其流程之繁雜,公務員辦事之怠惰是有目共睹的
    且台灣公務員普遍心態就是不想負責任
    所以任何有突破性,有創新的案子,"否決"是最能保護自己的方式
    也造成產業創新能力被迂腐的官方所拖累
    一個案子可以躺在政府機關裡面許久,最終以否決告終
    浪費資源,浪費時間,浪費人力
    也造成島內產業空轉
    企業主的無腦造成企業無法升級
    政府及公務員的無能則造成整體國力下滑
    在我看來,政府及公務員應該負擔的責任恐怕要大得多
    版主回覆:(08/06/2012 12:16:32 PM)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如今是尋找好的改善方式,避免未來台灣繼續沉淪

  23. 對一個國家來說.
    要"培養好的人才".
    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題目了.
    要培養"好的老闆" ???
    除了一堆 "?" 以外.
    個人也不知道有什麼地方可以著力的.
    "好的老闆"
    會自然產生 從天上掉下來嗎?
    有什麼具體的方式.
    可以製造出 "好的老闆" 嗎?

  24. 某種程度上.
    "人才" 就等於 "精英" 吧.
    台灣本土的企業文化.
    乃至於整個社會環境.
    容的下 "精英" 的存在嗎?
    這也是個大問題.
    而且多少會牽扯政治.
    個人就點到為止了………………..
    版主回覆:(08/06/2012 02:42:57 PM)
    討論經濟的最後關卡,幾乎都不得不牽涉政治,因為政治和國會是爭奪眾人利潤和勢力的關鍵,台灣選民不改變思考方式,或者不積極參與政治,改變台灣的政府,才有機會讓經濟滾輪換個方式運轉

  25. joe大來當老闆好了,我們給你請^^
    版主回覆:(08/06/2012 03:19:57 PM)
    我的工作沒辦法僱用人來做,只能自己操刀

  26. 台灣有好的好老闆?
    個人的看法.
    台灣的老闆 都只想靠"投機取巧"來獲利.
    所以
    看到DRAM好賺 就去做DRAM.
    看到面板好賺 就去做面板.
    看到LED好賺 就去做LED.
    沒有一個老闆
    在投入一個產業 腦袋裡面想的是:
    擁有什麼技術 擁有什麼人才.
    擁有什麼管理能力 企業文化.
    可以去和世界競爭.
    "投機取巧"
    他們的腦袋裡面.
    就只有這四個字.

  27. 那個篤信上帝的的 王X紅.
    就是此類老闆的代表人物.
    有這種老闆.
    會被三星消滅 也只是剛好而已.

  28. 其實好老闆一定有!!但是我覺得有些好老闆也都一樣會被員工欺負~~
    所以一體兩面!!要有好老闆也要遇到好員工!!小弟最近的見解
    版主回覆:(08/06/2012 03:23:58 PM)
    好的員工需要有好的老闆,才能夠得到好的回報,但怎樣才是「好老闆」,很多人對好老闆的定義是錯誤的,能夠給予很高的薪水,但如果老闆給的薪水沒有發揮員工的價值,只是出手闊綽的老闆,紀律不嚴,不罵員工,讓員工很舒服,但是沒辦法讓公司產生高效率生產力,這樣的老闆絕不是好老闆,他只會讓公司產生越來越多的冗員。
    很多人遇到這種老闆就滿意了,實際上這些老闆只是變相用一個養尊處優的環境,讓員工慢慢變成廢人,如果這老闆是公司某部門主管,那麼這部門未來很高機率被裁撤掉,如果這老闆是公司擁有者,那麼這公司未來營運不善的機率也很高。
    好老闆是怎樣的特性?好老闆說得簡單一點,就是能夠領導團隊成功和不斷壯大,意志堅定,實現商業目標的領袖,只有跟隨成功的老闆,員工才有希望,良好的企業,不只員工是人才,相比起員工,老闆是更重要的人才,老闆要承受的資金風險、公司運作模式與理想員工的選擇,每個環節都需要更有才能的領袖。

  29. "走向成功"的背後,如果是用"無數"見不得人手法(這就不用說太明了),這也是叫好老闆????
    只看結果而不看過程是這社會常用來論定事情做法,慘阿!

  30. JO大 給30樓的回應太好了 好的老闆是有賞有罰 有要求有獎勵 5年級的我雖然初出社會時也是過勞工作(最少10
    小時最多20小時) 但當時的大部份的老闆卻比較會照顧員工 加薪也比較有進度3000/5000為一個單位 絕不會1%
    2%的加 員工賣命也比較甘願 真不知22K是誰想出來得主意?

