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拚才會贏?


愛拚才會贏,這首歌發行於1988年,當時正逢臺灣人民努力奮鬥打拚,臺灣經濟大躍進的時代,歌詞意境主要是鼓勵落魄或失意的人們,仍要抱定信心,努力奮鬥,甚至是一句鼓勵人們努力向上的格言。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後出生率開始大幅增加,15年過後,這批小朋友陸續長大成15歲以上的勞動青年,一直到1965年,這批嬰兒潮世代才結束,從此以後,台灣每個年齡層的人數都是逐漸下滑的,由於1945~1965年出生的世代是數量最多的族群,所以台灣所有的經濟循環幾乎都是跟著這批人在運作,1980年代以前,這個世代大多在求學階段,造成各個高中、國中、小學數量不足

1990年代,這個世代進入就業與消費時期,廉價勞動力吸引歐美外國製造業進入台灣,大幅增加就業機會,勞動職缺增加速度遠過台灣勞動力增加速度,勞動力供不應求,收入上升,帶動全民消費,消費再產生各種產業,台灣經濟達到所謂「台灣錢淹腳目」的盛況,這個世代的人們結婚生子、買房置產,帶動建築業與服務業,那不是台灣經濟奇蹟,只是人口勞動力快速上升所產生的經濟效應

2000年代,世界上許多新興市場,例如越南、中國、印尼、巴西,也逐漸邁入人口勞動力上升的階段,台灣勞動力的增加速度逐漸超過勞動職缺增加速度,雖然收入依然是增加的,但收入成長率已經開始下滑,而當年的嬰兒潮世代,已經35~55歲,逐漸邁入各產業的管理階層,收入提升,擴大購置房地產和擴張企業發展,2010年代,嬰兒潮世代逐漸邁入了各產業的階級最頂層,他們幾乎掌管了台灣各個經濟領域的最大指揮權,2020年代,嬰兒潮世代即將退休了,而且往後每個年齡層的人口越來越少,未來台灣將逐漸面臨退休金不足的困境


資料來源FRED

對於1960年代和1990年代的人來說,一樣是愛拚才會贏,但贏的機率可是大不同1960年代和1990年代出生的人一樣努力工作,所得的報酬率和職場晉升機會可是兩樣情舉例來說,1990年代就進入勞動力衰退的日本,年紀越輕的族群,相對失業率越高,因為人口結構巔峰時期一過,國家總消費力就會開始下滑,連帶的產業也會逐漸蕭條,職場職缺逐漸減少,年紀大者或者擁有技術經驗者,較容易找到工作,而剛要進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順利找到工作的機率會越來越低,即使進入了職場,由於管理階層一堆老人佔著重要的工作,年輕人永遠無法升上去,這種升遷癱瘓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上層的位置永遠比下層少,景氣越蕭條,管理職缺無法增加,年紀長者無法晉升,下面的基層員工就算有能力,也難以提升職位階層,底層的人做數十年也沒辦法有很大的進展,整個職場的晉升制度將成為一攤死水

除非該國家的創新產業非常興盛,持續淘汰弱勢產業,產生新的企業職場分配,否則這種惡性循環難以打破


資料來源FRED

2008年進入衰退的歐洲各國來說,新生代更是明顯的弱勢,年輕族群失業率逐漸高於全民失業率

歐洲已開發國家也正在進入嬰兒潮的退休階段
,年輕族群失業率幾乎全面遠高於全民失業率,就算找到工作了,未來數十年內,職場階層也難以晉身,歐洲債務危機只是剛開始,後續還會帶來年輕世代累積長期憤怒情緒的革命

少子化的影響力
,不只反映在經濟數據上,更多的年輕世代生活壓力,只能隱藏在年輕世代的心裡,這些從經濟數據上根本看不出來,這不是任何世代的過錯,而是人類長期世代輪替的一小段歷史,對於某些年輕人來說,他們剛好屬於這不幸的世代

About joe 2361 Articles
經濟、政治、歷史、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國際商品投資、外幣定存、總體經濟、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blog

4 Comments

  1. Joe 昨天去聽神原英資演講 他的觀點和你一樣 看好印度在未來10~20年後會超過中國 主要是年輕的勞動力 和 內

    版主回覆:(05/24/2012 08:39:22 AM)
    亞洲目前還沒睡醒的可能潛力國就是印度了

  2. 剛剛仔細看了一下圖表,熊熊發現因人口紅利而失落了10多年的日本,失業率竟然低於歐美各國!!!!哇!???希望台
    灣亦如是!
    版主回覆:(05/24/2012 11:26:32 PM)
    因為日本人怕失業了就沒工作,終身僱用制的精神,讓日本人薪資被減低也要工作,這點跟歐美是不同的

  3. 所以,日本人的薪資減低,也造就了如影隨形的通縮。
    版主回覆:(05/24/2012 11:28:02 PM)
    減薪=>緊縮消費=>通貨收縮=>企業營收差=>減薪=>惡性循環

  4. 6樓joe的回覆在台灣其實也有部分影響是相同的,或許東方人的想法都是這樣吧,盡量不要失業,使得部分技術性比較
    不是那麼高的工作,雇主也不怕找不到人,甚至把老人裁掉換新人更好,除了比較好壓榨外,薪水還可以壓比較低…
    版主回覆:(05/25/2012 06:08:04 AM)
    勞工供給夠多,加上不夠團結,缺少工會體制,無法和資方抗衡拉抬薪水
    歐美的勞工願意團結組織工會,不提供合理薪資就集體罷工,資方在市場上找不到員工,不得不妥協

發表迴響