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rmal
00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TW
X-NONE
–>
–>
table.MsoNormalTable
{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sans-serif”;
}
–>
1871年,德國才正式統一,但是德國的人口總量、國民生產總值、鋼鐵產量、煤產量、鐵路線里程,都遠超過歐陸各國,讓世界各國為之驚嘆,主要原因在於,德國重視對國民素質的培養,並以此作為國家強盛的基礎。
德國從19世紀中期就已經開始國民免費教育,在小學實驗室裡,兒童可以接觸到最新的自然科學知識,德國適齡兒童入學率在統一以前就已經達到97.5%,德國人從小就要學會,不只是為自己活著,而是為整個民族,而且從國小到大學,國家必須對所有學校教學和科學研就活動給予物質支持,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學術活動,並且強調技術和學術同時注重,才能將理論科學付諸實際發明,形成工業和學術相互益彰。
全民教育為德國培養了高素質的國民,大學給德國帶來了創造和發明,高知識人才成為這個國家最重要的資源,德國科學家出於自我意志,獻身於科學研究工作,把自己所有的個人利益都置之度外,憑藉教育和工業實際結合所造就的資源,打敗死對頭法國的德國元帥 Moltke 曾說,德國的勝利,早就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就已經決定了。
world peace.
只是有時候強權的發展.
會將世界推向戰爭.
倒也不是說 歐戰都是德國單方的責任.
他們本來就有一堆的歷史恩怨情仇.
這幾年世界經濟變的這麼奇怪.
是不是因為太久沒打仗了啊?
感覺起來政府把錢投資在小孩身上,比如兒童福利、兒童醫療、教育等等的
似乎比投資在老人的退休金上划算許多 畢竟小孩才有希望
況且這樣的政策下也能減輕有兒童家庭的負擔
版主回覆:(07/18/2012 02:52:26 PM)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希望,那是最重要的投資
政客的考量是選票,因此:
要盡可能討好那些有選舉權且有錢的人,大多數是老人,我需要鐵票部隊
跟獻金支援。
那些沒選舉權且沒錢的人可以先得罪,反正他們暫時拿我沒輒,而且他們
都沒有什麼忠誠心,花的心力跟成果不成比例。
如此盤算下,台灣的政策必然變成搶劫年輕人取悅老人。
Joe大, 美金一筆購入還是分批購入比較好?
納粹的種族主義 也不是希特勒一個人可以搞出來的.
當時德國的社會 本來就有一部分那樣的傾向.
那個時代德國的教育.
多多少少還是有一點問題的.
為整個民族而活…好辛苦喔 ><"
版主回覆:(07/20/2012 06:13:51 AM)
國家和民族也給人民榮耀和權力,今天人民不盡一些義務,對國家負責,未來,國家就沒辦法給予人民更多的權力,日本和德國的人民都有相當濃厚的民族意識,今天你保衛國家,明天國家保衛你
當一個國家的人民變的自私的時候,國家會形同行屍走肉,人民只想要好處,不想負責,國家未來是黑暗的
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一樣重要.
哆乵凎
幫你推推,互相推推
成功、翻身,努力是必備,但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好方法」。你可以在家上網就來了解這個100%網路事業,自已來仔細評估是否是一個「好方法」
冇丮
joe在7樓的回覆一定要挺一下的啦
能說出這些中肯話的人已經很少了
主動付出的人少,要求權利的人多,得過且過的人也多,社會是不可能變更好的
如果能體認現在的付出及犧牲是為日後累積幸福的資產
也許就能不這麼自私了
版主回覆:(07/20/2012 08:24:19 AM)
當國民踴躍自願向國家效忠時,國家是有希望的,未來國家的發展利潤也會回到人民身上,當一個國家的人民都在這個國家拿資源而不盡義務的話,這個國家是不會有希望的,就算所處的局勢讓國民覺得悲觀和無可奈何,這些自私的人民也不會覺醒,自己的力量太小,不能立刻有幫助,所以放棄,殊不知,串聯每一個微小的力量,才能形成一股強大的向心力,勿以利小而不為,團結就是力量
連國家認同都不清楚,何來民族意識,更遑論其他……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行不直,自然就呈現一盤散沙不會團結
大部分的人眼中多的是對未來的茫然……
國家由上而下的給予,不可能是無窮盡的
人民藉著由下而上的付出,糾合大眾的力量,國家向心力於焉形成
再次呼應joe所言:勿以利小而不為,團結就是力量
另,吾人淺見,joe所言似為策略層面之範疇,國家認同問題可從技術層面解決
版主回覆:(07/21/2012 06:46:10 PM)
需要一位強而有力的領導人集合分散在各地的這股力量才行
我一直都很喜歡德國人的嚴謹跟自我要求的天性 我以前很幸運能與幾位德國老闆一起工作,學習了很多
http://www.wretch.cc/blog/shulammite31
希臘有國家認同問題嗎?
版主回覆:(07/22/2012 08:20:38 AM)
http://www.wretch.cc/blog/joejoejoe/16331255
愛因斯坦傳裡面有提到,在他小學到中學那段時間,相當受不了德國的的教育,後來終於逃到瑞士去讀高中~研究所,
瑞士那時就相當的自由,德國似乎就像是戒嚴時期的臺灣。
版主回覆:(07/22/2012 04:00:56 PM)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德國,因為時勢,不得不如此,否則德國當時也沒辦法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