  31. 政府官僚的想法是要壓低失業率,方法不外乎減少想找工作的人數與增加
    有工作的人數,前者就送去做職業訓練,後者用增加臨時雇員的方式解
    決。就像景氣不好,央行就會增加貨幣供給與流動性,將錢不斷往市場
    推。這樣搞當然會有副作用的,22K雖然增加老闆聘僱的意願,但卻也造
    成往後的年輕人落入薪資不斷下降的苦果,另外資方、人力銀行、媒體不
    斷唱衰新鮮人,也是一大主因。至於政府還是認為這是個德政,認錯當然
    是很難,不然政治責任加諸身上,對於一個講人權的主委、政府是莫大諷
    刺。總之,這就是真實世界會發生的事情,只能靠自己努力了。

  32. 台灣不缺好老闆 缺好政府
    目前台灣企業所面臨問題是經營環境惡化 及 特權尋租的問題
    美國政府一直想辦法在美元匯率與國債間找平衡點,美元匯率高了外銷競爭力下跌 美元匯率太低將導致通貨膨脹,國
    債殖利率高漲價格下跌外國投資者外逃等後果 這是如此艱巨的任務 但目前看來美國政府視乎做的不錯
    反觀台灣 我們的政府更像是企業經營的麻煩製造者 油電雙漲 炒作不動產 證所稅 專注於兩黨政治鬥爭等
    台灣需要好的政府致力建立可創造產業良性循環環境的政府 有公平機會的競爭環境好老闆自然就會浮出頭 就有帶
    動效應 若無 也就只有如台積電這等以30年以上 打下深厚競爭力基礎的公司得以談好老闆
    若台灣依舊由少數特權份子把持產業關鍵位置 如中鋼 台電 兩公司均在各該產業發展之關鍵位置上 若兩公司之特許
    權拿掉 則鋼鐵及能源業或將有另一番面貌
    我個人相信台灣人的素質 如版主 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見解 台灣需要的是好的領導 既好的政府
    與版友分享 一點見解 願我們一起為台灣這塊共同的土地努力

  33. 台灣缺好政府因為台灣缺好選民.
    真的胡說八道嗎?
    冷靜想想近20多年台灣民粹芬圍有多高?
    鐵票部隊有多少?真正中間選民有多少?
    不想付出卻想收成的選民有多少?
    政客只是精準的反映選民的願望.
    一屆4年,政客只想連任誰願意長期規劃?
    油電雙漲…沒有白吃的午餐,最後埋單者是納稅人(當然也可以發債,讓債留子孫或和希臘一樣很快就破產了).
    炒作不動產…有政客敢像美國徵那麼高的房屋稅?全台有屋民眾(70%以上)立刻讓你落選.
    證所稅…連散戶都反對.財富集中更惡化,內需更弱,經濟更衰退.
    像版主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見解可能只是極少數吧!
    唉,很遺憾,我個人對台灣人的素質沒信心.
    希望時間證明我看錯了!

  34. 我們應該來討論
    1.如何增加"好選民"?
    2.如何鼓勵有見解的年輕人留在台灣?
    3.如何消滅依靠民粹的政客?
    4.如何使台灣政府清明?
    大家一起來"想想"
    我對我的同胞有"絕對的信心"
    記得"想想喔"

  35. 臺灣是講人情的社會,但人治的色彩也濃,所謂民粹就這麼來的。法治在大都會較明顯,但越往鄉村就講人情、越無
    法治。看看馬路上的車子會不會禮讓行人就知道了,臺灣路上交通都亂遭遭,但大家下了車也會如此凶悍嗎?對於法
    治觀念的欠缺倒是紅包文化、走後門、喬事情、關說的事情層出不窮,會遵守規則的通常都是年輕人,特別是學生,
    在捷運、公車站排隊很多都是這階層的,倒是大叔、大嬸或者老人常插隊、不守秩序,然而政客靠收買他們就可以當
    選了。政客要當專業的,當然要選擇臭味相投的一群,有理想性的年輕人我想應該不會受政客青睞,劣幣驅逐良幣的
    故事可能是一次又一次發生。

  36. 鏡花緣中有個國家叫無腸國,裡面一段文章讓我想到台灣慣老闆.
    多九公道:「如果儉省歸於正道,該用則用,該省則省,那倒好了。此地人食量最大,又易饑餓,每日飲食費用過重。
    那想發財人家,你道他們如何打算?說來倒也好笑,他因所吃之物,到了腹中隨即通過,名雖是糞,仍入腹內並不停
    留,尚未腐臭,所以仍將此糞好好收存,以備僕婢下頓之用。日日如此,再將各事極力刻薄,如何不富!」林之洋道:
    「他可自吃?」多九公道:「這樣好東西,又不花錢,他安肯不吃!」唐敖道:「如此腌臢,他能忍耐受享,也不必管
    他。第以穢物仍令僕婢吃,未免太過。」多九公道:「他以腐臭之物,如教僕婢盡量飽餐,倒也罷了;不但忍饑不能吃
    飽,並且三次、四次之糞,還令吃而再吃,必至鬧到『出而哇之』,飯糞莫辨,這才『另起爐灶』。」林之洋道:「他
    家主人,把下面大解的,還要收存;若見上面哇出的,更要愛借,留為自用了。」

  37. 我猜企業對於人才的定義為 加入公司後 馬上就能為公司帶來新的市場與錢財 其他的就是庸才 但事實並非如
    此 很多是我們有計畫 但老闆不同意 原因是 1.要燒很多錢 但未來獲利心裡沒各準 或根本沒那錢 2.進軍不
    熟悉的東西 要說服董事們 很麻煩 自己能動用的又不多 誰也不會將未來賭在你身上 3.沒有遠大的計畫 吸引
    資金加入 不會做正確的市場區隔 讓其他夥伴 有利可圖 而自己放眼於未來 的其他區塊 於是賺著自己會賺的
    錢 美其名 專注本業 或好賺的錢 如:房市 股市 等 比較看得到的東西 自己能關心到的東西
    所以人才 沒有發揮的空間 有也是 有背景的 會拍馬的 老天爺垂愛的 確實渺渺可數 成於金字塔理論
    臺灣 中小企業多 是優勢 也是劣勢 優勢為老闆多 資金市場過於分散氾濫 資金沒法進入正確的位子 劣勢為
    沒有辦法具有大眼光 看待市場 因為力量(資金)薄弱 且沒有橫向聯繫的空間(集結龐大資金) 大多自己做自
    己的 所需的人力 並不需要很厲害 會聽話就可 所以薪金不高 隨時可換 不差任何人 主軸心在老闆身上
    也因如此 台灣始終 很難走出國門 做札實的業務 長期關注當地需求 見縫插針 也缺乏多觸角經營 適時補進
    當地所需
    關注股票市場的我 發現只要巴住一兩個 會下單的老闆 就可以賺錢 新聞來來去去 就是哪各廠 下單給哪各
    廠 會下的就那幾個國際大廠 大家你爭我奪的 互相賺對方的錢 只好不斷讓利 剝靴員工
    以前總體經濟好 企業發展的快 缺的職位多 認真做事 聽話努力 肯吃苦不計較 則老闆會有天見到你的 不是
    人才也變人才了 看的是你的付出 反正缺多 不會也磨到會了 學經歷不是很重要
    現在總體經濟差 企業賠的多 縮小職缺 做的多 拿的少 要提升一人 則考驗重重 還要有很大的緣分與運氣 才
    能爬的上 多的沒有 加一點薪OK 比以前熬各幾年20多到30多 一倍以上薪資 是沒問題的 或者多跳幾次 就有
    了 雖不好聽 但帶槍投靠的也不少 不過也因如此 社會瀰漫著努力就有希望 的風氣 父母也辛辛苦苦兼搖搖擺
    擺的 養大了我們 雖不富有 但一招半式 到處鑽營 也不會找不到錢

  38. 而現今 處處要求專業 學經歷要很豐富 企劃書洋洋洒洒 動則萬字以上 看的頭痛 最後還是用問的 簡單圖片
    秀五分鐘解決一切 才能勉強 開的上會 為什麼呢? 簡單的說 老闆沒去考察市場 因為不懂 沒感觸 或是太麻
    煩兼太冒險 只想賺安穩的錢 又不想投大錢 導致事業長不大 賺的都是小錢 像現在說的小確幸
    SO 人才要怎麼擺呢 我想他們也頭痛吧 為什麼呢 有感的都是第一線 但卻接觸不到老闆 說不上話 就不說其
    他同事的干擾與文化了 如此 薪水為薄的我們 實在很難充滿希望
    面對這情況 政府的無能 無作為 無法協助 企業與勞工 只好粉飾太平 做做表面工夫 安撫這安撫那 讓人民自
    找出路 再來做做好人 欺騙一下 自己與人民 得過且過 未來在哪呢?
    我想 若企業想改善現況 必須正視 自己所具備的優勢 並提出遠大的戰略購思 清楚自己要分的是哪塊東西 並
    存希望於未來 養大市場 橫向整合 並多觸角經營 在世界大環境 不好的清況下 打通通路系統 繼續代工保持
    現金流量 並蠶食傳統工業 提昇公司原有技術 垂直整合 研發新品 強化競爭力 等待經濟好轉的時機 砍斷多
    觸角經營 集中資金 等待品牌契機 一躍而上
    而政府 也是正視自己的未來 撈不到錢的台灣 官也當的沒趣味吧 更不要說選舉了 哪來的錢選 應該 將資金
    大量挹注在 成立外交使館上 並大力協助 帶頭企業安穩生根於當地 關注當地市場 所缺 鼓勵台商補進缺口
    與當地合資 成立公司 則該物價由我們定 台灣工廠得已運轉生產 如此政府有條件讓工資部份得以提高 並進
    行當地開發案 寄錢於未來 讓某些中小企業可以轉型 避面多數人再同一行業 造成資金擠兌壓力 又得不到可
    關的獲利 平白浪費有限資源 確實的成為推進力 反饋於台灣勞工 使之有希望 努力創新升級提高競爭力
    不過 過程沒想像中簡單 只是不知有想要去做嗎 唉…..

  39. 個人淺見供做參考:
    當我們想知道老闆或企業主為什麼這麼做時, 不彷問這個問題"如果我是老闆或企業主, 我怎麼做". 這個問
    題可以幫助我們免於偏頗. 個人認為好的老闆或企業主, 因為是善於創造善用當地資源與文化的企業, 例如
    在台灣, 勤奮的人力是優勢, 在北美, 領先創新是優勢. 我們常想, 為何台灣的企業無法像歐美的企業一
    樣, 轉型成以領先創新為主, 或許我們也可以換一個問題來問"對歐美的企業而言, 領先創新是否是唯一的優
    勢, 如果沒有這樣, 有沒有可能他們就毫無優勢?" 我的北美工作經驗告訴我, 領先創新是此地企業唯一可行
    的路, 因為此地的員工成本實在太高, 企業營運的成本實在太高, 環境法規的要求實在太高等等.
    或許許多網友都認為, 歐美企業把員工當資產(asset), 台灣企業把員工當成本(cost or overhead). 是
    否如此, 我個人還是比較相信, 創造價值有生產力的員工比較容易成為資產, 否則比較容易成為成本. 那歐
    美員工呢, 舉個實例吧, 我們隔壁的同行Broadcom (股票代號 BRCM), 去年九月, 無預警關畢多倫多DTV
    部門, 裁撤所有員工約百人. Broadcom 也是知名企業, 在我看來, 需要的時候是資產, 因為公司在這些員
    工身上花錢了, 所以叫asset, 不需要的時候就是負擔(overhead).
    至於台灣員工的薪資, 個人曾在台灣的電子業工作多年, 無疑的電子業的基本薪資是偏低的. 但是好的公
    司, 例如聯發科與台積電, 股票加底薪再考慮所得稅率, 那未必少於歐美同行. 薪資高是否就可以招攬好的
    人才, 這個問題恐怕不是是非題, 以美國為例吧, 加州科技產業的平均薪資高於其他州, 並不表示加州的人
    力素質一定最高, 但是客觀條件可以確定的是, 加州的房價與稅率高過德州, 所以加州的企業必須支付更多
    薪資給員工. 我們也常說台灣老闆給不起高薪, 但是我們換個角度換個問題, 如果台灣公司願意出500萬年
    薪, 那這個員工肯定是要幫公司賺回更多, 員工本身能否實現為公司帶來這麼多利潤呢.

  40. Joe大:
    請問這篇文章有改寫成社論投到立報去嗎?還是這是許多人看到資料後有的觀點?(文章可刪)
    版主回覆:(08/07/2012 01:33:42 AM)
    我只隨意寫在blog,也許北美智權報會轉錄

  41. 台灣人的風評不好,所以會這樣就認命吧~~~~~哈哈哈 我是未來的國父

  42. 用KPI來表示能力績效時,闢如用每股盈餘以衡量企業的經營能力,生產率或平均獲利能力來衡量員工能力,薪
    資應反映在能力上,若整體國民的生產力低於多國水準,就難要求與他國相當的報酬。技術研發可提高企業競爭
    力,而透過教育與訓練可提高國民生產力,這是企業的工作,政府可在稅制及政策努力鼓勵企業以提高國民生產
    力,國民才可理所當然地得到好的待遇,試想一個人若做了十年相同工作毫無學習新的技能,沒有生產效率成
    長,是難得到加薪,除非老闆佛心來了。政府的無作為是鄉愿是賊也!
    版主回覆:(08/23/2012 01:26:49 PM)
    現在競爭都是國際化,如果員工能力好,那麼外流到國外的機率高,最終留在台灣的人才數量就會越來越每況愈下,台灣其實還是有很多人才的,但外流的人才也越來越多,最終企業主逐漸以為台灣從來沒有人才,事實上,台灣人在全球海外就業的數量並不少,只是逐漸選擇不留在台灣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